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威海兰若儒家文化研习营上,学员通过短剧再现《论语》中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场面。
2、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名著,具有滋养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学生补出“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的“择”字)
4、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要前往。子路说:「以前我听夫子说过:『一个亲自做了坏事的人,君子是不会去他那里的。』可是佛肸占据中牟叛乱,夫子却要前往,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是的,我是说过这句话。但是不也说过真正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吗?真正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吗?我怎么能够像匏瓜只是悬挂着而不去吃它呢?」
5、孔子的想法是重新建立新局,将周公制礼作乐的思想,重新落实在东方的鲁国。
6、✅️️人物简介:速查人物背景,加深理解孔子精神。讲故事。用讲名人故事的方式,讲述《论语》的知识点,历史背景,通俗有趣,浅显易懂,贴近日常学习和生活。
7、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说明匹夫之志比三军之帅还要重要,另一方面说明学习也要一个统帅,那就是志向。
8、减弱。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批林批孔”,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果。
9、加上100多张原创趣味漫画,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便于记忆,孩子一看就爱上了!这种图像+故事的表达方式,让干巴巴的文字内容有了画面感,才能让孩子读得进去并在无形中记住它们!与语文相似的排版,阅读舒服又亲切,说再多也没用,看图看图!!(论语的全部内容)。
10、 更全面的内容,我们周六讲座用纸质版发给大家,考生和家长可以现场领取。
1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2、感知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13、(1)提问:通过“学习”“修身”专题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4、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获得者;北京城市广播《教育面对面》栏目专家顾问;一直以来,致力于从助学助考角度探索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高中家长助学、助考实践班》和《中学生家长助学、助考状态初级测评》创立者。202017新高三备考规划《鼠爹谈高考生家长》系列节目和2018寒假特别节目《鼠爹谈家长寒假学什么》系列主讲人。
15、过往及影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文章,是我国的经典文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16、 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几个时代的变动,虽治学方法和所走的路线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则是共同的。这样就把和蔼可亲的孔老夫子塑造成一个不苟言笑的偶像,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善言,变成一本刻板教条的语录。
17、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18、通过以上六章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的关键、方法、动力、态度、统帅,最后都归于“仁”。而“仁”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1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常人天生的资质。习,指后天的教育。受习惯、环境的感染。)(《阳货》)
20、春秋时的晋灵公很没国君的样子:他厚敛民财却用来装饰宫殿廊阁;他从高台上用弓弹打人,看人避弹丸为乐(真不像话!);宰夫(厨子)煮熊掌不酥烂,就杀了放在草筐里,让女人用车推着经过朝上,让大家看、叫大家怕!赵盾、士会等人见到露在外边的手,问了原委,他们忧虑极了,决心要好好劝劝国君。他们准备轮番上阵,士会先去。国君一看见士会,就知他的来意,立刻说:“我的过失我知道了,我会改的。”这急急先说,并不是认错,只是不让他开口絮聒,这招使的是:以认过为护过。人家认都认了,还能说吗?士会无奈,明知他不会改,也只好叮咛一番“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不是!人谁无过?圣人也会犯错!
2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2、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23、明确:孔子是一位有学问的老师,也是一位有境界的的圣人。他十分重视学习,也非常重视修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是万世师表,正可谓“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24、佛bì肸xì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2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27、孔子说:「从道路上听来的话,在路上就照样讲出去,这是抛弃自己德性的行为。」
28、追问:这一章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9、主题:解读2018高考新变化与科学备考策略分享
3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朱注: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里仁》)
3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
32、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了而后知道的,是次等人;遇了难题知道自己不行而后学的,是又次一等人;遇了难题仍不学习以求解决的,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33、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老子》)
34、本章讲述孔子在乱世中,入世济世,希望建立新局的想法,与〈阳货篇〉第五章叙述的内容,意思相同。
35、 提升考生审美能力,感悟古人的智慧。简短的语句,表达更宽、更广的道理。
36、狂放不羁,但还有边界,这是心中还有别人,不会因为自己的狂放而影响他人;
37、包容与批判。对于儒家思想,因为统治阶级的需要,已经被修改,所以我们要包容和批判地看待,学习有益的部分,摒弃旧的无意义的部分。
3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9、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0、明确: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这里的三个问句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41、追问:“知之”“好之”“乐之”有什么区别?
42、从道路上听来的话,真的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吗?如果不清楚这些话真实的意思、真正的目的,那是不知,不知之事,就照样讲出去,其结果是在自己知的边界之外的事,是不能预料、不能想象的。当危害大家,有不可收拾的结果出现了,道听途说的人是在害人,这不是做了抛弃自己的德性的行为吗?
