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孟子的故事简短(短句46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6-10 11:24:33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孟子的故事简短(短句46句精选)

孟子的故事简短

1、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

2、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3、《淮南子·览冥训》中又有"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这样一句,意思是向人求火不如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4、东汉赵岐曾在《孟子章句·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对于《孟子》一书中大量运用的比喻,李炳英的《孟子选注》进行了统计,“《孟子》全书二百六十一章中,就有九十三章总共使用一百五十九种”。孟子在比喻运用的实践中,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下文笔者专门谈谈孟子通过故事进行比喻说理的这一种形式。

5、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孟子的故事简短)。

6、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7、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顽”是贪婪的意思。听到伯夷的这种风范,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会立定志向。这就是人格的力量,道义的力量,这种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政治的分歧,被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所欣赏,孟子肯定、赞赏伯夷也是基于这一点。

8、我们若想让孩子爱学习,我们自己先爱学习,我们若想让孩子不吃零食,不看电视,我们自己先做到。

9、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朝代是兴盛还是衰亡,取决于君主是明君还是昏君。史实证明,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必然有人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朝换代。昏君即使得到了天下,也很容易失去天下,他们的暴戾残忍驱使百姓去了仁德明君那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10、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11、于是再看看孟子,然后对孟子说:“喂!你们这些讲究仁义道德的贤人先生们,是不是也喜欢这种园林风光?是不是也喜欢这些珍奇的飞禽走兽?”(孟子的故事简短)。

12、关于孟子,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一个是他(或其弟子)留下的《孟子》一书,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一篇。《孟子》里的孟子,早已不是稚嫩的宝宝,而是一位四处周游、游说国君的厉害人物;《孟子荀卿列传》并未记载孟子幼时情状,司马迁只是像孟子的迷弟一样,读着孟子的书,心中充满感慨(“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13、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14、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上反省,自己做了哪些选择,让关系破坏。夫妻矛盾,亲子对抗,婆媳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15、首先,在时代背景上而言,孟子在那个时代能提出这种政治思想,实在是了不起的。

16、孟子娶妻以后,对自己的妻子不喜欢,认为她太过倨傲。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异常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

17、孟母看到了又说:“这也不是我用来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18、孟母随口说:“想给你吃。”马上她就后悔说了这句话,唉,吃什么啊,猪肉那么贵!抑制情绪,她反思:“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刚刚有了智力我就欺骗他,是教他不诚实。”于是孟母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明确诚信之重要。

19、从孟母身上我明白:没有统一的育儿方法,只有不断的去实践,然后否定,再去修正。

20、好为人师,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中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个成语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的人。

21、第二次地方有很多集市,于是孟子就经常跑去模仿那些商人,学习他们经商的手段和说话的方式。孟母一见,觉得不是好地方,便再次搬走。

22、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23、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24、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25、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

26、第二次搬家,观察到孩子学习屠宰猪羊,认识到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是认知的转变。

27、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28、愉快地睡过今晚,准确地答完明天的英语试卷,准高一学生们,你们就迎来假期了!

29、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逃课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逃课回来,母亲二话没说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

30、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31、但是,“再作冯妇”实际上是得到众人的拥护的,难道孟子竟会因为怕士人讥笑而不再去劝齐王开仓救民吗?实际上,孟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齐王已不愿意用他,不愿意听他的话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这个情况,已准备离开齐国了,所以才有这种说法。孟子通过讲述“再作冯妇”的故事,表明他对客观环境的审时度势和自己行为的把控能力。冯妇的故事,经孟子这样一运用,便流传下来,结晶而为“再作冯妇”,提醒我们审时度势的成语。

