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引导新时代的准教师能够主动了解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学理念,紧跟陶行知先生的脚步,勿忘初心,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陶行知理论研究协会展开了“心中的陶行知”知识竞赛。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3、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4、致敬,那颗伟大的灵魂!捧读陶师,触摸那份远去的高贵,用以鞭策我们当下的渺小。(陶行知的生平事迹简介)。
5、 朱老师,您是一座不朽的师魂丰碑,我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荣幸、我的骄傲。您优秀的品德、高贵的情操、认真严谨的精神是我永远的典范;您珍贵的教育思想和学术著作将永远泽披后人!您是我永远的老师。
6、如果你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感兴趣的话就快来参加本次活动吧!
7、“我们编的陶行知的全集一共有12本,其中有一些是他的书信、日记,其思想含量非常丰富。当下很多做教育工作的人,对他的思想了解得太少,要想真正地学习陶行知,一定要去看他的书,走进陶行知。”陶行知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储朝晖看过几百遍。很多人就问他,你看过那么多遍有价值吗?储朝晖回答,这非常有价值,“因为你在不同的视角遇到不同的问题再去看,是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老师认为,陶行知讲的事和我们现在没有相关性。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看一些教育家的著作的时候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很多人从文字、知识上去看——如果单纯地这样看,就非常狭隘,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个人的心胸,看这个人的精神实质,但是很多人看不到。而不仅仅是把陶行知的每句话背下来、把陶行知的雕塑建在校园里,也不是像很多表演戏剧的人一样会唱会讲,应当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用行动去在当下的环境中做出来。”
8、其次是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9、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陶行知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四百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若在北京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他移居到南京郊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他和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10、 我国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个亲友家去吃喜酒,许多有钱的子弟都穿着绸衣,而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这样就遭到别人的冷落,从此他愤世嫉俗,立志不穿绸衣。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去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看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态的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从此改名为“悲鸿”。此后他一直以悲鸿自诩,并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11、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12、出来古圣寺,左边是解放后重建的育才小学,因为怕打扰孩子们上课,我们没有进去。
13、另外,储朝晖倡导,学习陶行知,要充分用好理性、专业的工具,要甄别陶行知传记材料,要大量阅读陶行知的原作,要充分运用史学理论,遵从史学的规则,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有九分材料不说十分话,应该将他一生的思想言行作为确立其原貌和全貌的依据.(吴爽系光明日报《教育家》记者)
14、 说来,我和朱老师确实非常有缘,他是我永远的老师。1980年8月,朱老师担任原衢县文教局教研室主任。时隔26年,2006年5月,我从衢江区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调任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要追溯起来,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前身应是衢县文教局教研室,因此,要推算起来,朱老师是第一任教研室主任,而我是第四任教研室主任。朱老师学术无愧人师,德行堪为世范。他潜心钻研教育理论,认真践行教育思想,教育造诣非常深厚。他的学识,他的为人,他的风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重,赢得了同事朋友的敬重,赢得了衢州市教育界的敬重,更赢得了全社会的敬重。2006年6月的一天,我专程到朱老师的家里,向敬爱的老师讨教如何做好衢州市的教研工作。朱老师和我促膝长谈,谈教研,谈质量,谈教育,谈教师,为我指明了教研工作的方向。之后发生的一件事那真是刻骨铭心,我永世难忘。虽然,事情已经过去4年,朱老师逝世也一年了,但是,因此而激起的我对朱老师的崇敬之情,日益俱增。
15、来到陈列馆前,庄严的门匾上,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写的“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纪念馆门前的右边木拄上镌刻着“为一大事来”,左边木柱上镌刻着“做一大事去”。纪念馆的大门两边是我们熟悉的陶行知先生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驻足纪念馆前,内心极不平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正是先生的写照吗!深深地三鞠躬,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
16、创造:曾祖父曾经说过:“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这是多么通透的一句话,曾祖父在办学过程中也不断地“自我颠覆”,名字的变革:陶文濬到陶知行,陶知行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变革: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及社会”变革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看上去只是翻了个个,但是这确是曾祖父办了多年教育“血和汗”换来的,“教学合一”变革为“教学做合一”……昨天已成为历史,我们要学习这“历史”中有益于现代的精华,而深化改革历史中还不完善的部分,这就是创造;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的事物,这也是创造;能够让工作变得更轻松和高效,这也是创造……总而言之,一切有益于发展、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变革和事物,都是创造。
17、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便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叶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思想也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然会招来麻烦,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以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18、方庶咸一生修身养德,澹泊为怀。慧眼识英才,几度登陶父之门动员送孩子入学,成为一代教育大家的启蒙老师。
