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5年,8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因病于上海休养。9月,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本时期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
2、1960年8月2日,巴金在给妻子萧珊的信中说:“我想在会后去北戴河住两天,顺便看看任幹和周立波。吴强准备一个人去大连。”当时巴金在北京开会,想休息一下,现在看来,这极有可能是巴金与大连擦肩而过的一次,他选择了离北京更近的北戴河。
3、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4、巴金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说到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去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1年,就买了许多英日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4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5、“对作家书信、日记及其他文献资料的整理、解读和应用,会使文学史立体起来;对于作家心态的把握,作品产生的背景和传播过程的梳理,乃至于时代氛围的认识等都有重要意义,而这些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工作,还应当成为文学史研究的本体。”(周立民,《巴金书信中的历史枝叶》后记)
6、冰心的爱人去世,巴金给冰心的女儿吴青写信安慰。(巴金的资料大全)。
7、席慕蓉所写的文字,就是她在生活中所捕捉到的种种细腻幽微的情感,她所心心念念的高原之上、蓝天之下的故土,还有她对整个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关怀与思考。在她的诗里,你总能遥遥地想起薄妆浅黛羞回头的姑娘、群岚之上或隐或现的明月、古寺青灯里僧人的木鱼敲响、阖眼静坐焚香……
8、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9、 英文《自由》月刊1886年到1927年合订本二大册,有残缺。
10、我喜欢读书,喜欢认识人,了解人。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11、从冰心的角度:①坦率、②坚强、③友善、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2、《人间》三部曲,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13、巴金与冰心关于成立现代文学馆的通信记录,巴金为《冰心传》写序言,给冰心题词。
14、用法解析:适用于珍视青春、爱情、友情,艺术与情感,文学创作等主题,如2012年江西卷《你拥有什么》。
15、作品以扎实的史料和求真求实的学术态度,以诗人的情怀和激情,将收入书中的每一封信都解读得淋漓酣畅、文采飞扬,其中有纠错、有补缺,在对人和事的解读中呈现真实信息,还原书信中的茅盾形象,为读者学习解读茅盾书信提供真实可信的学术依据。
16、——巴金1981年4月29日致北京图书馆信
17、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18、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19、9月25日上午,展览首展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首展展出巴金与鲁迅、叶圣陶、冰心、沈从文、李健吾、曹禺等44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79封,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直接面对公众展示。
20、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21、巴金一家在广元时,住在衙门内的三堂里。最初巴金同母亲睡在一起,那是一架清代的雕花架子床,夏天挂的是罗纹帐,冬天则换上白布帐,室内方桌放一盏圆灯盘,长颈项的柚油灯,灯草点燃时偶尔还结个黑灯花,然后毕剥地炸开,又重新燃成明亮的灯火。
22、(适用话题)形式与本质 重视过程 创新 直率
23、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24、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25、(2)冰心说,“巴金这个人……”是写不尽的。“巴金内向忧郁,但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
26、“思想的边界”丛书给我们提供了解读近现代思想家、作家的书信的渠道,再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使我们有机会聆听书信主人讲述各自生命中那些波澜壮阔或风平浪静的故事,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作者对信主理解、尊重,紧贴其思想境界甚至高度契合。李斌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带着体贴;逄金一对于笔下的书信人物是理解的、感恩的,他们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因而写出的文字是温暖灵动的;《巴金书信中的历史枝叶》书名本身就是一种诠释,既是从巴金书信中反射其情感世界和思想脉络,也反射时代更迭的“大历史”。周立民对于巴金研究多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学术经验。他似乎很享受这种探秘,在寻访史料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解开心中的谜团,从意外的邂逅中拨开云雾,让我们一窥历史的本来面目。
27、“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巴老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解放前全部稿费积蓄人民币25万元发还给他,巴老当即捐出15万元,作为他所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第一笔基金。从那以后,巴金凡得到稿酬、版税或文学奖金,全部都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或者“希望工程”。
28、写作背景:这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作者写作《日》,就是为此而发,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29、她的文辞总是隽永婉转,由此还引发颇多趣事。在《莲的心事》中,她用这样清隽悠长的笔调来描绘莲:“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饶有意味,某位《傲慢与偏见》的译者就将这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Ihavenofearorworry,Kingston.(我没有担心和害怕。)”翻译为 “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恐怕正是席慕蓉淡雅剔透的文字触动了译者,使他将这首诗化用在这句台词翻译当中,可谓巧妙。
30、 这就是冰心先生,一位朴实无华的、相当特别的,但又完全真实的冰心先生。
31、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32、巴金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说到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去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1年,就买了许多英日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4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33、示例:即使在流亡时期,林徽因也时刻关怀祖国的前途命运,坚持学术研究以及创作。她不仅将生活的迷茫、惆怅、苍凉、沉郁寄托在诗句之中,还克服困难为处于战乱的中国建筑界创造更多贡献。这个民国女子不仅留下了她的美貌和爱情故事,还留下了对事业和国家的无私付出。
34、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35、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那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36、 随想录
