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很多人认为我比较狂,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2、我说我喜欢你,我就是比你更长久地喜欢你,不依你的态度而改变,你自然很难懂得这一点;我说我想你,我就是总会想着你,尽管我没有天天告诉你我想着你,我不是一冲动才说出某一句过后就会改变的话,我是想过之后才说的。我的话比你的更坚定,当然你也很难理解这一点;那一次你感动了我,你就是几乎是永远地感动了我,因为我会记住那感动。我理解你是易变的,反复的,矛盾的,我懂得你寒酸的人生与贫乏的梦想。你不会懂得,正是它们在打动我,你的伪装同样会打动我,在我识破你小小的交换与自我保护的时候,我喜欢你,就连你的自以为是也一点不影响我喜欢你,我离开你也不会影响我喜欢你,当我记住那一刻,那一刻的你忘乎所以,表现出超乎于一切的真诚。
3、当大家开始谈论萨特时,李唯已经认定《存在与虚无》里的大部分东西是抄海德格尔的。
4、小说刻画了“我”和一位年轻的舞蹈演员“嗡嗡”之间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不断地相互伤害,从最初由相互伤害带来的莫名的快悦,一直到最后由于这伤害而在心中留下的难以抹去的悲哀,应对了作者的一个思虑——真爱最后终将会是某种“一塌糊涂”。
5、我能不能把你的身体当古筝弹呢?你的头就是古筝头,你的脚就是古筝尾,我取你十个脚趾做琴钉,取绿腰的长发做弦,琴弦在古筝头那边一起固定在你的脖颈和耳朵,取三阴交、足三里、梁丘、阴谷、会阴、中极、石门、阴交、水分、建里、巨阙、鸠尾、天突等等穴位当作音柱。我不弹古曲,我只弹我心。我不许你动,你已经被我完全绑住了,我只许我动。
6、老康说,从离婚登记处出来,他老婆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跟那帮人一块儿混了,再混下去,你就完了。"老康不仅没和"那帮人"疏远,其后简直是朝夕相处。果然没多久,他老婆的话应验了:他辞了职,一门心思当作家了,那时离这本书的出版还有五年时间。
7、“别写剧本了,写剧本不好,你应该写小说。” “我告诉你,要是你写小说,我就帮你找编辑发表。”
8、“我有,还没来得及看。” “我现在很少看小说,我写剧本,小说写的很少。”
9、 "我走这么半天你都干什么呢?"
10、提问观众6:三位老师好,我现在是大一的学生,我今天过来,因为在网上看到三位老师,还有老狼老师。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也是老狼的粉丝。我想说的是就我自己个人而言比较喜欢摄影,我想问在从事摄影的过程中,比如说遇到一些问题,其他人不太理解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对自己不太肯定的时候,是因为什么让自己坚持下来?谢谢!
11、但石康也好歹是一代北京作家,所以我们就顺手也说说他,不选《奋斗》,是因为电视剧《奋斗》大火过了,原著差不多,看不看都行。选《心碎,你好》是因为书局里有这本书,能借。
12、不仅赵宝刚。2009年,直击「80后」买房问题的《蜗居》开播;2011年,改编自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的《裸婚时代》开播;2012年,讲述北漂群体的《北京爱情故事》开播……自《奋斗》始,以「梦想」、「奋斗」为内核,聚焦热点话题的电视剧创作与80后贴身成长,层出不穷,几乎每一部都引发了社会热议。
13、任曙林:其实最开始是一个技术上的拍摄,但是当时我自己没有相机,是单位的。单位的相机镜头就会比较多,有一天就突然借到500折返,500的折返搞摄影的是知道,手端动一点儿的话,整个画面都跑了,所以我就必须用三脚架。在校园支三脚架,其实我是很不愿意的。所以我就把三脚架降得特别低。降到最低的之后,我就坐在地上。但是我三脚架来回动,我坐在那儿一看,我就发现一个特别的世界。因为在早先也知道,看到一些书或者是外围的一些对话,或者是大师的语言对手的描述,我在拍摄过程中也无形拍摄到一些,但是没有特别专门的去观看这个。但是印象多,因为中学生老在动,其实他们在动,主要是腿在动,不是手在动。尤其是手,他有一些时候还会有一些掩饰,但是腿和脚很难掩饰住。这样当你离地不到三尺的时候,就像现在你给小孩拍照片的时候,您一定要蹲一下来,你蹲下来的时候你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是那种感受和气场都变了。所以当时我坐在地下,三脚架很矮,三脚架估计也就是不到5尺,以这种状态观察那种动态的变化,每时每刻每秒都在变化,再加上她的鞋、袜子,还有裤脚、裙边在变化的时候,你觉得她有好多的秘密出来了。我就觉得好象发现了另外一个女性。因为以前有说表现人的手,实际上脚也是丰富的,对摄影来说,特别是拍中学生来说,她好象不会掩饰,甚至有意识的特别愿意释放一些东西,所以说是从这个角度进去的。因为中学生有很多东西你用语言很难描述。摄影是通过用眼睛去看的东西,你找到这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拍脚拍腿开始,我觉得是这么一个状态。
