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性)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荀子最经典的一句话)。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9、君子为学,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体现在仪表举止上,表现在一举一动间。即使是极细小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荀子最经典的一句话)。
10、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1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3、"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1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5、荀子在强调只有先做到用心专我们才能“不舍”,再然后,自然能积累,所以积累、“不舍”、专一是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态度。
16、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7、钱钟书先生最幽默的50句话,隽思妙语,回味无穷!
18、翻译: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
19、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1、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
22、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够得到真理,福气最好之处便在于没有任何祸事。
23、释义为:没有一步步的累积,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没有小河小溪的累积,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凡事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滴一滴滴汗水累积出来的。
24、先义打山心并这起家上风年者荣,先荣打山心并这起义者辱。荣者物要通,辱者物要穷。
25、可是螃蟹可以这样吗?它只能居住在蛇鳝的洞穴当中,是借助于人家的地方,自己却连个家都没有。这是何等的凄惶,跟它表面的勇武强大是完全不相配的。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在于螃蟹用心浮躁。
26、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27、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8、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
2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1、青这种颜色是从靛蓝中提取出来的——即靛蓝是青的基础,但是经过提取,青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为它“青于蓝”了。
32、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知(zhī志):同"智"。这两句大意是: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此条道出了人的资质聪明与虚心求教对于成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反而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3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34、《劝学》篇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劝学》的主旨在于劝勉人努力学习,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之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35、生于深宫这年时天起中,长于妇人这年时天起手
3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37、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8、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4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1、用意: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选择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结交乐学好问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人,人身一旦靠近邪恶污秽的东西,就会结成怨恨。言环境对塑造人的重要性。
4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43、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贵:使富贵。官:使作官。这几句大意是: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对无德无才的人不能重用,对无功无过者也不可滥施赏罚。因为"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靚《强兵策》之八),妄赏妄罚的结果,是使善行者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却伤害和冤枉了无辜者。~说明赏罚应严格掌握标准和原则,做到刑称赏当,才会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对有德有才的人产生激励作用。
4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5、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qiè妾):用刀刻。舍:放弃。镂(Iò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如果雕刻一样东西,刻一刻,停一停,甚至干脆放弃了,即使是枯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一直不停顿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金属,是石料,也可以把它镂空。此条用雕刻为例子说明学习的道理。雕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锲而舍之,一种是锲而不舍,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相反。学习也是选样,如果学学停停,最终一事无成;如果锲而不舍再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掌握。此条采用比拟的手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明为学的道理。此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两种效果形成强烈反差,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手法着眼于人的接受心理,实践中往往容易奏效。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又被尊称为荀卿或孙卿,他是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战国末期是中华民族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它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基础。
50、用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能收到积极的影响;再好的人、再美的物,当他处在一种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51、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子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3、1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54、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
5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56、 君子为学,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体现在仪表举止上,表现在一举一动间。即使是极细小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57、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58、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
59、康熙家训:不想养逆子,就一定要让他吃这五种苦
6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