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孔子简介和他的主要思想)。
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语录
4、“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8、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9、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1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名句
11、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4、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5、此后十四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哲学。
1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7、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9、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0、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21、《易》是前代积累由孔子加添编辑属阴阳卜筮的书。
2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3、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平常的道理,是经常守持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29)中庸作为道德是最高的了。具体表现在如礼的运用上,以和谐是重要的,即“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12)再如“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论语.里仁》10)君子对于天下人,没有亲厚没有疏远之别,只跟有义的人亲近靠近。要求人们“允执其中”(巜论语.尧曰》1),即人们要真诚地操持那种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中庸,巜论语》中有7条。
24、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25、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6、孔子的学生子贡是卫国人,他有疑问正好要问:孔国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国是卫国的大夫,死后,卫国国君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27、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8、孔子对颜渊说:任用我,就干起来;不用我,就隐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听了说:那么,您率领三军打仗,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赤手和老虎搏斗,赤足横涉黄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临事知道恐惧谨慎,善于谋划并能作出决定的人。孔子名言,孔子的名言,关于孔子的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9、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31、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32、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3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4、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3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6、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3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8、仁是孔子思想之核心,其余思想观点皆由此而生发。仁的核心思想是忠恕,孝悌则是仁思想的根本。忠,尽心尽力,赤诚无私。忠君,忠上,忠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4)恕,以己之心度别人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唯有在家孝与悌,在外才能做到忠与恕。仁,爱人,这是纲;尚有许多条目,如“克己复礼为仁”(巜论语.颜渊》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6)。仁,《论语》中,共30见。
39、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语录
40、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
4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4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