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以前受私敌倾轧的时候,他在英国避居过两年多,跟英国人很熟,回国后就把牛顿、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思想、作品引介给法国人,后来他又跑到德国,去把法国思想传给腓特烈二世。他浑身都是能量。
3、那个曾经被人瞧不起的商人女儿,现在已经成了潮流的引领者。
4、时而召开百人团会议或平民会议,时而成立雅典刑事法庭或元老院,实行贵族制、民主制或君主制。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5、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同时,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
6、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
7、他以为用字母游戏就勾销了他的市民出身了。“伏尔泰”自封为贵族,抛开过去,现在门第高贵。他跻身思想界精英阶层,有着与贵族出身同等重要的情趣,还有了一个与之匹配的情妇。情妇的名字颇富装饰性,曰“科西布略·黎芙丽”(意为“靛蓝的书卷”)。他由此扮演起潇洒俊逸的洛可可骑士角色来了。尔后他又写出多部戏剧,为新国王路易十五(1723—1774)的宫廷群体献演,成就卓著。宫廷诗人的飞黄腾达已成定局,在宫廷文化中地位愈益稳固,无论在巴黎名震遐迩的沙龙,还是在都门近郊的贵族宫殿,人们都以一睹其风采为荣。(伏尔泰介绍)。
8、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9、全世界第一只死后被同性不可描述的鸭子,就在这个博物馆里
10、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11、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12、▲ 伏尔泰1738版《牛顿哲学原理》扉画,画中他上方为牛顿与夏特莱夫人
13、小阿鲁埃小小年纪就感受到贵族与市民阶层紧张的社会关系。他身为市民之子,生于路易十四世纪的末期,这对他似乎是件尴尬事。老阿鲁埃当过王室顾问,服务于路易大帝的宫廷,且成就斐然,这样事情就更加复杂化了,小阿鲁埃能就近体验新兴资产阶级与贵族日渐激化的对抗。贵族特别重视出身和传统的差别。他就读于耶稣会办的贵族学校“圣路易大帝”中学,为日后当法学家或国家高官做准备。可小阿鲁埃在这里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贵族子弟生活轻松,大多住单人房;他却不得不与四个市民子弟挤住一间,室友喧闹,使他不能专心向学,尤其干扰他的业余最爱——写诗。他颇富诗才,多次获校方奖励和奖金。
14、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15、说起来,红人做到这个程度上已足可沾沾自喜:侯爵觉得,他能给伏尔泰提供庇护是一件很荣耀的事,而且能包容伏尔泰,让侯爵自己也非常欣赏自己。受宠的伏尔泰掏出一大笔钱去把别墅整修一新,在里面弄了个模拟舞台,排练自己新写的剧本。
16、在《风俗论》的开篇,伏尔泰将人类远祖的生存状态描述为“离群索居”。他认为这种生活状态尽管实际存在过,但并不符合造物主赋予人类这一物种的自然法则;相反,在他的安排下,人天生热爱群居,且会不断走向完善。
17、▲ 卓越的记忆力和出色的头脑,让年轻的伏尔泰几乎总是带着骄傲的神色
18、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19、伏尔泰在确认了事实之后,挺身而出,开始作战。他的愤怒驱使他作出狂热的行动。他的旗帜是“粉碎耻辱!”有组织的盲从是耻辱,宗教迫害是耻辱,政治变态是耻辱——他的同胞违反人性的一切举动都是耻辱。上了年纪的战士身上重又有了新的活力。“我受了很多苦。但是,当我攻击‘耻辱’时,我的疼痛却缓解了。”伏尔泰利用义愤在国人心中燃起了同情的火焰。他特别呼吁哲学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与这个世界上的黑暗作战,他们的心智和头脑超越这个世界的疯狂之上,他们可以用言辞这一武器宣战。
20、伏尔泰高度评价赞赏中国文化。在《风俗论》中他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在伏尔泰眼中,中国有开明的政治,“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中国有完备的体制,“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中国有完善的法律,“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中国有良好的道德,“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中国有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21、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22、1761年10月13日,图卢兹市的待人宽容、为人和善的胡格诺教徒让·卡拉家里的大儿子马克·安东尼在店铺上吊自杀了,有些狂热的天主教徒乘机造谣,污蔑马克·安东尼就是被他的父母杀死的,原因就是他最近脱离了胡格诺教改信天主教。
