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 (光明教育年度巨献:主演(上卷))——《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
5、答: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爱国的古诗词初中)。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8、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说过,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0、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答: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3、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14、答: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1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17、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8、中考古诗词考查趋势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核心问题是古诗词教学理想与现实间的不统一。一方面,课标的基本要求与中考的较高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中考的要求代表着古诗词教学应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与探索。在基于素养观的评价改革进程中,单纯的默写和赏析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古诗词的教学和评价需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和研究者在古诗词教学和评价理念上正在发生转变,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古诗词教学中的结构化知识建构、情境运用以及高阶思维发展等问题。
19、《朗诵者之歌》歌词太好,我不为朗诵比赛,我只想让孩子们背过。当他们背诵“我们从泥土的芬芳中走来,借着竹简和甲骨文的幽光,照亮象形文字的神奇,领略金木水火土的风采”,背诵“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号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的时候,他们恍然间就那样优雅地踱着方步摇着羽扇温文尔雅地走了过来。
20、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1、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22、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23、群诗教学不着重于具体某一项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是侧重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爱国诗,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整合,课堂教学的就会显得零散而杂乱,此时就体现出整合的重要性。
24、运用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25、今天彭宁玲老师通过一节课,带我们了解了漫游吴越,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积极进取的青年杜甫;感知了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壮志难酬,孤独落寞,无奈且无助的“京漂”杜甫;知悉了陷贼时期那个同情百姓疾苦,“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思念亲人,悲叹国家命运的“逃亡”杜甫;感怀了同情人民,“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的晚年杜甫。
26、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7、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29、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30、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1、为了实现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命题导向,本题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既考查了学生是否形成关于诗词主旨的立体意义结构,也以多元开放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审辨性思考。这既是一次一场源自陇原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命题创新与探索,也是基于甘肃省群文阅读教学实验的整体思考和改革方向下的有力尝试,从2018年开始,甘肃省开展了省域层面的群文阅读大规模实验。本次群文阅读视野下的古诗词命题,即是希望通过类似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本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题目的命制力,更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让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紧跟时代,提升品位;同时发挥以评促教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反哺并推动甘肃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实施。(本文发表于《甘肃教育》2022年第2期)
3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33、赛后,胡颜欢校长、李少霞主任、陈景扬主任、卢思明级长和吴兆演级长为本次诗文朗诵比赛获奖的班级颁发了奖状。最后卢思明级长对本次进行了小结: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功,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陶冶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卢级长要求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3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5、(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6):62-
36、12月7日下午,寒风萧萧。唐洋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大型诗歌朗诵会在校青春剧场隆重举行,全校师生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3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3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39、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0、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41、笔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各平台热卖。
4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43、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4、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4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6、积极探寻,成功试水。工作坊成员彭宁玲老师和工作站成员蒋书霞老师给参会老师们带来了丰盛的语文大餐。彭老师执教的《位卑不曾忘忧国——杜甫群诗教学》研究课,读中比异,异中求同,直抵群文教学的关键——整合、聚焦、打通,沟通了杜甫与同学们的生活,学生的爱国思想得到升华。蒋老师执教的《志存九天,心系华夏——群诗教学研究课》激情昂扬,立足有深度,命题有深度、出发点有深度,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47、同样是陆游的作品,《残梦》与之前两首诗词有大量共同要素:同样是军旅题材,情感取向上同样抒发了矢志报国的豪情与壮志难酬、英雄迟暮之间的无奈。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相比,两者同样采用了铁马冰河的意象,只是一首“入梦”,一首“梦醒”。“铁马冰河入梦来”时陆游还年轻些许,还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待到《残梦》时,却难免只能“老去催藏百不能”了。值得品味的是,即使“百不能”的梦醒状态,虽然满腔陆游依然还抱有残梦,再联系到陆游的临终名作《示儿》中的名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终生不得志但至死仍矢志不渝的陆游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此外,同为“梦醒”状态,《残梦》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也存在比较联系的空间。基于此,通过添加《残梦》,这三首诗词组成了一个以“入梦到梦醒”为脉络的南宋军旅诗词的意义结构,从而实现对已有结构的重构和拓展。
48、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49、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50、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将诗歌“建群”,既搭建起多篇古诗之间的桥梁,又突破单篇静态教学的局限。两位“群主”所授的同质异文,都做到了同中有异。抓住了“读”“品”“传”,进行诗歌的整合教学,给我一种磅礴之感,意境开阔之势。无不彰显着她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
51、运用典故委婉含蓄,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52、两位老师的共鸣。如果说“离别思乡”是诗歌永恒流淌的长河,那么“爱国”就是诗歌巍然屹立的高山。无独有偶,两位老师选择的课题都是爱国诗歌,一下子站到诗歌情感的高峰。蒋老师选择的诗歌悲中有壮。陆游到老年直至生命终结也不忘收复失地,文天祥宁死不屈,虽死犹生。彭老师选择的诗歌由壮转悲。我们能看到两位老师通过多篇诗歌鉴赏对学生爱国精神的有力建构。
5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4、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55、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56、(1)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