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的灭亡跟褒姒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天灾人祸,申侯勾结外族犬戎,再加上周王室日渐衰微。跟烽火戏诸侯没什么关系!所以别再说周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女人才灭亡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收到损害才做出的事情,褒姒只是被拉出来背黑锅的女人而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2、再者说修建长城之前不可能存在烽火台,而长城最早也不过春秋时期,张冠李戴之事太史公没少写。看看《吕氏春秋》的记载:“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这里是击鼓示警
3、 这一天,周幽王真的带着褒姒来到了镐京附近的烽火台上,命令士兵点燃烽火。临近的诸侯以为西戎打过来了,迅速调集兵马,星夜赶往都城。但是,当他们来到烽火台下时,根本没有什么“敌情”,只有周幽王和褒姒坐在那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观看着舞蹈。
4、简单来描述就是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冰山美人,高冷异常,就是不爱笑。周幽王也是好男人,没有逼迫人家顺从自己,反而想方设法逗褒姒开心。周幽王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突然想到,我可以举烽火。烽火代表着战争的到来,附近的诸侯一看,赶紧屁颠颠的过来。一看,啥也没有。褒姒看到了之后,笑的前仰后合。周幽王更开心了,又来了好几次。到最后诸侯都不信了,最后也就不来了。
5、这个质疑我也是最近才看到一点。目前我国先秦时期的历史以《史记》为正史,一直以来被作为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而被历代历史学家所沿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
6、因为这批出土竹简的证明,总算还一代美人褒姒一个清白。
7、 周幽王原来的王后是申后,她的父亲申侯是申国的国君,他见幽王废了自己的女儿,非常不满,便联合了缯国和西方的夷族犬戎国,共同起兵进攻周朝。幽王听说这个消息,惊慌失措,他叫人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可烽火点燃了,却不见有人来救援。原来是各诸侯国害怕再次上当,都不肯出兵了。
8、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9、逻辑问题,天子有难即使点了烽火,诸侯风尘仆仆的赶到也得十天半月了,那时没有敌军也正常啊,周王天威战胜了戎狄也能说过去。
10、故事之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目的是为了博褒姒一笑,我们先不说这动机靠不靠谱,毕竟无脑的君王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出来,我们只说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烽火是古代用来示警的一套系统,烽火台以及烽火系统的传递出现时间是否是西周时期,这就已经有人质疑了。而且烽火系统只能传递简单的信息,比如看到烽火只能知道敌人来了,但敌人到底有多少人,来攻击哪里其实烽火是无法表达的。
11、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
12、褒姒到底是什么人呢?《史记》记载,她是贫苦出身、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一个女婴,后来被一位姓姒的大人抱养。《东周列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可见褒姒的确很美。她14岁时,几经辗转进了宫中,成为太子宫、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的妃子。对于二者的感情,《史记》中写道:“太子宫非常喜欢褒姒,二人恩爱缱绻,生下了儿子伯服。伯服聪明伶俐,十分可爱。”
13、西周的灭亡跟褒姒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天灾人祸,申侯勾结外族犬戎,再加上周王室日渐衰微。跟烽火戏诸侯没什么关系!
