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2、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春秋孟子
4、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清)李毓秀《弟子规》。释义:父母疼爱你,你孝敬其父母来就很是正常的一件事,父母憎恶你的,对你不好,你还是继续孝顺父母,那才是真正的贤德孝顺的人。
5、 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6、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7、 10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8、感悟:生活中有些人,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导别人,这样的人只会遭到别人的厌恶。因此我们在生活上如果遇到非教不可的情况,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至于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事最好不要做。
9、感悟: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先贤为了追求真理,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之所以这样,就是真理在引导他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10、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11、 惟读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
12、(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14、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15、―――《孟子》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李毓秀《弟子规》。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7、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18、―――汤因比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19、感悟:这句话讲的是战争,但是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20、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1、文化,看似只是不起眼的泥土,然而我们期待的文明而有尊严的社会,就是从这里生根,抽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长出来的。——柴静
22、 如同性格的惟一基础那样,深邃的真诚也是才能的惟一基础。——爱默生
23、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2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春秋)《论语·学而第一》。释义: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5、£小溪虽然不能掀直滔天巨浪,但却有自己美丽的涟漪和欢乐的歌唱。£溪流经过无数坎坷,仍保持着一片清澈。
26、 谁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东西,要是谁失去了诚信,他就会失去了他再也不会得到的东西。
27、 1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28、大意:对待其他老人像对待自家的老人一样,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9、 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30、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仁、义、礼、智、信等,既是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即道德理性。恻隐等“四端之心”本身即涵有道德价值感,同时又是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践履的驱动力,成为现实的道德主体自我实现的一种力量。孟子深信,心自身具有的价值本身,有其内在的条理,它并非从理论理性的原则推导而出,却同时是合理的。孟子认为,人是否真正发挥其禀赋,就在乎每个个体是否有修养的工夫。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存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孟子特别重视人格独立和节操。
31、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32、感悟:虽然这是针对治理者而言,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33、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35、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惠能
36、要尊重你的朋友,并且要跟人家讲信誉。——《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37、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38、儒学中心思想是学做人、讲做人的道理。孟子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有不少内容早已成为后人修身的重要准则,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的有关思想,要点有四。
39、我们应该顺其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李大钊
40、 齐头堆金,难买丹诚一寸金。晏几道《采桑子》
41、 诚信为人之本。——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鲁迅
42、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43、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44、 靠着忠诚,你能与伟大的心灵为伴,有如一个精神上的家庭。——莫洛亚
45、尊重他人是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明)《增广贤文》释义:妻子贤惠,丈夫的灾祸就很少;儿子孝顺,父亲的心地就很宽畅。
4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48、 每个公民的诚信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力。
49、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孟子》
50、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51、感悟:孟子这段话指出,人如果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就是人间最可耻最不幸的人了。此言含有极深刻的告诫之意,发人深省。羞耻就是不光彩、不体面。羞耻心就是懂得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羞耻心,就能自戒、自律、自爱、自尊、自重;没有羞耻心,就厚颜无耻、胡作非为、人格卑劣。
5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3、―――罗素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54、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独处的时候,都不要有一点儿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55、 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美国作家爱默生
56、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57、孟子指出,仁义礼智这些道德性,源于本心,只是人们常常不能自己体认良心本心,因此常常需要反躬自问,自省自己的良心本心。他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第4章)这里所说的我所具备了一切,不是指外在的事物、功名,而是说道德的根据在自己,元无欠少,一切具备。在道德精神的层面上,探求的对象存在于我本身之内。道德的自由是最高的自由,不受外在力量的左右,因为道德的行为总是自我命令的结果。反躬自问,切己自反,自己觉识到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天人,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除了反求本心,还要推扩本心,即把人的这种道德心性实现出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第21章)。君子的这种本性,不因他的理想大行于天下而增加,也不因他穷困隐居而减损,因为本分已经固定了。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之心可以反映到他的神色是纯和温润的,还表现在他身体的各方面,乃至于手足四肢的动作上。本心通过推扩,通过四体,实现出来。孟子的重要论断“仁义礼智根于心”,“是不能通过外在的归纳来证明的,只能通过内在的相应来体证。人之所以能向善,正是因为他在性分禀赋中有超越的根源,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说性善。现实上的人欲横流、善恶混杂并不足以驳倒性善论的理据。由这一条线索看,儒家伦理的确与康德的实践理性有相通处……”由上可知孟子的仁义内在,性由心显,以心善言性善的特征。
58、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奥尔巴赫
59、另外,对士君子来说,则是“非其招不往”。君主的召唤如果不合于礼,就不接受。齐景公曾用违礼的方式召唤管理猎场的小吏,小吏不至,孔子赞扬了小吏。
60、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61、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先泰)《管子·枢言》,《诸正集成》
62、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
63、感悟:在生活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拿着稳定的工资,过着稳定的生活,然后安于现状,结果意志不断消磨,早早地丧失了当年的锐气。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承受生活变动,不断地接受挫折冲击,才能变得更强大!
64、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65、 儒家一方面宣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赞颂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但在另一方面,又肯定“君臣之义不可废也”。这种情况可以说表现了双重道德观。孔子既赞美文王、周公,又同情“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表现了双重标准。这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到了今天,君权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个人的人格尊严,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个人对于民族的义务。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
66、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67、尊严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
68、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69、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70、许多学者已经讨论过孟子思想中的理性与情感。例如,牟宗三肯定孟子仁义内在的观点近于康德伦理学中的自律的观念,而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种讨论为刘述先和李明辉所继承和发展,上文已经引用了他们的观点。另一方面,如DavidWong在他的论文《孟子思想中有理性与情感之分吗?》中指出,孟子实际上并没有这种区分,并且论证说孟子不作这么区分有他背后的观念作为理据,并且这一理据是可以成立的。尽管大家的诠释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曾经尝试把孟子思想放入西方哲学家所划出的基本区分中去讨论,然后发现分歧是难以避免的。这种分歧其实产生于东西方对道德意识与情感的基本理解。在西方思想中有一个很强势的区分,即理性(主动的,给予法则的)和情感或感性(被动的,为自然所决定的)之分。似乎情感仅仅是属于感性层面,而感性只是一种能力,它只是在受到刺激之后而根据人类自身的心理构造而作出自然的反应。马克斯·舍勒在他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中已经批评过这一区分。他试图揭示一个新的领域:“一种纯粹的直观、感受、一种纯粹的爱和恨、一种纯粹的追求和意愿,它们与纯粹思维一样,都不依赖于我们人种的心理物理组织,同时它们具有一种原初的合规律性,这种合规律性根本无法被回溯到经验的心灵生活的规则上去。”舍勒对传统的理性、情感的二分的挑战是一种洞见。然而他的工作尚是初步的。在这种“纯粹直观和感受”的领域,仍然有许多理论空间可以发掘。孟子以及许多支持其观点的宋明儒者,都将我们的视角引向仁义礼智等先天的价值。孟子深信,心自身具有对这些先天价值的天生的倾向。这些价值本身具有内在的条理,它并非从理论理性的原则推导而出,却同时是合理的。这令人联想起舍勒经常引用的帕斯卡的名言:心灵自有其理。
71、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72、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