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2、诸葛亮是历史上少有的“完人”,不但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格上更是万民敬仰的偶像。
3、这副对联与上面的对联比较接近。伊吕之间,伊尹和吕尚(姜子牙),杜甫有诗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管乐之上,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对联作者认为诸葛亮在管乐之上。
4、结庐在紫峰白水一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5、龙盘虎踞集思广益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
6、很多人都说,顾嘉蘅此对联,是为了平息襄阳与南阳的躬耕地之争,甚至说顾嘉蘅是“和事佬”“和稀泥”的。其实,这都冤枉了顾嘉蘅,一副对联只能说明顾嘉蘅境界高。其实顾嘉蘅是有明确立场的,他认为诸葛亮躬耕地、三顾茅庐发生地就在南阳卧龙岗,他是诸葛亮的崇拜者,更是“诸葛亮躬耕南阳说”的坚持者,有图,有真相——
7、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
8、上联缅怀了诸葛亮的功绩,“许先帝驰驱”出自《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东连吴会”,指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
9、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10、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11、上联是说诸葛亮的前、后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12、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三国争霸,三君主三势分天下。
13、第二副,上联叫: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下联叫:知我者其惟春秋乎!——这副对联很好。它是一首集句联。上联出自《孟子》,孟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我平生的愿望,就是向孔子学习。下联也是出自《孟子》,《孟子》里面提到孔子,说孔子讲: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修《春秋》,他说,了解我的人,是通过我修的《春秋》来理解我,而怪罪我的人,也是通过《春秋》。而关羽呢,他是一个喜欢读《春秋》的人。所以集了《孟子》里的两句话,这副对联很好。
14、——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15、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1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17、清朝的时候,有一位秀才来到了桂林游玩,见此秀丽风景,心中澎湃万分,一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一上联来:“斗鸡山上山鸡斗”,秀才游玩的此山叫斗鸡山,以此为题,非常的巧妙,难得是,这上联前后读都是一样的,难度非同一般。
18、有才的朋友便给了几个,上联:“姜子牙渭水钓鱼”,这下联应对经典,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因此,以此为对,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不失为一副上佳的对子!
19、有些人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吹得太神了,诸葛亮根本没有那么厉害。”我觉得,此言差矣。历史上的诸葛亮也许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机妙算”,但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超级厉害。
20、 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
2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22、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两钓渭水,两父子两邀姜太公。
23、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24、赵藩,字樾村,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的一个小村庄。他自幼聪明过人,学习非常刻苦,几乎是书不离手,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十五岁的时候,赵藩就得到了一位将军的赏识,并到他军营做幕僚。九年后,赵藩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中举人,但他并没有满足,进士及第才是他的梦想。
25、两表酬三顾(上联),一对足千秋(下联),是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26、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③伏路把关饶子敬 临江水战有周郎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7)论人联 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 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27、收二川,就是收东川和西川;排八阵,就是所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六出七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就把北伐和南征都写进去了。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写诸葛亮最后的时候,在五丈原病逝之前,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再多活几年。一心只为酬三顾,讲三顾茅庐。诸葛亮一辈子的大事,都写进去了。十个数,没有重复的。是不是觉得很高级?
28、异姓三贤:卧龙、谪仙、天下士;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题山东恒台三贤祠
29、 5茅庐何在?三顾频繁天下计; 英名犹存,万年常思赤子心. 6一曲广陵,五间茅庐,心仪羽扇纶巾,不知囊内几多造化? 三分天下,六出歧山,身系江南河北,难得胸中一片真情! 7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3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31、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32、明代文人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三顾堂位于诸葛草庐前面,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时的纪念堂。
3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4、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四世同堂,四代人四方传佳话。
35、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36、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37、诸葛亮在西蜀的方针是“严刑峻法”,但是老百姓生活比较安乐。作者认为,必须要像诸葛亮那样“审时度势”,而不能一味严刑或者一味宽容。
38、3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 。
39、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40、假如孔子看到诸葛亮,也一定赞美的。所以,对联对于诸葛亮的歌颂,可谓五体投地,无以复加了。
41、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即是运通。
42、上联:三顾茅庐,三兄弟三请诸葛亮;下联:十面埋伏,十路人十计战国策。
43、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4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45、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46、顾嘉蘅是道光庚子科(1840)二甲第五名进士,精通“四书五经”“三通四史”,有大学问,说话自然有有境界、凭据。
47、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堪,不少地方都爆发了起义,当时四川境内就有白莲教、红灯照起义。朝廷任命岑春煊为四川总督,并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平定此地的叛乱。赵藩内心十分清楚,之所以会有这些起义的发生,都是因为朝廷和当地官府的腐败,但因为官职低微,他没有能力阻止朝廷的做法。
48、对联说“诸葛一生唯谨慎”,所以诸葛亮成就了一番事业,让后人无比敬仰。就算是“遗像”,也能够感受到诸葛亮的品德。
49、第8副对联:誓欲龙骧虎视,以扫荡中原,惊风雨,泣鬼神,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时当地裂天崩,求缵承正统,失萧曹,见伊吕,西汉功臣,东汉功臣。
50、上联出自《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5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52、换言之,下联有许多废话,是为了强行对仗而写,没有上联那种自然的感觉。
53、危急存亡;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游辞巧饰;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54、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来看看歌颂诸葛亮的9副对联,文采飞扬,情真意切动人心。
55、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56、认真说起来,这个对联最精彩的还是上联,而下联则稍微有点“逊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下联的“平西蜀”,已经被上联“收二川”说过了。下联的“定南蛮”,已经被上联的“七擒”说过了。
57、上联中的“攻心”,说的就是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采取的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最终使得孟获心服口服,从而平定了南中之地。下联中的“审势”,意思是审时度势,在刘备得到蜀地之后,法正认为应该“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诸葛亮建议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方式治理天下,使得蜀汉国力逐渐增强,为之后的多次北伐行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