23、关于伏尔泰的影响,首先伏尔泰把这些先进的思想带给了普通的法国民众使得他们有了反抗的意识,很快伏尔泰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法国,这对法国大革命起了直接性的作用。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推翻法国的封建势力,为民众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这就是伏尔泰的影响之一。除此之外伏尔泰的影响还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世界,世界上其他国家受压迫的人民在接受到伏尔泰的思想后也敢于鼓起勇气同封建统治作斗争。伏尔泰的思想启迪了民众的内心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这对于当时的民众而言思想的转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4、他的思想跨越古今,但是对许多问题他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摆出各种可能,促使读者自己思索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5、(2)启迪了民众的心智,推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使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26、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伏尔泰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在公正的观念上奠定法律基础。
27、这里还有拉菲,还有香槟,还有蕾丝,还有洛可可的拥趸,倡导自由平等的运动。
28、两个世纪前,所有法国人,因为伏尔泰的喜剧和讽刺,而放松他们的腹部肌肉,笑声可以帮助启蒙时代的民众一步步地复苏失去的人性,摆脱自我仇恨和绝望。那之后,不仅仅是法国,全人类都在伏尔泰引人发笑的作品中,从笑声中走向理智。
29、这期间他一度被宫廷任命为史官,并分别于174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隐居生活使得伏尔泰的才能得到发挥,他写下许多史诗、悲剧及历史、哲学著作。如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伏尔泰获得了巨大声誉。
30、《哲学辞典》是伏尔泰的一部著作,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
31、烛台、座钟、茶具、梳妆台、尘扫……无一不繁复,这正是洛可可的最爱。
32、“情妇”这一身份为她提供了表达自己政见、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连伏尔泰都忍不住赞美:“她灵魂正直,心地公平,如此名姬,实为旷世罕见”,还为她写了《堂克雷诺》。
33、(2)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34、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
35、他把法律分为两类,即自然法和制定法。自然法,适用于所有的人,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偷盗,不杀人,不淫乱,不撒谎,敬父母,重互助等,这些都是自然所颁布的法律。
36、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最著名的情妇,连大文豪伏尔泰都赞美她——“有一颗缜密的大脑和正义的灵魂”。
37、真正的友谊少之又少,比爱情更为稀缺,因为他们必须纯凭灵魂相互吸引。
38、本书将描述欧洲史和记述西方哲学人物传记结合起来,市场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图书较少。
39、0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40、在那时的法国巴黎,还真有这么一位女孩,用一生完美演绎了“起初她被人看不起,后来,人人都在模仿她”这句话。
41、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
42、确实如此。不过,说出这句话比之理解这句话,需要更多的勇气。
43、她为路易编排戏剧,还邀请来自欧洲各地的音乐家开音乐会,其中就包括年幼的莫扎特。
44、吕内维尔堡的台阶很低很少,失魂落魄的伏尔泰就坐在那上面,哭泣。夏特莱夫人死时,床头站齐了三个男人:丈夫、伏尔泰和德·圣朗贝尔男爵。眼看着老情人在自己面前咽气,一时也无力自控,他脚跟拧转,朝着他的朋友兼情敌说了句“是你害死了她!”他一辈子注意风度,轻易不会责人,当然,也很少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责备。