37、 新鲜的葡萄,甚至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倒了还是葡萄。有些导演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口酒,结束时还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这酒既不是葡萄酿造的,也不是粮食酿成的,是化学品兑出来的。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38、《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另一篇入选小学课本的文章。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杂记中的第23篇。文章展现雄伟壮丽而又十分奇妙的海上日出景象,给人奋发向上。
39、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40、 另一份发自1982年11月18日,内容为收到巴金第二批赠书后的致信,其间称这批图书有英、法、德、日、俄、中等文版本,计2655册。此外,有福建泉州黎明学园在收到巴金赠书后的书目清单,共852本。还有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清单”,内有1932年的俄文版《巴黎公社》。
41、相关题材:执着,意志坚定,热爱学术,如2014年江苏卷《关于不朽的理解》。
42、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43、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44、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45、(2)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
46、《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47、在巴金的文字中,还有两次提到大连,虽然只是“提到”,但是,大连的城市特色却显现出来。
48、我在这人间看见那么多的痛苦和不幸,可是我又看见更多的爱。我的心常常暖和得像在春天样,活着究竟是件美丽的事。
49、 我好久不写日记了。倘使在病房中写日记,我就会写下“某某日《双城记》”这样的句子。我这里没有书,当然不是阅读,我是在回忆。我的日记里可能还有“某某日《战争与和平》,某某日《水浒》”等等。安德列公爵受了伤躺在战场上仰望高高的天空;林冲挑着葫芦踏雪回到草料场……许多人物的命运都加强了我那个坚定不移的信仰: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贡献;不在于接受,不在于获取。这是许多人所想象不到的,这是许多人所不能理解的。“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上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阅读?他们忘记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只有忠实的读者才懂得文学作品的力量和作用。这力量,这作用,连作家自己也不一定清楚。
50、因为一枝一叶总关分数,一字一句关乎孩子人生。
51、已开的——凋残了;花儿静悄悄地过了她的一生。
52、这是一个跨越馆别、地域,同时也跨越时间的展览。
53、书房是在二堂这边的一间小屋,窗外便是花园,由巴金的父亲聘请了一个中年先生任教,学生是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共五人,而服侍他们的老书僮是六十多岁的贾福。教书的刘先生很温和,面貌也很和善,而且教学有方。每天早晨,学生一进书房就先给老师行礼,而老师则带着微笑点点头。巴金和他的三哥同坐一根板凳,老师教认方块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个老师从来不骂人,巴金有时背不出书,先生也不生气,只是叫慢慢地重读,直到背得整个课文。因此从小巴金便十分喜爱书房。刘先生很能干,能绘地图、能画图画,同时还画出了小巴金梦想的有山、有洞、有狮、虎、豹的惊险、美妙的图画。
54、(名师解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像冰心那样热爱生活、钟情于真实平凡的生活。或兴之所至,不矜特殊身份;或无拘无束,与友人“分享”“共舞”。“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恬淡之情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无矫饰之做作。
55、她,曾被张晓风盛赞“像开在后院的一株小花,纤弱而洁白”;她,将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和思考,杂糅在文章中,文笔剔透灵动,如芙蓉出水;她,饱含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她就是当代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
56、书信在古代有“尺牍”“尺素”“尺笺”之称。作为个人之间的文字交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其内容和信息杂芜,远不能承担大历史的描述;而从另一个角度,这正是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书信、札记等形式在很多时候比学术论文更有生命力。
57、“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巴老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解放前全部稿费积蓄人民币25万元发还给他,巴老当即捐出15万元,作为他所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第一笔基金。从那以后,巴金凡得到稿酬、版税或文学奖金,全部都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或者“希望工程”。
58、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9、 美国刊物《到自由之路》1924年到1932年合订本一册。
60、林徽因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进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就读于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随父游历欧洲,1924年为实现自己的建筑志向赴美攻读建筑学,成长路上博学广识。
61、民国美女林徽因,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却有着多重身份:中国著名建筑师、作家、诗人。她中西方文化兼修,不仅擅长诗歌、小说、散文,在翻译上也有所造诣,无愧于“才女”之称。而她与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建筑做出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62、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表示向书籍及其作者致以世界范围的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63、 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书房内、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在巴金宽敞的寓所内,曾经到处是书。巴金爱书,因此买书、藏书,是他一生中除了创作以外,最为重要的事。晚年后,他将整理藏书,尔后分门别类捐赠有关单位,作为“身后事”来做。
64、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萧珊和养子绍弥迎了上去,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买的书,气喘喘的。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从来就十分尊重,也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问也不问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
65、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66、③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67、《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
68、如月老师常说:多读多写多积淀是作文的根本,根深才能叶茂;考试作文是特定规则下的写作能力展示,修枝扶叶大有可为。
69、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无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无不证明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