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人有涉(1)江者,其剑自(2)舟中坠于水,遽(3)契(4)其舟,曰:“是(5)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7)矣,而剑不行,求(8)剑若此,不亦惑乎(9)?
2、基本含义:①人称代词,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们/他们(的);②指示代词,其中、当中;③副词,恐怕、大概、难道。
3、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还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很慢,不太容易观察,就不容易掌握它的规律。比如我们读书学会的知识;以及我们每天吃饭获得的营养。
5、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6、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说:用过去的老办法治理他的国家,跟刻舟求剑是一样的。时代已经发展了,但是治国的办法没有变化,用旧的一套想把现在的国家治理好,那岂不是太难了吗?
7、契--用刀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8、《刻舟求剑》讽刺了讽刺了思想狭隘的教条主义的书呆子。
9、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来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11、因为发生的周期比较短,有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我们看得到的,能感觉到的。
12、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13、不要缩在角落里,啜着饮料,刻舟求剑地等人说话。要反客为主,开始和所有人谈话,我是说和所有人。
14、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
15、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6、《刻舟求剑》讽刺了墨守陈规,不能与时俱进的人。
17、国庆放的这七天假,温度的变化很大,10月3号之前气温都是三十几度左右,很多出门旅游的游人还穿着短袖短裤。10月4号气温就陡降到了十几度,穿上长裤长袖都觉得冷,如果没有提前看天气预报,了解气候的变化,就会无所适应。但是如果看了天气预报了解十月四号之后,温度会迅速降下来,家长准备了好足够的衣物,一个国庆的假期,既观赏了风累,又体验了夏秋冬的气候变化,就会渡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18、所以,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特别是在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在不同的地方用法可大不一样。小朋友们,听完小编的故事,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你学到的哪些知识在不同地方的用法不同呢?小编等着你的留言来和我分享。
19、他在别人的船上刻一个痕迹别人不会说他毁坏船吗?船主人知道吗?
20、②求剑的求是什么意思,求求你宝剑快回来吧,请求你们帮我把宝剑捞出来?
21、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讽刺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22、 这是从治国的角度解释刻舟求剑的道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楚国人错在什么地方呢?
23、(释义):像钟嵘的《诗品》,辨体明宗,本来没有墨守一家为准目标。
24、(解释):刻舟:刻,刻下印记。舟,是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