19、秉承行知精神办为农村造血的教育-陶行知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之四
20、这周的衢州一中的校史故事已经分享完了,期待下一周的精彩~浙小粉也可以通过留言评论或者投稿的方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21、狄考文在中国生活的近半个世纪时间,恰恰也是中国社会经历痛苦蜕变的时期,他亲历了这一蜕变过程,也为这一蜕变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晚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美好的未来。我很高兴有机会做我所能做的使她迈向美好未来的事情。”
22、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倡导的做人的第二个标准。储朝晖说,陶行知反对假,所以他有一幅对联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储朝晖强调,“不说假话,也要驳斥别人的假话。不要戴着面俱和别人交往。为官者,不能以当官的面俱来和别人交往;为学者,不能带着专家的面俱来和别人交往。这些都是陶行知所反对的。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和别人做真诚的朋友。不伪装,不说假话。”
23、庄严的纪念馆门匾上,前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写的“陶行知先生馆”;纪念馆门前的右边木拄上镌刻着“为一大事来”,左边木柱上镌刻着“做一大事去”。
24、男生感动极了:“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25、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26、 我国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因受《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启发,22岁时改名王朝闻,表达自己寻求艺术真谛、探索人生真理的精神。
27、要学习陶行知,首先就得搞清楚,究竟学习陶行知的哪些方面。储朝晖根据陶行知的大量著作,做了一个筛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陶行知的“做人”——做人中人、做真人、做有献身精神的人、做有创造精神的人,做行以求知知更行、不断发展的人。陶行知对教育有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28、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创办的育才学校,对学生提出了“二十三常能”的要求,如:会游泳、会急救、会开车、会担任翻译等等。在储朝晖看来,学习陶行知就是要领会他的精神实质,“常能教育理念切实具体,操作性强。”陶行知强调学生自治、提倡生活教育、鼓励创造精神,其中有一年他定为育才学校的“创造年”。储朝晖指出,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学习陶行知,还应该学习他不断追求民主的精神,陶行知说“人民贫,非教育莫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储朝晖解说,“陶行知当时感到中国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民没有权利,人民该有的权利都被当时的统治者剥夺了。所以他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教育是民权。尤其是到了1940年之后,他的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实际上就是民主教育。强调用民主的方式来教育,用民主的内容来教育。让民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强调教育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29、觉悟:曾祖父去世的时候是1946年的7月,当时国共双方关系紧张,势均力敌,但是曾祖父始终追随d,他能够看得清谁能代表人民,谁能带领人民,谁能引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为此,毛泽东主席称曾祖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总理称赞曾祖父为“毫无保留追随d的d外布尔什维克”……
30、 看到学生做错事情,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教训他,完全用德行去感化,让学生自动忏悔,自动承认做错事情。校长奖励学生,学生真的回头,真的改过,这个力量太大了。如果校长发一顿脾气教训他、惩罚他,怨恨在心,严重的那生生世世都不会忘掉,这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麻烦可大了。校长有智慧,不骂他,不责备他,他承认有过失,马上奖励他,送一块糖给他吃。短短的十几分钟当中,学生四种表现的态度,四次的奖励,没事情了,让学生回去,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叫教育。现在谁懂得这个教育?中国古时候读书人没有不懂得的,厚德载物。真正把一个普通人教导成为圣人、贤人,这是教育的成功。所以打骂、责罚,那是失败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31、狄考文年轻时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也信守誓言艰辛备尝兢兢业业忘我奋斗至生命的终点,那是从宗教信仰出发,决心向中国传布上帝之爱,引导中华归主,但在他给中国带来了基督福音、上帝之爱的同时,他也给中国带来了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现代文明。
3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先生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3、他创立生活即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新原理。提倡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行即知、即知即传、即传即联、即联即前的新方法以促进自觉性;启发创造力。
34、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泰戈尔称他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斋藤秋男称道“他的遗产不仅是世界的,更是全世界人民的”。
35、在储朝晖看来,把陶行知当成一个牌子、一种工具、一个神是对陶行知精神的亵渎。他举例,有的学校用“陶行知”这个牌子招徕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有的人把陶行知当成神来供奉,这也都是违背陶行知的基本精神的——陶行知反对造神,反对把人划分等级、等次。“所以我认为学陶行知,一个基本的定位,要把陶行知当成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朋友,站着和陶行知对话,而不是跪下来,拜倒在陶行知的面前,自己仅是念念有词什么事情也不干;学陶行知也不在于写了多少文章,喊了多少口号,把陶行知捧得多高。我们要用陶行知的精神和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事,去解决新的问题,去生成现实中自己的创造力。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学陶行知更多的是学习他的内在修养,内在的领会陶行知的精神,不断地做事,不断的解决当下问题,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储朝晖强调,他反对把陶行知划到某个圈子,关到某一个笼子里当成一个玩物,这是亵渎陶行知的。
36、创办育才学校的陶行知先生,在办学之处经历了那些困难?育才中学校徽的三个圆代表陶先生的什么教育理念?全民教育、乡村建设对于抗日救亡有何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育才中学的校训?