3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3、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34、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35、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36、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37、如《滕文公下》篇中,陈代劝告孟子不要拘泥于小节,不必等待招请,主动去谒见诸侯。大呢,可以实行仁政统一天下;小则,可以富强称霸中国。孟子却引用了“王良与嬖奚乘”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来作答:“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矢其驰,舍矢如破。’我不惯与小人乘,请辞!”陈代认为孟子应该主动去谒见诸侯,枉尺直寻,失小得大,可以一试。孟子于是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嬖奚打不到猎物,不反思自己的射猎本领,却把过错归结到王良的驾车技术上;王良不按规矩驾车使得嬖奚打到很多猎物后,嬖奚又对王良大加称赞,王良却不屑为嬖奚赶车,“我不惯与小人乘,请辞!”孟子通过这个故事来暗示陈代,“御者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自己作为君子更不可能枉曲正道屈从那些骄横无礼的诸侯。赵简子是晋国的正卿,王良是位著名的御者,孟子通过这个包孕历史人物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普遍的法则:“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也就是《论语·子路篇》所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指没有直接给予物质,而是教以方法或某种信念。

39、在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子每到一个地方,都先充分熟悉周围环境,和小伙伴搞好关系,交际能力和适应力都不错,并且善于观察、学习;在断杼教子故事中,孟子的情景感受力、悟性也都很强。总之,孟子自身资质是不错的。

40、“当夏朝的暴君夏桀在位的时候,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之于天下,就好比太阳一样,除非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自夸他的政权和太阳一样是永恒的。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恨透了他。所以《书经·商书·汤誓》篇记载:一般的百姓们,因为深深怨恨夏桀而说道:‘你这位如同烈日似的暴君啊!你什么时候才会没落呢?你赶快没落吧!我宁愿和你这暴君一同灭亡,也不愿再忍受你暴政的残害了。’一个作君主的,使人民怨恨到宁愿和他同归于尽的地步,即使拥有美好的台池、鸟兽,又怎么可能安享下去呢?”

41、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传说,他曾在金陵安乐寺里画过四条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是活灵活现,就连一片鳞一只爪都非常传神,但美中不足的是,画上的四条龙都没有眼睛。

42、如果从后世的历史看,自秦汉以来,曾经有四个时代的类似事件,都与孟子这一节的政治思想有关。

43、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44、“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流传较少的是“忧齐”,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迁”“断机”,最有噱头的是“杀豚”“休妻”。我们先解读一下“杀豚”“休妻”这两个故事。 

45、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上一篇:中医锦旗图片大全(短句37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陈景润的数学故事50字(短句40句精选)
  • 爱国的文章名篇(短句47句精选)
  • 激励自己努力上进的话(短句108句精选)
  • 外国名人励志故事(短句121句精选)
  • 教师的座右铭10字内(短句49句精选)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现代语(短句80句精选)
  • 销售小故事早会及感悟(短句62句精选)
  • 接踵而至的造句(短句76句精选)
  • 轻歌曼舞的意思解释(短句20句精选)
  • 跟女生可聊的20个话题(短句42句精选)
  • 古代赞美老师的诗句有哪些(短句52句精选)
  • 关于梦想的歌(短句19句精选)
  • 孟母三迁的故事(短句64句精选)
  • 关于孔子的故事200字(短句38句精选)
  • 关于孔子的故事名字(短句65句精选)
  • 很黄有内涵的id(短句3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公认最好的歌词(短句13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形影不离造句二年级(短句32句精选)
  • 用像造句子比喻句(短句41句精选)
  •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介绍(短句94句精选)
  • 中学生个人自评50字(短句46句精选)
  • 关于爱与关爱的名言警句(短句98句精选)
  • 六六的蜗居中性的描写(短句79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孟子的故事简短(短句46句精选)
  • 中医锦旗图片大全(短句37句精选)
  • 小学俗语100条(短句35句精选)
  • 医院锦旗内容怎么写(短句15句精选)
  • 陈景润的数学故事50字(短句40句精选)
  • 陈奕迅经典歌词图片(短句60句精选)
  • 东北话搞笑经典语录(短句63句精选)
  • 爱国的文章名篇(短句47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