14、一是烽火戏诸侯是否可能。我认为有可能。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距离较近的诸侯完全有可能动用常备军即诸侯的亲卫先行出兵勤王。这些地方离国都较近,勤王的速度应该就在朝夕之间,比如分封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诸侯国。而能在第一时间勤王的诸侯,一定对周王室的权威有着不容置疑的信仰,因此即便被戏弄了,碍于周礼也不会对王室在明面上进行发难,自行退去也不是不可能。
15、后来,犬戎果然来攻,周幽王再度命人点燃烽火,却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前来。于是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褒姒和太子伯服全部被杀,西周灭亡。
16、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集结部队作战,但在骊山下兵败身死。(关于到底谁先动的手,还是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周幽王先讨伐申侯,但不排除是申侯后来推卸责任的托词。)
17、关于这个历史记载,其实长久以来都没有什么争议,直到后来战国竹简出土后逐步被整理,有人发现这份竹简的记载与《史记》记载不符有人因此提出了争议,并由此提出了另外一些猜想,最著名的就是根据“清华简”(战国简被送给清华大学后的名字)和《竹书纪年》梳理的西周灭亡的过程。
18、孔二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褒姒这个女人的来历实在是怪诞中的怪诞啊。《史记-周本纪》载“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後宫。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襃。襃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襃姒”。后世编排女人恶心之来历者,恐怕也比不上这位可怜的女人了。
19、周幽王这个人也是脑子缺钙容易抽筋,还真就听了,于是,烽火台就像周幽王的祖坟一样开始冒了烟。
20、而且要美人不要江山这个选项,并不是皇帝直接选择的,更多时候是循序渐进的。
21、魏栋《清华简与携王之谜》,《文史知识》2013年06期
22、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几个诸侯,要赶来,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车马士兵粮草,准备起来又得十天半个月。再加上烽火传播的速度,没有几个月,根本到不了。当然这个时间还是一个最保守的估计,实际操作起来,数年时间都有可能。
23、当时周天子的军队主要是三军──西六师、东八师和殷八师,西六师驻守在都城镐京一带,也就是今日的陕西西安附近,守卫周王朝的本土,骊山烽火台主要是调动这些王师协同作战或者进行操练演习的。更重要的是,骊山之役是幽王主动讨伐申国,根本用不上什么预警。即便幽王真的点了烽火,那也只能是在讨申战役前调动王师之用,跟戏弄诸侯并无干系。
24、 周幽王高兴极了,他赏给那个出馊主意的虢石父一千两金子。为讨褒姒欢心,他还把太子废了,立伯服为太子。
25、一般朝代后期,皇帝不知民间疾苦,很难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是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筑成的,也很难体会到先人在争地盘之时有多辛苦。
26、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xx.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2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么个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么说,以周文王、周武王的英明神武,他们的子孙后代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可是事实证明,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异。这不,周朝的不肖子孙周幽王来了,我们一起瞧瞧他吧!
27、周幽王是如何灭亡的,到底有没有烽火戏诸侯,史书记载的到底是真的吗?
28、 “文学鉴赏与写作”微刊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教授璩静斋创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 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29、后来申侯联合西北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这才惊慌失措,急急忙忙叫人点燃烽火台,可是诸侯们早就受够了周幽王的把戏,以为这一次也是闹着玩的,就没立刻去勤王。
30、可是为什么后来当上王后的却是申后而不是褒姒呢?原来,当时的申伯是周幽王父亲周宣王的娘舅,他在朝中势力很大,经常干预朝政。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提出要把女儿嫁与太子宫。宣王对申侯唯唯诺诺,自然一口答应了,于是太子宫只好在父亲的压力下违心娶妻,他同申后这个蛮横的侯门女关系一直不佳,结婚后许多年才生下了儿子宜臼。
31、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将宠妃褒姒立为王后,他与褒姒的儿子姬伯服被立为太子。不仅如此,周幽王还迫害姬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对此十分愤怒。
32、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33、“烽火戏诸侯”真相是这样的:申国是夏朝诸侯国,炎帝后裔,侯爵,世称申侯。因为源出姜姓,得到周天子信任,被委任守护边境的重任。周幽王娶申侯女为王后,宠爱美女褒姒后,就废掉申后、太子宜臼(后来的周平王),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
34、周幽王继承了王位后,发现自己的国力还不错,最起码超过了周围的那些个诸侯,再加上周国是宗主国,周围的那些诸侯国就应该听自己的。
35、最早记载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戏诸侯的文献是《吕氏春秋》:“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36、接下来太史公叙述了烽火戏诸侯幽王被杀的事,此事流传千载,也有前人质疑,俗人从各路诸侯的《世家》中看到:鲁说“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犬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郑说“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齐说“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燕说“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管蔡说“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室卑而东徙。秦始得列为诸侯”。小诸侯陈说“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秦始列为诸侯”。更小的诸侯曹说“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秦始列为诸侯”。救驾有功的卫说“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较详细也是最大的利益一方的秦说“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国。”有说欺的,有说叛的,有只记事的,无一家说“戏”的,孤证难立啊。
37、 是谁制造了烽火戏诸侯这个美丽的传说
38、王雷生《平王东迁原因新论——周平王东迁受逼于秦、晋、郑诸侯说》,《人文杂志》1998年01期
39、幽王这下犯难了。可是他想,我一个人想办法肯定有局限性,要是我让天下所有人都一起来想办法逗她笑,肯定会成功的。说办就办,这天周幽王下诏:有谁能想出让褒姒笑一下的方法,赏赐千金!