43、孔子的想法是,哪怕只是一个小地方,能够建立礼乐和谐的例子,就可以影响天下人。
44、孔子说:“见到贤人,(便用心学他)希望和他齐头并进;见到不好的人,便自我反省(是不是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45、文化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此语意为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就算它曾一度兴盛,灭亡后也没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虽暂时无国而文化永存的民族,还有机会可东山再起。又说:“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点出了教育应注意普及,为师者自应充实自己并用爱心去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了,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
46、孔子说:“对待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那些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47、 只要我们一起坚持不放弃,慢慢地就会发现:每天那么期待被经典熏染的时刻,因为那一刻我们的心那么欢喜;遇事时,我们的心越来越安住,而且生活在发生改变,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都变得越来愈融洽;周围喜欢你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你的言谈举止会流露出动人的经典的馨香,那是《论语》的馨香…… ~~无锡周倚仿老师
48、拿什么孝敬我们的父母长辈——《中华文化大讲堂》经典讲解机
49、为什么有人会喜好道听途说,做信息的搬运工呢?
50、㉒章~㉖章,各读10遍;㉒章~㉖章,串读10遍。
5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52、明确:即便是不善之人,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看出他身上的缺点而加以改正。
53、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门人记录他思想言行的语录。是儒家学术思想的总纲。
54、 古代相传的《论语》有三种,即鲁国流传的《鲁论》二十篇、齐国流传的《齐论》二十二篇,以及孝景帝年间,鲁恭王坏孔子故宅墙壁,得到的《古文论语》。但《古论》和《齐论》到了汉魏之间,都已逐渐散失,现在传诵的《论语》只有《鲁论》二十篇了。
5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翻译〗
56、 参加《论语》背诵已有一段时间了,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一群人在一起共背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每天我们都可以捡到许多零碎的时间,问问自己,难道每天真的抽不出半个小时让经典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熏染吗?一个人坚持做一件眼前还看不到有多大利益的事很难,但如果有一群人互相拉着,天天那个时间见面,天天那个时间共学,就变得容易多了,而且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57、✅️️注释与译文:准确注释与翻译,诵读理解两不误。趣味漫画。100多张原创趣味漫画,使故事更生动和便于记忆避免孩子们枯燥阅读。
58、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进阶路径。即便身在现代,我们仍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明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同学们读一读鲍鹏山的《孔子传》,以更全面地走进孔子的世界。
59、明确:同样面对河水,孔子和老子的态度是不同的。老子认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消极无为。而孔子认为消逝的光阴就像河水一样永不复返,因此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一章讲的是修身的积极态度。
6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2、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3、 知名的中国文化专家、国学学者,专注于国学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规律下的养生;提倡践行国学,注重用经典开启智慧,反对死读书;主张为学要博,为用要专,思想要独立;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64、如果被「色厉而内荏」、「乡原」之人所蛊惑、洗脑,甚至为他们宣称,说他们做了什么好事,这是「德之弃也」!
6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6、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十二章》。
67、孔子很重视学习,这种崇尚学习的风气,经历两千多年而未衰。不仅中国如此,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也是如此。如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儒家社会,难怪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68、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69、从体例上看,《论语》并不是一本严格的有体系的著作,而只是一本孔子及孔门弟子日常言行的辑录,其中多有言简意赅、涵蕴深永的箴言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风格显得更为平实、活泼,易于理解和接受。全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独立。言简意深,含蓄凝练,从中可见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记言的同时,也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世代相传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不仅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引起中国和世界文化人士的广泛重视和潜心研究。
70、做事较真,是为了欺诈他人,这种人做事只想自己的利益,常常拿鸡毛当令箭,其背后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把事情做好的。(特别申明)本篇内容由老师原创,请勿擅自使用,有需要合作请与官微联系,否则将追究其责任,谢谢理解支持。
71、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朱熹《论语集注》)
7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3、 文/林忠港审稿/聂进 编辑/罗煜林
74、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
7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
7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7、《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78、对现代人来讲,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特别能引起现代人思考、感悟、完善的部分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7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0、他们掌握不该有的权力、拥护不该有的权力,「道听而涂说」,为他们宣传,是抛弃为德的根本道路。
81、《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82、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83、使人,要先以惠;有功,要先以敏;人任,要先以信;得众,要先以宽;不侮,要先以恭。
84、孔子说:「古人有三种毛病,现在的人连这三种毛病都没了。古人的狂放不羁,但还有边界,今人的狂放不羁,就放荡没边界了;古人的自视甚高,是非分明而不伤人,今人的自视甚高,则是急切乖戾而伤人;古人的做事较真,是在讲道理,今人的做事较真,则是为了欺诈他人而已。」
85、上一章,〈阳货篇〉第四章,不是提到武城之人学道而有弦歌之声的和谐吗?
86、仁者,恭以谦人、宽以容人、信以成人、敏以明人、惠以实人,是谓安仁;
87、《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教材编辑按照《〈论语〉十二章》各自在原著中的位置来安排顺序,更加大了“非连续性”,增加了学习难度。本设计根据“间断性文本要连续教”的辩证法,重整章节顺序,重组典籍内容,重构学习专题,带领学生走进儒家“学习”与“修身”合二为一的伦理世界,从而让学生能感知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