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论语》中关于"温良恭俭让"的句子有哪些温良恭俭让(发音)wēnliánggōngjiǎnràng(释义)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表示谦让的古诗)。
2、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城乌惊画角,江雁避红旗。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
4、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表示谦让的古诗)。
5、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6、——季米特洛夫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徐庭筠的《咏竹》
9、贺拉斯: 谦虚常被误认为是隐讳,沉默常被误认为是怪癖。
10、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误会就少了一些;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纷争就少了一些。其实,谦让寻求的是一种内心平和的状态,它会让我们展现出气度与修养,有了一份谦和礼让的态度,个人魅力自然就会增加。
11、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12、六五:贫穷是由于敌国的侵掠,应该对之讨伐,无所不利。《象辞》说:筮遇此爻有利于征战讨伐,因为是征讨不服从王命的人。
13、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板桥
14、李治身边有一个非常信任的江湖术士,他对李治和武则天说:
15、——罗曼·罗兰●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之确信的人才被称为骄傲。——叔本华●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专——(唐)颜真卿《劝学诗》
17、《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元稹静习狂心尽,幽居道气添。神编启黄简,秘箓捧朱签。
18、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清代郑板桥
19、揭示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整人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处逆境而达观、洒脱的心态;同时说明这些蓄意“整人者”绝没有好下场,觉醒了的人们也将“整其人”,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20、(1)B(解析)“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分析有误,文章第②段说的是“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2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汉·扬雄《法言义疏》自愿甘于后的人,人们反而会让他在前面,自愿处于下位的人,人们反而会让他占据高位。其实就是说自己自谦,别人会把你看作先进;自己谦恭,别人会高看你。不愿争名利,懂得谦让的人,会受人尊重,人们也会谦让于他,得到好处。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23、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无见贵热,谄走蹩躠。
24、绪儒斯:谦虚这种品质是教不会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25、③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26、斯宾塞: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27、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28、卧佛表示很无辜啊:我睡我的,你保你的江山,你我有何关系啊?因为清朝的皇帝都信佛,也自称为佛,太上皇和太后又称老佛爷,比如后来的慈禧。所以杨遇春同学是不是在借题发挥发泄什么牢骚?不得而知。
2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明)《增广贤文》释义:妻子贤惠,丈夫的灾祸就很少;儿子孝顺,父亲的心地就很宽畅。
30、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31、释义: 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五月。
3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33、哭庙悲风急,朝正霁景鲜。月分梁汉米,春得水衡钱。
34、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3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