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说: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穿衣吃饭是极平常的事情,一粥一饭一丝一缕,更言其小,区区小数,所值几何?一般人往往不加珍惜,随意糟蹋。
2、(参考答案)①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3、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4、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6、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8、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9、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10、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11、“一周一份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朱用纯(即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12、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13、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xiá)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4、作者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7、“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你赞成这样说法吗?为什么?
18、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19、第二部分(15):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2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2、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23、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4、 三年级上册语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
25、 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26、●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27、凡事先要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就要先把房子修补好,不要“临时抱佛脚”,就像口渴了,才想起来要挖井。
28、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2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勤俭节约古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0、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
31、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32、(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33、要节约用水,所以尽量和女友一起洗澡。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
34、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35、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36、(居穷守约):居穷:处于穷困状态;守约:保持节俭。指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
37、⑵器具质而洁 质:
38、(出处)《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39、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1、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42、·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43、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44、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5、《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用短短的五百多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明理向善、本分守常等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诸多方面,是他对家族后代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和圭臬。虽说是家训,但高度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朱子家训》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教诲和示范的意义,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正身修心的道德范本。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悯农二首--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7、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8、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49、(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50、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古人认为,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内容,因此,家训之类的文章,一般都用楷书写出,以体现书写者恭敬、认真、虔诚甚至是诚惶诚恐的态度。如果用龙飞凤舞、迂回曲折的草书和篆书写出,则会影响和破坏阅读者的情趣,(因《治家格言》的接受者通常是儿童)而只剩下了它的保存和传世价值。
51、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的朱柏庐,名用纯,字致是明末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与同时代另两位著名的昆山人顾炎武、归有光合称为“昆山三贤”。明清鼎革之际,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在抵抗清军进攻时不幸遇难。朱用纯担负起奉养老母,抚育弟妹的重任。他对父母非常孝顺,感念于晋人王裒在亡父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的典故,他因此自号“柏庐”。
5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3、在《清史稿》、《清史列传》和《孝义篇>中,朱柏庐都无一例外的被列为“孝义第一"。
54、 (解读):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5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56、 (解读):这句话是说,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时间上也不能无休无止。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宿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四儿六岁五儿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