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层含义)。
2、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像1984年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诺斯特林格所说的那样:“我写书的办法很简单:既然儿童们生长于斯的环境不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乌托邦,那我们就挽起他们的手,向他们展示这个世界可以变得如何美好、快乐、正义和人道。这样可以使儿童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向往会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
4、《麦田》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其表达的思想主要有2个。
5、在我看来,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在彰显人性(如真善美,包括被称为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奇特、冒险、机智、神秘、真挚、幽默等)的普遍性似乎是没有本质差异的,所以,只要不涉及儿童不宜的内容,没有必要太过强调儿童文学和成人的界限!
6、† 在这张摄于1952年11月的半身肖像照中,塞林格特意摆了个阅读的姿势。缭绕烟雾的照片中,塞林格左手叼烟触额,右手指伸入了衣领,似在玩味、在探究他的孩子。烟灰缸边的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的成名作。
7、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地球上每一种存在形式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他独立的价值,一颗稻草,育良黍。一只螃蟹,作珍馐,稻草不必依螃蟹而实现自我,反之亦然。因而我们不应通过攀附别人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而是通过努力奋斗发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8、 一包薯片就将几个叙利亚小孩引诱到炸弹的爆炸范围,剧烈的爆炸声响起的那一瞬间,相信有很多人的心都为之颤抖,就像那位抱着一具儿童尸体跪地痛哭的战地记者一样。这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这和平、秩序、安宁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珍惜、守护、捍卫。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检察官的使命和担当,这使命担当一点都不空泛,它很实在、很厚重。
9、D(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高”,陈述不完整就更换了主语,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A和C,介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生活的垃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生活垃圾的总量”。综上,D修改恰当。
10、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11、叶芝是都柏林秘术兄弟会、金色黎明秘术修道会的首领,他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沉迷于炼金术和通神论。有人诟病他的神秘主义,但正是这些思想,成为叶芝灵感来源,将诗风变得超然独特。
12、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黛比•福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13、† 刘易斯·卡罗尔的阅读姿态高雅迷人,眉宇间流淌着宁静柔和的风韵。这位英国柴郡的牧师为7岁的小女孩爱丽丝·利德尔创作了著名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镜中奇遇》,将现实世界幻化为奇妙的漫游世界。柴郡猫、兔子先生、疯狂制帽匠、红桃皇后等等,这些经典角色具有极强符号性,被后人运用于无数文学影视作品中。
14、鲁莹莹,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副主任科员,市直机关青年辩论赛优秀辩手,2017年广州市优秀团干。
15、➜最后讲第三个问题:时尚阅读真的很可怕吗?
16、 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17、第一个问题是“狗善解人意,但能说人话吗?”通过讨论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的一个马戏团团长每天都教一只叫比得的狗说英语的故事,让大家明白,动物发出的“信号”(Signal)和人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symbol)是有根本区别的。
18、不管是看论文,还是啃艰涩难懂的学术资料,总有一种看是看完了,可脑袋里还是空空的。最大的用处,可能只是写论文的时候,照抄两句话,让页数更多一点而已。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1、李老师已经连着送了好几届毕业班,那本语文书,她已经讲了若干遍,差不多倒背如流了吧。可是,在一次偶然中,我翻开了她的教科书,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划批注着知识点,要重视的字音字形,要突出的关键句子,要理解揣摩的深层含义……甚至每节课的反思及修正,一丝不苟,周周正正。她说:“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放到大量的题海中,让孩子进行大海捞针的练习。”她的课轻松高效,给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交流,去读书。
22、 D.文章以中西绘画比较为立论前提,论述笔墨与人格养成、笔墨与社会精神的关系。
23、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24、“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艺创作的新潮流,它促使五十年代美国人为因素的混乱,在缺乏观念、情感冷漠的情况下,彻底可以称之为高于文学类定义的“塞林格时期”。文中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恨虚情假意、追求完美天真到最后妥协社会现象的成长经历,揭露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踌躇、痛楚的内心深处。
25、他14岁考入修道院,后借自杀逃离了修士生活的窒息束缚,进入了俗世。这段由神入俗的经历在《在轮下》、《玻璃球游戏》中都有反映,他的主角们也总经历了从神学校到市井最后进入广袤自然的转变。转变象征着蛋壳的破碎,封闭的世界的破坏。
26、读过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章合适的。
27、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28、(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29、我去过俄罗斯,听过他们小学的文学阅读课,觉得我们小学的文学阅读和他们存在巨大的差异,那一天去听小学六年级的文学课,一册(第11册)教材有好几百页,文学作品十分丰富,阅读量很大,我当时就想,这么厚的教材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可怎么教啊?他们会说一学期根本教不完!
30、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31、为什么我们坚持做出了告别的举动,却没有把它说出口的勇气?
32、远行前夜,朋友们神色自若,手握得不比平日更紧,还计划着明天再碰面,但每个人都清楚,他们从此不会再相见了。
33、其实,就连他的逃离,也就是与“文明”社会的决裂,他也是犹豫的,比如文中他的妹妹菲比拿着行李箱想与他一起离开时,他留了下来。如果他真觉得离开、隐居是一条拯救自己的路,为什么没带着菲比一起走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