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戈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诗人。在他的本土,诗人之意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预言家。
2、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泰戈尔的代表诗集)。
3、祝寿大会是在天坛举行的。梁启超、徐志摩、梅兰芳等到场。
4、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基督教和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思想对泰戈尔的思想都有影响。他追求的宗教是诗人的宗教、人的宗教、艺术家的宗教,他是站在人本的立场上追求真理,认识与追慕最高的神。(以《吉檀迦利》为例)
5、 只要孩子愿意, 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 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 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 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 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 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 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 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 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 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 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 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 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 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 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 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 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 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 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6、(2)对神人同一求而无获的伤感。“我只能哭泣着等待,把我的心折磨在空虚的伫望之中吗?”
7、英文散文诗集是指诗人自己翻译、创作或者认定的,主要包括《吉檀伽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此外还有《采果集》、《爱者之贻》、《渡口》、《游思集》等。
8、泰戈尔深深热爱大自然,总是以高度的敏感和深情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貌,他认为自我与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物我一如,我就是大自然的化身。他在歌唱自然时完全进入了精神与自然同化的境界,《思绪集》中的《杜鹃啼鸣》描绘了一个静穆宁谧的中午,《期待》则描绘了傍晚的恬静气氛。(泰戈尔的代表诗集)。
9、从《对岸》的语句中,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尔对自然的挚爱和平民化的思想。如:“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于母爱的主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0、泰戈尔的作品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开始被译成中文。
11、 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12、他为母爱代言,耐心地回答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你,在哪儿把我捡起来的?”的问题:
13、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
14、泰戈尔认为,神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人的生命与神的生命是统一的,即无限生命与有限生命是融汇贯通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只有统一于“梵”(印度文化中宇宙万能的统一体),人的灵魂才具有人格价值。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则是神的求婚者。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中,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而《鸿鹄集》所表达的宗教主题,就是人的灵魂只要向“梵”靠近,人的信仰就能够实现。诗中飞翔的“鸿鹄”是一个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符号,它是人的灵魂飞抵“梵”的世界的象征。也只有如雪莲绽放一般的飘逸天鹅,才能代表和象征着人的灵魂飞抵吧?
15、 中国学生了解泰戈尔,多是从《金色花》、《纸船》开始。
16、孩子知道各种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17、 妈妈, 让我们想象, 你待在家里, 我到异邦去旅行。 再想象, 我的船已经装得满满地在码头上等候启碇了。 现在, 妈妈, 好生想一想再告诉我, 回来的时候我要带些什么给你。 妈妈, 你要一堆一堆的黄金么? 在金河的两岸, 田野里全是金色的稻实。 在林荫的路上, 金色花也一朵一朵地落在地上。 我要为你把它们全都收拾起来, 放在好几百个篮子里。 妈妈, 你要秋天的雨点一般大的珍珠么? 我要渡海到珍珠岛的岸上去。 那个地方,在清晨的曙光里, 珠子在草地的野花上颤动, 珠子落在绿草上, 珠子被汹狂的海浪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在沙滩上。 我的哥哥呢, 我要送他一对有翼的马, 会在云端飞翔的。 爸爸呢, 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 他还没有觉得, 笔就写出字来了。 你呢,妈妈, 我一定要把那个值七个王国的首饰箱和珠宝送给你。
18、只要我仍尚存一息,我就永远不会把你藏匿。只要我仍有一丝羁绊,我都会与你的愿望捆绑在一起,你的心愿将在我的生命中实现,而这份羁绊便是你的爱。
19、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20、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21、不过,泰戈尔的追求不是到现实世界外去追求,而是在现实世界中去追求。所以,他对与神结合理想境界的追求,往往是和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于可以说,他对与神结合理想境界的追求,在不少场合其实就是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有限之内获得无限的喜悦”。
22、祝寿大会临近结束,由胡适主持,梁启超先生献赠给泰戈尔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
23、那些认为“真理得靠我,我不靠真理”的人其实是一些又顽固又迷信的人。
24、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在印度起到了焕发活力的巨大影响,随着宗教的复兴,许多本土语言也开始使用于文字之中,因而使其在文学中也获得一席之地,并由此得到了巩固。然而,事实经常是这样的,当新的传统逐渐确立之后,这种新的压力又导致了本土语言的再度僵化。但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记录在案的宗教改革工作。上个世纪,在充满生命力的方言与古代的神圣语言争夺对新文学的控制权的斗争中,前者如果没有那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传教士的有力支持,那么其过程与结果显然将会截然不同。
25、我更需要的是给与,不是收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
26、○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被尊称为“东方诗圣”。
27、请你原谅,当乐曲平息时我的信证也不复存在,
28、关于这些诗歌产生的时代和内容,诗人在该诗集序言中写道:“印在这本书里的、从孟加拉文译过来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写作的年代,大部分比收在名为《吉檀伽利》那本书里的一系列宗教诗,要早得多。”(吴岩译文)
2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Xg_-H0WwSro0hlIgSx9jQ提取码:kbib 书名:泰戈尔诗选
30、《婆罗门》一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苏陀伽摩,怀着虔敬的心来向圣者乔达摩学习印度经典,但在当时只有高贵的婆罗门才有学习的资格,乔达摩让他回家问过母亲。单纯的苏陀伽摩问过母亲以后,再次走入圣者的净修林,说,“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个种姓”,因为母亲告诉他:“妈妈曾侍奉过不少男人——不知道谁是你的父亲!”
