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2、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3、★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晋文公)和楚国的城濮之战。
4、★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期齐国(鲍叔牙)与鲁国(曹刿)之间的长勺之战。(战争的成语)。
5、汉武帝即位后,反击匈奴,经过几十年鏖战,使得漠南无王庭。
6、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形容战争的成语3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7、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8、(褐衣蔬食)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9、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10、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11、D项:正确。“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时,前秦统治者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先头部队被打败,他趁夜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连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不久,前秦军在淝水决战中被彻底击溃。“草木皆兵”也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2、(解释):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13、炮火连天、尸横遍野、十面埋伏,刀山火海、增兵减灶、军令如山、孤军奋战
14、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5、出自《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6、原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17、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18、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9、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0、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为帅,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与匈奴决战。卫青遭遇单于,以武钢车结阵,防守反击,斩首两万,迫使单于弃众逃跑。霍去病则碰上左右贤王,通过猛攻,不给
21、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出自前秦(苻坚)和东晋(谢安)的淝水之战。
23、公元前262年,秦赵在长平爆发大战。战争初期,廉颇坚守不出,秦军无计可施,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以赵括取代廉颇。同时,秦军主帅换成白起,白起故意诈败,引诱赵括全军出击,然后出奇兵截断赵军退路和粮道。被围困四十多天后,赵括在突围中战死,剩余赵军投降,白起将降卒四十余万全部坑杀。
24、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25、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6、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27、(食不充口)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同“食不餬口”。
28、(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29、看似强大的前秦,瞬间崩溃,中国北方重新陷入混战中。
30、也正是有了历史记载和文学渲染,才能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的依然闪耀,那些古去人物面容直到今天依然鲜活。
31、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32、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33、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34、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35、(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36、(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
37、(1)(2014年山东真题)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38、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39、B项: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最终大破秦军。即破釜沉舟的典故。这是发生于起义军和秦国的战争,而不是楚汉相争时期。
40、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41、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42、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43、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