37、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38、很多年前,我去过南京的陶馆,参观过晓庄师范。那个时候,先生的思想和事迹对我触动不大,今天,当我对教育,对教育者有了自己粗浅的理解后,当我也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直奔波在路上的时候,面对先生,我热泪盈眶,有太多的感慨涌上心头。
39、曾祖父对人民对教育是一种真爱。在当时育才办学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有人建议他不要抱着“石舀”游泳,他毅然说出“我不是抱着石舀游泳,我是抱着我的爱人游泳啊!”在自己的学生在创办新安小学,非常困难的时候,曾祖父挥笔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教育的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面对今天的教育环境,我们依然需要一种大爱的精神去呵护学生的健康身心,为学生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而把“爱满天下”的精神发扬光大。
40、时光如水,光阴荏苒。他之所以被人敬仰,不是因为家财万贯,而是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曾祖父离开这个世界已经75年了,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他当年的理想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作为行知先生的曾孙,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也会继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传承行知的血脉,做好行知先生的继承人!
41、就在大家都四处联络仍无着落的时候,1989年暑假,从四川传来了好消息,四川省委决定拨40万元出版新版《陶行知全集》,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喜讯!于是一锤敲定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42、陶行知题: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3、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视角,学习陶行知都大有裨益——
44、陶行知曾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倡导学生“做川流不息的现代人”,也告诉他的学生“仿我者死,创我者生”,并指出行和知是在不断地循环中升华。储朝晖解读道,“陶行知崇尚创造。他要求自己做学问,要勇于创造。他自己取名为行知,就是要强调行动,获得知识,后来他的几次更名,实际上他强调的是创造精神——不能用别人有过的东西,别人已经用过的东西要不断的去创造。”
45、 拜访草街居民,了解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再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分享,深深入了解关于先生的事迹,及其在这一路留下的影响。
46、整个陈列展览图文并茂,反映当年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历史照片张张经典。
47、方庶咸,安徽歙县西乡瑶村人,光绪十六年18岁即中秀才,后设蒙童馆,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古文观止》及《四书》《五经》。
48、在古圣寺办学期间,陶行知先进就居住在“逸少斋”里。当年的“逸少斋”,却不是现在的青瓦房,而是一幢土墙茅盖的三间茅草房,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49、狄考文进入大学和神学院读书时,在当时美国席卷全国的宗教复兴运动的感召下,他确定自己要做一名海外传教士,到异教国度去撒播基督之爱。几经周折,他选定并最终达成了到中国的心愿,临行前,他向国内的同行们郑重宣告:“我已决定把一生献给中国;我期望住在那里,死在那里,葬在那里。”狄考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50、 1980年9月,我离开了航埠中学到浙江师范学院学习。一个月后给朱老师写了一封信,向朱老师汇报自己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况。当时朱老师也已离开航埠中学到衢县文教局教研室担任主任。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工作非常繁忙的朱老师竟然给我回了信,勉励我要有勤奋进取精神,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嘱咐我学好本领,将来当个好老师。非常遗憾的是,这封饱含朱老师对学生拳拳之心的宝贵来信竟被我不小心丢失了,这是我心中愧对朱老师的一个永远的痛。
51、许多民主人士猜测这可能又是特务暗害,经沈钧儒行医的儿子诊断判明还属因脑溢血病亡。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52、当年先生逆水而上,探寻适合新中国之教育之路。如今我们沿江而下,顺着时代的发展,以知识为水,以育才为船,畅聊人为社会而生,社会为个人而立的深刻内涵。
53、早在崇一学堂求学期间,曾祖父就在学生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的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以铭心志,这说明他在少年时代,就有献身祖国的抱负。他写过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样的抱负,这件“大事”就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他为之鞠躬尽瘁,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越来越真切地领悟到,曾祖父之所以能成为曾祖父,就在于他有为国家、为人民、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远大志向和抱负。正是因为志存高远,他才能集聚一大批富于正能量的同人和朋友一起奋然前行。与曾祖父当年的环境相比,我们今天有着十分优越的社会条件,但仍然需要弘扬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立大志,立真志,成就一番事业。
54、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 的教育。
55、1909年,陶行知十八岁进入南京汇文学院学习文学。次年转到金陵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他一度回故乡参加地方起义。这一段时期,陶行知研究王阳明的学说,深受其“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也为他后来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基础。
56、(3)报名者须在指定时间到学习通进行线上考试,中途不得退出界面。要求自主答题,禁止抄袭。一经发现,当即取消考试资格。
57、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
58、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59、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和朋友们的聊天,以及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使我对曾祖父的思想和精神有了越来越深切的感受,而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他的一生都贯穿着一个字——“真”!在我看来,曾祖父的这个“真”字包含了:真人、真志、真“行”(教学做创)、真爱和真友……
60、第二个十年经过酸甜苦辣,没有泪水,只有更强的信心和决心。我依据陶行知注重践行的精神做实事,形成了在大面积实地调查基础上感悟的研究方式方法,力求把文理融合起来。
61、第三是先生所倡导的师德思想,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他说,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赤城之心包括奉献精神、乐业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心。
62、(4)最后依据卷面成绩排名,取三等奖,并颁发奖状。
63、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19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才取了“沫若”这个笔名。这是什么意思呢?“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64、从教育改进到乡村改造-陶行知诞辰125周年纪念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