14、在2007年,无论是追求财富还是实现自我,年轻人都还怀有信心,认为它们值得为之努力——「只要我们一直奋斗,说不定哪天理想就实现了」。这是当年,《奋斗》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15、自己的书、影、音备忘站,槽点密集、脑洞乱开、逼格还是要追求的。
16、翻遍全书,你看不到成语、诗词、风景描写或者煽情形容词,就像一个北京人和你聊天,随口说着南城的一段往事,可听到后面的时候,你就是架不住的想哭。网上的书评也很有意思,不是北京的大多是感动于其中的亲情,但也有人觉得这书的写作方式“太平淡”,而北京的却是齐刷刷的好评,说“什么叫接地气儿,这就叫接地气儿!”
17、那日松:确实是。我们感觉80年代非常美好,但是我不知道在座的90后或者是00后,或者是70后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至少在我看来80年代,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我认为一个没有完成的青春在80年代就突然结束了。所以80年代对我们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边继续提问吧。
18、 "怎么啦,你11点起床,6点半又睡,是不是刚才吃饱了?"
19、 像石康这样的作家,最好的就是隔着距离,看他在他写的书中怎样折腾,怎样活色生香地遭遇不同的女人和故事。写作靠的也是一种心情,心情过了再也不想表现,到王朔这年纪,过尽千帆,不会再多写什么情爱故事的,要写也会是情色色情了吧。
20、阿莱一下子火了:“哪儿像啊,你说哪儿像?你也不看清楚了,她腿多短啊!”
21、又聊了会儿,才知道他是学计算机的,在航天部工作。我说想看他的小说,他满口答应,他说过两天要去西昌发射基地打导弹,一回来就跟我联系。那篇小说的名字叫《激情》,是石康用来敲文学大门的第一部作品。是部中篇,单从厚度上比这部《晃晃悠悠》薄多了,好比瓦片之于板儿砖,所以门没敲开——现在还没发表。当然发表不是好坏的标准,我看那篇小说其实写得挺好。写到这儿想到,都是读者,和作者认识的好处就是可以先睹为快,为不认识的着想,只好希望石康能借《晃晃悠悠》的劲儿,赶紧把它发了。
22、因为石康要当作家的动静最大(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里的上尉,打了一个二战,战友们还不知道他以前是干嘛的),包括他们小区的门卫,只要认识石康的人就知道他要当作家,连他父母都知道,尽管他们一直不大愿意当真。石康的所想、所说、所看、所做都是作为一个作家所想、所说、所看、所做的。这说明他的决心之大。
23、今天的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因为我跟老狼,我们都是80年代中学生,而且我们在大学时是非常好的朋友。任老师比我们大10多岁。其实他拍中学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他为什么拍中学生一直都是一个谜,虽然我做任老师的策展很多年,包括编书等等,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任老师拍这个中学生,他一直跟我说,他这个谜在妙峰山顶。那么到底发生的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所以我今天要聊一聊妙峰山顶和中学生的关系。另外请老狼回忆一下80年代的中学生时代,那时他在北京八中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跟他后来的校园民谣又有什么关系。我先请任老师说两句,任老师很紧张,今天来了很多那时候你拍过的中学生。今天可能都在这儿。
24、我上学的时候,看过一本小说,叫《你的年少我轻狂》,封面就是上面这个,18块钱,一副网络青春小说的打扮,讲的是一个大杂院里几个北京小孩儿的成长过程。
25、那日松:我比较好奇你的照片里比较隐晦地描述的校园恋情,他们会跟你交流这些是吗?