40、关于烽火戏诸侯的第二个出处来自《吕氏春秋》。其记载与《史记》有差别,《吕氏春秋》记载周幽王没有点烽火,而是击大鼓。
41、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42、 看到诸侯们灰溜溜的样子,褒姒果真大笑起来。
43、这就是终极答案!为了进一步佐证周幽王该死,史料还记载了一件事:周幽王的同胞兄弟詹文侯,周幽王继位后任少师,见周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就辞职返回封地。后来周幽王被申侯等所杀,而詹文侯毫发无损,后世子孙得其荫福。
44、按当时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和权利,若真有诸侯带领大军赶来都城发现被戏弄不就直接反了,还用戎狄来操刀?
45、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46、这个时候身边有一位奸臣怂恿周幽王,用烽火台博取美人一笑。
47、第一处出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记载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依然无法获得褒姒一笑。于是周幽王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周幽王有难,匆匆率兵赶来,却发现没有敌人。
48、三个阶段非常清晰:“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桃杏实。王师伐申”;“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
49、“烽火戏诸侯”为人所熟知是源自《吕氏春秋》:西周都城临近胡地,周天子与诸侯要约:建高台在王道,台上设置大鼓,如胡戎侵犯,击鼓相传,诸侯起而来相救。而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击鼓而诸侯兵至……没错!吕不韦的门客说是“击鼓戏诸侯”。
50、这天,他还是策马奔驰在寻找宝贝的路上,忽然,有个人挡住了他的马。心里窝火的他正准备破口大骂,低头却碰上了一张让他惊呆了的脸。
51、三年,王嬖褒姒;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八年,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52、文王一听只有800多年,很是后悔,还想继续拉车,然而姜子牙说:“天数如此!兴衰存亡,自有定数,岂是儿戏!”所以“西周”有301年,而“东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历史。
53、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54、但事实真的如此?周幽王真的有烽火戏诸侯这么一件事吗?
55、周幽王朝政昏暗,喜爱声色犬马,加之被诸侯所痛恨,因此申侯、鄫国引来犬戎时,无人相救,西周被灭可谓正得人心。周平王继位,感激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追究申侯弑君之罪。而且还编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证明周幽王死得其所。
56、不少学者已经发现,在司马迁之前的文献中,只有《吕氏春秋》记载了周幽王戏诸侯的故事,但其中记载的是周幽王“击鼓”,是“周幽王击鼓戏诸侯”,而到了司马迁的笔下,才最终变成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司马迁根据西汉的“烽火”设置,而最终改写了这个故事,这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57、 提起褒姒,各位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个典故:烽火戏诸侯。
58、幽王大概也真的是被美女迷得七荤八素,分不清东南西北,居然同意了这个荒唐的提议,立马带着褒姒和一干亲信登上骊山烽火台,让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各诸侯一看烽火点起,以为有犬戎打过来,立马数兵点将赶往镐京,解救京城危机。谁知道,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游戏一场,半个敌军的影子都没有,反而是从骊山上传来寻欢作乐的歌舞声。
59、在“烽火戏诸侯”中,褒姒成为周幽王灭亡的第一罪人,这到底是史实,还是男人们在权力征伐下用女子做了背锅的借口呢?
60、当时周幽王手下有个卿士叫虢石父,这个人是虢国的国君,平时鬼点子很多,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还真他X的是个天才”,但是这个天才心思不正,所以出的点子也比较坑人。他想的啥点子呢?就是让周幽王点燃烽火台,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这样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61、“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其实比较符合后世文人所说的“红颜败国”。主旨是提醒国君不要沉湎于声色之中,要远离祸水,远小人,亲贤臣,如此才能治理好国家。当然,这是编这样故事的核心思想。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62、 终于,平王二十一年(前751),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消灭了弟弟周携王。周平王完成了对周形式上的统但是,从此以后周只能控制洛阳周围一二百里的地区,实力还不如一个中等诸侯;西部的镐京附近的故国区域没有能力恢复,只好正式封护卫自己东迁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又赐封其歧山以西之地(其实就是给个政策和名分,这些土地都被犬戎占领着呢)但是,就是靠着这个政策,原本不过是在西边给国家养马看门的秦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周文王、武王和周公旦两代人辛苦开创的推行分封制度的周王朝,实质上宣告了灭亡。
63、这个《史记》版的烽火戏诸侯流传最广,也基本被普通老百姓认为就是历史事实。
64、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65、“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其中有载,周幽王继位时西周国势已经衰落,而他却又重用佞臣虢石父,进一步盘剥百姓,导致西周进一步变得岌岌可危。后大臣褒珦劝谏,反被周幽王关押,褒族人为营救褒珦,便将褒姒送于周幽王。
66、在“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中,其实有着巨大的漏洞,如果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整个故事极不合理。此外,《清华简》的记载也与《史记》存在着巨大冲突。
67、历史上,褒姒干政应该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西周灭亡跟她有多大的关系就不好说了。“女色祸国”,自古大行其道,男人们的失败,往往需要一个替罪羊,而女人们往往会被最终承担这样一个角色,而且有时候还会不断被加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诞生正是如此。
68、这么重要的信号塔,周幽王说玩就玩,采纳了某位奸臣的提议之后,就带着褒姒去骊山烽火台,命将士们点燃,一时间烽火冲天。
69、以及,这个几乎漏洞百出的故事,为何又被司马迁当作“信史”记录在书中,这和他严谨的著书思路完全不相符。司马迁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呢?
