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4、 一二年级孩子的“古诗词里的传统节日”摘录。
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6、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7、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4、东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世间所有亲人都能共享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1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7、原来重阳节这天大家都要佩戴茱萸,怪不得王维会说“遍插茱萸少一人”!
18、·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19、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0、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2、“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23、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2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6、《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7、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原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据《易经》中记载,古人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就是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这天,民间常有登高、祭祖、敬老、赏菊等习俗,所以重阳节也有“登高节”“老人节”“菊花节”等称呼。
3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2、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3、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5、《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6、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37、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38、《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9、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40、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