31、这正是《吉檀伽利》积极思想意义之所在。此外,《吉檀伽利》之所以能够获得殊荣,不仅由于它表现了诗人深邃的、积极的思想,而且也由于它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首先,他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驰骋,构成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图画。其次,他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力。最后,他善于用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涵,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美。
32、他讨厌学校教育,终其一生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完整的学校教育。
33、泥沙在你的途中要求你的歌声和你的奔腾流动。你愿意带着跛足的泥沙一起奔流吗?
34、然而,他后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可以从他写于三十年代的两篇文章——《诗与韵律》和《散文诗和自由体诗》得到证实。在这两篇文章里,他首先指出:“格律本身还不是诗。诗的本质在于激情,格律只是起着次要的、用来表达这种激情的作用。”(陈宗荣译文,下同)他认为格律只是诗的形式,不是内容和本质;而诗是否全然取决于它的形式呢?“某些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其次,他进一步指出,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外在的格律。却像诗歌一样有内在的韵律,只不过二者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韵律在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在散文中则异常不明显。这种不明显的韵律一旦被破坏,散文中的诗味就会丧失殆尽。诗韵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它受制于一定的规则;而散文的韵律却是另一回事,只能靠感觉才感受到它的存在。”他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加以说明:诗歌的韵律犹如久经训练的女舞蹈家的表演,当她们穿着令人目眩的衣服翩翩起舞时,我们知道她们的每一个舞姿都是教就的;而散文的韵律则如同未经训练的普通少女的动作,她们的本性是娇媚的,她们的举动有着自己的韵律,但这个韵律是固有的,不是教就的。再次,他明确指出,散文诗具有自身的长处,因而应当在诗坛上占有一席地位一是散文诗的题材广泛,其使命在于“把平凡的世界和热情洋溢的世界结合起来”,因而几乎没有什么不值一写的;二是散文诗的风格质朴,能够使人感受到“简朴的、日常的生活气息”,其外表并不富丽堂皇,但并不因此而不美。所以,他的结论是:“争论什么是审美感是无益的。我要讲的只有一句话:我写了许多散文诗;在这些散文诗中我想说的东西是其他形式不能表达的。”最后,他也指出,尽管散文诗没有严格的格律和明显的韵律,但这决不意味着散文诗可以粗制滥造,不必精雕细琢。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经验之谈。他主张有损散文诗名誉的劣质作品“应该受到鄙视和嘲笑”。试将这两篇文章的论述与《孟加拉掠影》的论述加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泰戈尔晚年对于诗歌格律和诗歌形式的认识仿佛更全面了,对于诗歌散文和格律诗散文诗的态度仿佛更公允了。
35、●坝上冬境! ●天幕下最纯净的旋律-蓝
36、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37、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泰戈尔《赞歌》的中译文,并对泰戈尔作了简单介绍。
38、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9、上帝在创造男人的时候,他是一个校长的身份,他的袋子里装满了戒律和原则;可是他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变成了艺术家,手里只拿着一枝画笔和一盒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