26、单提出来《四世同堂》,是因为这不只是北京人该看的,更是每一代中国人都该阅读的文学经典,这本书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
27、任曙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其实那会儿只要你学习成绩好,学校和老师也不太管。我拍的这些,我只是从我摄影的角度上,把那些微妙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此而已。我就觉得两个男生好,或者是两个女生好,或者是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好,当时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一个平等对等的三个关系,没有说这种表现我怎么怎么着了,男生女生就是这样。
28、 “女的就是不行,连自杀都比男的差——你说是不是?”
29、那日松:今天任老师要把这张照片赠送过老狼。
30、在《奋斗》播出的2007年,电子游戏、网吧、网络聊天软件开始深入年轻人的日常,使得他们的社交生活大幅度向虚拟世界转移,但与之后几代相比,80后仍有前互联网的生活经验,不算太大的代际差异给了创作者可工作的空间,《奋斗》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郁闷了一起喝大酒,开心了一起打台球保龄球,日常娱乐是自驾、郊游;人是物理实在的,交流是面对面的,欲望是落实到身体来执行的。
31、还有一点因为我女儿该上高中了,我觉得特别悲哀的,我看到两条消息,一个消息就是说171是北京市作业第二多的学校。第二个是我在网上发现一张照片,就是171门口大屏幕,然后有一个女孩子梳着短发的照片,下面写着标准发型。我当时就在想跟任老师在80年代拍的照片和今天171学生所在的环境,这种变化我觉得还是挺悲哀的。所以我后来也特别庆幸,女儿进了一个学校,留的长发,让她剪短,找了她两次以后,她给校长写的一封信,真的学校再没有人找她了,我很庆幸。
32、 阿莱的脸上一呆,一瞬间,她恢复了常态:"你是不是想把我甩了呀?"
33、 我很少上网,因此,我不是一个能通过网络办什么事的人,我的性格确实不着人喜欢,还好,我自己也对讨人喜欢没什么兴趣。写小说纯粹是误打误撞,我没下过什么功夫,因此,也不想取得什么收获,文学圈里人太多,而且,挣钱太难,我犯不上冲进去,我想还会继续写我的剧本,在影视圈里混,那样十分容易,我想我说话确实不好听,但一直这样说了几十年,想改也难了。
34、石康的「青春三部曲」秉承了王朔开启的京味叙事风格,而比起王朔的挑衅姿态与愤世嫉俗,石康作品的自述色彩浓重,更为颓废、迷茫和玩世不恭。那是八十年代的启蒙时期过后,70后一代人在世纪末低潮中以文学为载体的自我表达。「青春三部曲」一度销量巨大,但石康声称纯文学写作没能为他带来太多收入,他是为了买房才下海写电视剧。
35、另外,我也借这个机会衷心感谢任老师的多年陪伴,给我们记录下这么多闪亮珍贵的日子。谢谢!