45、还有两通书信,一封讲英国商业,商业让英国民众富裕起来,并促进了他们的自由;另一封讲天花疫苗的发现。在这两封信后,伏尔泰直接报导英国的科学和哲学。他讲起“堪为人类导师”的英国哲学家来就显得欣喜逾恒,尤其对培根、牛顿和洛克称颂有加,予以着重介绍。伏尔泰特别看重的一点是:真实的知识只有经受住检验才能在哲学上立稳脚跟。观察和实验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不管无生命之物还是生命机体,不管宇宙还是人,也不管肉体还是精神,概莫能外。伏尔泰推出洛克的经验主义,用以反对那通过纯系统结构统治法国思想界的理性主义,只承认基于感官体验并得到证实的东西才可成为原则和理论,反对用演绎法得出结论的系统思想,偏爱仔细观察,用归纳法使观察变成一般的法则。
46、下葬那天下着雨,早已不是情人身份的路易十五看着她的棺木离开,淡淡说道:“夫人的旅途没有遇上好天气啊。”
47、著名的洛可可风画家布歇曾为她画过无数张画像。这些画像也成为今天一睹蓬巴杜夫人面貌的存证。
48、但这并没有削弱让娜的锐气。她经营自己的名声,开沙龙,结交艺术家、名流,没多久,“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的名号传开了。
49、伏尔泰不想再锒铛入狱,遂选择逃离巴黎,在一位卓尔不群的女士那里觅到逋逃薮。她“高雅”,“有知识”,熟悉自然科学,名叫埃米莉·夏德莱。1734年至1749年,伏尔泰就住在这位女友位于洛特林边境的小城堡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埃米莉引导他在严肃的科研大道上前行,主要研究牛顿的自然哲学,并本着启蒙精神写出第二部扛鼎之作:《牛顿学说的基本特征,普及本》,首版于阿姆斯特丹,时为1738年。
50、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被马龙·白兰度、猫王们发扬光大的发型与蓬巴杜夫人有着不解之缘。
51、一个美丽的名女人,她的服装本身就是争相模仿的对象。而蓬巴杜夫人,则将蕾丝变成了性感的装备。
52、伏尔泰在费内居住长达二十年之久,在当地主持了多项建设,被誉为费内“酋长”,该地区后更名为“费内·伏尔泰”。
53、上述那些话,你可能或多或少在很多地方读到过,而那可能只是伏尔泰诸多金句中的九牛一毛,在他著书岁月中,他每涉及一个主题发表见地,都会令当时文化界惊叹。即使放到现代,大众可能会觉得伏尔泰数量众多的机智和智慧缺乏深度,也很难不珍惜和原谅他。他确实拥有的是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和全面的见解,伴随着对生活的热情,一种对自由和礼仪的正确预言的热情,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心灵战士。
54、所以,小阿鲁埃1711年中学毕业后想当作家就不足为奇了。但父亲对他“怪异的”志向很是惊讶,他急切望子成龙,儿子应当做个事业有成的法学家,而不是写诗的“饥民”。小伙子十七岁时不得已只好学法律。比起听法律讲座来,他更喜欢去巴黎“坦普尔”城区,在那里,贵族青年和市民子弟聚会于咖啡馆和高雅沙龙,都是些有品位和情趣的人,倾心于诗歌和哲学研究,喜自由交谈,缔结相互激励的友谊。“阳光帝”凡尔赛宫的颓废生活濒临死亡,这是他们找乐子说笑话的最佳谈资,他们每天都有新的由头去讥讽国王和天主教士,或纵论专制制度的危机。搞这些议论与其说有什么深意还不如说是在践行思想自由。年轻的阿鲁埃开始写诗,讥讽同代人的恶行和情绪。他不愿只写轻松作品,所以写过一部俄狄浦斯王爱母弑父的命运悲剧。“父亲不同意他搞文学,也反对他在坦普尔城区‘吃夜宵’,往往凌晨才归家。宫廷和司法系统认为这帮参与讨论的人是‘浪荡子’,想入非非,蔑视教会和君主政体。他们随时都有被押送巴士底狱的危险,身为王室顾问的父亲对这个儿子真是忧心忡忡。”
55、1726年5月5日,伏尔泰抵英。彼时晴空一碧,宛如法国南部的旖旎。至此,他结束了自己那萍踪无定的人生第一阶段。作为文学才俊跻身封建等级制最高层这一升迁战略已成过眼烟云,从此开始启蒙思想史上一个崭新阶段,因为他在英国的经历和研究对于搭建英法间的精神桥梁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这座精神桥梁对于18世纪历史的重要性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为过。这个从巴士底监狱被释的犯人把英国启蒙家的思想畅通无阻地传入欧洲大陆,同时也为自己拟定了新的生活模式:当一个为启蒙定调子的诗人哲学家。
56、那是西方成熟的时代。读者不妨以此权衡今日之吾国吾民。
57、在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作为领袖人物他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上的各个角落,他先进的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解放人的天性摆脱封建教会对民众的束缚,使得社会进一步的向前发展。伏尔泰的思想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他也敢于直接表达对教会的不满,在书籍出版后,他的思想可以间接的影响到更多人,于是代表伏尔泰思想的队伍便逐渐壮大起来,使得法国大革命以及启蒙运动进展的更加顺利。总之,伏尔泰的思想为社会带来了希望,社会的各个阶级在受到伏尔泰的影响后都有所改变,敢于迈出第一步同封建教会作对伏尔泰的评价
