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肩吾也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小女孩才六岁,心智尚未成熟,分不清何为巧何为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六岁的小女孩当然不懂什么是乞巧,她只学着别人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还有一首描写女儿稍长时化妆的情景。至于当时女儿有多大,作者并没有交代,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止六岁了。六岁时她“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什么都不懂,一副娇憨可人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发笑。这时候她已经不再盲目追随大人了,而是一个人在镜子前画眉。她画眉时并不是很专注,“有时绕树山鹊飞,贪看不待画眉了”偶尔有绕树而飞的山鹊,就把她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走了,只顾着贪看山鹊而把画眉的事都忘记了。可见她画眉并不是为了美就一心一意要把它画好,可能只是为了好奇而赏玩,这不经意间的举动透露出她的稚气与天真。
2、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3、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4、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5、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池上》)
6、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7、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8、《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1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古朗月行》)
1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4、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1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篇3清平乐·村居
16、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