36、小说以邱飞和周舟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塑造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大学生活众生相。他们充满理想和热情,渴望找到灵魂的出口,内心充满了善良和对未来的期待,但他们也愤世嫉俗,不断尝试挑战周围的环境。直到最后他们才猛然惊醒,为自己青春的面目全非和支离破碎而倍觉荒凉,在此情可待成追忆时,才知道爱情和生活的可贵。
37、陈丹青:正在成长,正当青春——读任曙林中学生系列摄影
38、 2000,14
39、《我是你儿子》是孙睿在《草样年华》很多年以后的作品,这时候的孙睿已经不迷茫了,关注的事情也不再是大学里的痛感青春,而是家庭与亲情。
4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kzCG5vBvmWHBrI1usmqjA提取码:o0kn 书名:一塌糊涂
41、亲爱的子弹,烟要少抽,好像最近你也去外面酒面混了,希望能尽早恢复。
42、作为石康的青春三部曲开篇之作《晃晃悠悠》带着对于大学校园生活描写所固有的最具吸引人的特质—颓废,一经问世就确立了石康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地位。
43、(我) “我讨厌女诗人。” “写东西的女的里面我喜欢吴尔夫,她后来疯了,跳河自杀——”
44、"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你要是觉得没劲了,就到东高地来散散心,哥们儿在这儿呢,
45、拍摄《奋斗》时赵宝刚51岁,《奋斗》成功后,他又连续拍摄了诠释80后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这三部电视剧成为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
46、“ 你非要问我当时拍这个想要干嘛?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要有一个人样,这是北京话。
47、171中同学6:我也是80年代在171中学,三年,我不知道任老师知道我们班不?我们班上人也比较多,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出去玩,还参加过任老师组织的夏令营。我们特别感谢任老师,把我们当时的那种状态都留存下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特别感谢让任老师进来校门拍照的校长,记得有的老师不止给我们说过一次,说你们要小心一点,不知道他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尤其跟我们这些女生说要小心一点,不要跟他接触太多 。
48、 石康 8月14日
49、《奋斗》的结局是,在将几个亿的资金折腾光之后,陆涛第一次叫了继父一声「爸」,标志着他最终选择了坚持初心和原则,而富商生父落得孤独终老。夏琳在陆涛再度一无所有之后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俩的自我实现最终归结到爱情。杨晓芸把向南「作」跑,又求了回来,已经爱上了别人的向南出于责任感与其复婚,两个人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露露舍弃了爱情,与能为她提供生活保障的猪头结了婚,实现了家人团聚的梦想;华子因为对婚姻的犹豫失去了露露,但又遇到了新的恋爱对象。治愈了失恋的米莱则回到家人身边,再一次远走美国。
50、那日松:老狼说这张照片,我们当时在展览之前,我在微博上发出来之后反响特别大。很多那个时代的人都有这种记忆:雨后操场上一个穿白裙的女孩走过去。很多男生都是在微博上留言都是热泪盈眶,想哭的感觉。所以可能80年代,刚才老狼说了,其实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可能只是那个时候还有一个纯真的东西存在。那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是不是还有这种感觉。还有哪一位有问题的?
51、第一章开始的第一个时间点1995年可以认定为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时间。
52、 不过等我以后学习及练习拍摄时也许会找到主题,我可能会摄一些风景照,现在搞起来太麻烦,一想就头大,我相机使得不好,photoshop更不会,拍摄是个专业,倒腾照片需要耐心与时间,还要用英语学习有关拍摄的一切,买设备等等,没有两年不可能学出一点样子来,我目前还没时间干这事儿。
53、经常觉得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什么情况会让你觉得自己无力面对?
54、马上作者彻底放开手脚,反正一个前任女已经出现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索性引入第二位前任,向晓飘,但是没具体内容,只是设了一个伏笔。
55、《王招君》主角是一个其貌不扬、在公司里以受挤兑刷存在感的外企女白领,王招。她以为自己“绝不有个性”,却被女同事妒称“王招君”,35岁离婚后发现自己怀孕,而前夫拒不认账,只能以嫁人的名义“嫁祸”。尴尬的是与她相依为命的姥爷无意间洞悉了这个秘密及背后的“阴谋”。
56、她就笑眯眯地在我那里四处转悠,百忙不停,一副和我永不分离的架式,厨房被她哼着保罗·西蒙的《寂静的声音》改造了一遍
57、那日松:我们画廊刚举办的这个纪实影像展,评选竞争很激烈,但是最后获奖的是一位21岁的大学生。我后来看他的访谈,跟他聊天,这个1996年出生小伙子特别有意思,他讲他最向往的是80年代,他喜欢看80年代的那些书。他说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他感兴趣的给予他精神动力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去说那个时代好,这个时代不好,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别优秀的闪亮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