58、▲ 伏尔泰与罗昂-夏伯的冲突(威廉·奥查森爵士作于1883年)
59、我们暂且打住对他滞留埃米莉处的关注,再次回顾他从巴士底狱被释后乔居英国的情形。在英国,他有缘体验到何谓自由思考并抛却由奴隶般恐惧引起的心理障碍,完成了由依附于贵族的才子向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家的转变。《英国书信集》是首个拥护政治、经济和思想之自由以及宗教宽容的宣言,伏尔泰为此奋斗终生。他愈益频繁地使用那言简意赅的措词:“摧毁丑恶!”(EcrasezL’infame!)毫不宽容的僧侣和专制统治必须被摧毁,正如当年罗马政治家加图坚信的,必须摧毁敌对势力迦太基一样:“必须消灭迦太基!”(Carthaginemessedelendam!)《哲学信札》包含这位法国启蒙伟人的核心纲领。他命中注定会在异国他乡漂泊大半辈子。1778年2月10日,这个被逐斥的人终于重返巴黎,人们向他欢呼雀跃,可惜三个月后,他不幸与世长辞。
60、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在英国居住三年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著作《哲学通信》。
61、虽然伏尔泰很有才能,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却根本得不到保护,难以防止上流社会的无耻之徒对其施加阴谋诡计:由于不小心惹住了一个小贵族,便被贵族的仆人棒打了一顿。伏尔泰提出决斗,小贵族则提起控诉,政府急忙将诗人关进巴士底狱,随后又将其驱逐出境。伏尔泰遂前往英国,并在那里住了三年。他在英国走访了一些地方,做了许多工作,研究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学,了解英国在科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广为宣传牛顿、洛克的思想。
62、推论一下,在一个不理性的社会里,亦不会有伟大思想的结晶。
63、1740年,加布里埃尔-苏珊·巴尔博特·德·维伦纽夫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LaBelleetlaBéte》(《美女与野兽》)。
64、伏尔泰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思想以及文学领域。他倡导要解放人自身所拥有的权利以及自由同时也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者统治。
65、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66、伏尔泰作为法国一名启蒙知识分子,他的社会关怀非常具有时代特性,为了理性,为了真理,为了良心,亲身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唤醒民众的良心,他的影响也深入到法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18世纪这个大举“理性”旗帜的时代,伏尔泰无疑就是以理性服务人民的代表。
67、鉴于这些或多或少的想象和臆测,洛克撰写《人类理解论》,指明了一条从科学上合理解决灵魂问题的路径。“在多如过江之鲫的理性人撰写形形色色的灵魂长篇小说后,现在来了一位虚怀若谷的智者叙说灵魂史。洛克条分缕析人的理性,恰似杰出的解剖学家讲解人体结构。他总是借物理之光以自助,敢于论断,也敢于质疑,对我们不明之物不妄下定义,而是逐步去调查我们要认知的东西。他以小孩为例,逐步跟踪小孩理解力的发展;他看出存在与动物一致的和高于动物的东西,主要征询和请教自己的见证,那是自己思想的良心……洛克在摧毁各种与生俱来的理念并抛却虚荣之后,相信人会思考得出如下结论:我们的一切理念均来自感官。他在调查我们简单和复杂的理念、跟踪所有思维过程时看出人们说出的话语是多么幼稚,我们随时都在滥用概念呀!”洛克被伏尔泰称为法国启蒙哲学家的领袖,法国哲学家以智者洛克的历史剖析方法为取向,完成了从理性主义灵魂说到人的精神自然史的嬗变。
68、狱中多暇,他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及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仔细考量。“现在他明白,为获取名誉又不冒坐牢风险,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懂得,为实现自我,必须勤奋工作,要与高贵人士为伍;明白作家生涯是斗争,而非节庆,它需要勇气、谨慎和计谋;要巩固助益良多的友谊,确保自身受最大保护,不直接攻击统治势力。”
69、认识了倪瓒才知道,以前遇到的洁癖都是假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