70、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71、烽火台防的是敌人,并不是防止自己手下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周天子对诸侯国还有一定控制)。在国家境内,为何要建立起烽火台。
72、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个事件有两处权威记载,第一处出自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其记载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依然无法获得褒姒一笑。于是周幽王就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周幽王有难,匆匆率兵赶来,却发现没有敌人。
73、可惜的是,宣王做出的努力在周幽王时期被败得精光。或许是每一位君王都有一个远大的报复吧,特别是周朝这个分封制的国家,君主就特别希望自己在诸侯当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是最出挑的那一个。
74、西周有个王叫周幽王,幽王看上了一个名叫褒姒的美女,褒姒不喜欢笑,幽王为了逗褒姒开心,就命人点燃了烽燧,而烽燧原本只能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才能点燃的。
75、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褒姒并非是半路杀出的“小三”,抢了谁的王后宝座,而是周幽王做太子时就已经入宫,并成为太子妃的,两人非常恩爱。“褒姒生子伯服”就说明伯服是大儿子,因为古代人名中的伯、仲、叔、季是代表此人排行大小的。“伯”者,老大也,亦即兄弟群中的大哥,既然褒姒是周幽王妻妾中的年长者,而她的儿子又是长子,那么她理应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
76、他也算是生在富贵之家了吧,从小见的美女也不少,可是他就是没有见过这么美的!他心里一阵暗喜,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宝贝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77、那事实究竟如何呢?笔者猜想了一下,只是个人的一个猜想。
78、后来,犬戎真的来侵犯了,周幽王慌忙令人点燃烽火,但是由于之前的戏耍,诸侯们都没有前来救援,于是犬戎攻破了镐京,并杀死了周幽王,西周政权就此结束。
79、“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80、各诸侯国看到烽火,以为外敌入侵了,纷纷率兵感到西周首都镐京增援,赶到后去发现并没有外敌入侵。褒姒看到他们的样子,就笑了。如此反复多次后,各诸侯国不再相信幽王,点燃烽燧后赶来的诸侯也逐渐变少了。
81、千百年来,这段故事都被认定为真实的历史,以至于写进历史教科书。然而近几年“清华简”的整理和研究成果显示,这一故事是虚构出来的,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82、孔二哥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褒姒这个女人的来历实在是怪诞中的怪诞啊。《史记-周本纪》载“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譟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後宫。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襃。襃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襃姒”。后世编排女人恶心之来历者,恐怕也比不上这位可怜的女人了。
83、第到底谁才是周幽王的原配夫人?古人的兄弟排行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严格排列,比如三国时期,孙坚的大儿子孙策,字伯符,二儿子孙权,字仲谋。其中,“伯仲叔季”中的“伯”,是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使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反推出来,孙策的生母是孙坚的大老婆。如果孩子是小老婆所生,兄弟之间就要按照“孟仲叔季”的次序进行排列,比如东汉时期的大学者范滂,字孟博,他的弟弟字仲博,可见范滂的生母应该是他父亲的小老婆。
84、褒姒入宫之后,的确深受周幽王的宠爱,为了取悦美人,周幽王不仅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甚至下令废掉申后之父申侯的爵位。而为了彻底消灭太子宜臼的威胁,褒姒又蛊惑周幽王处死申后和宜臼,两人无奈之下只得逃回母国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