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都与你的生命轨迹有所关联。
2、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佛教经典语录释迦牟尼)。
4、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己,名为信。——源自:《大智度论》
5、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源自:《无字法门经》
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9、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10、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1、如果你已经深入了解,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它的教法没有错误,和你的观念相吻合,而产生信仰,那便是理智的信仰。
1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15、 腊八节在中国民间还被赋予了勉励勤劳、悼念亲人、祛去灾疫、接福纳祥等含义,可以说腊八粥是中华文化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蕴含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更是以饱含感情笔墨表达着对腊八这个传统节日祝福和祈愿。
16、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17、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18、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9、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21、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22、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3、 宋代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中描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到,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24、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5、一个人的心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心悟即是佛,心迷即是魔。
2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7、颠覆你的认知——科学与佛教的相遇之处(中文版):空性、一体性和宇宙的真相
28、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29、许多人听到佛教讲“无常”、讲“生死”,就认为佛教是悲观消极。但是事实上,无常、苦、空、生老病死,都是这世界存在的事实真相,它不会因为你不谈它而消失。
30、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故功德最少。"
31、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32、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
33、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34、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源自:《佛遗教经》
35、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7、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8、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39、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楞严经》
40、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41、诸利根本,信为大力。——源自:《大智度论》
42、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43、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44、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从表达的角度说,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佛教经典语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佛教经典语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华经》
45、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46、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4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4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49、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0、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若无遇见,何来相欠。
51、以师道自任,启示众生皆具佛性。从宗教的立场来说,在经典记载中的教主释迦牟尼,如何累劫修持!如何万德庄严,以致受生成佛!种种神奇,历历如在,诚有不可思议者。若以现在世纪或未来世纪的眼光来看,除非把他永远范围在宗教门墙以内,供人崇拜,否则,反而堵塞人们进入佛门的通道,难免种种隔碍。我们研究佛的生平,便知他也是人,不是神。他由人至于超人而成佛,也从人位许多前因后果的教养完成,并非生知之圣,不待学而后能。
5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5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4、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55、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56、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57、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58、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60、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61、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62、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63、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64、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65、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6、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67、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68、释迦当时的印度,由于文化思想的紊乱,政治社会的不安,以及战争的扰攘,人世的悲哀,在在处处,无不触目惊心。他以天纵的睿智和英雄的雄姿,大可继承王业,开张国运,成为一代雄主。但他看清了人性的症结所在,要求对治解救,不在事功的凭恃,而在德业的化被,所以毅然薄王业而不为,离尘出众,任道求真,成为众生的教主,具足人生的光辉。他以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救世精神,现身说法。大声疾呼着“众生平等,佛我一如”,极力破除印度人顽固的阶级制度,和人类唯我自私的观念,这是何等的怀抱?何等的气度?可是他毕生的行教说法,但求众生自性自度,并非“好为人师”,企以教主自尊。与其不取,人皆予之,他寂灭后,佛弟子众,竟也尊之为导师,奉之为教主,这与他无我的初衷实在不相干,也是实至名归。虽然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因为他只有施予,无所忮求,所以千秋万代之后,决无时间空间的限制,凡日月光临的地方,永远有他慧命的子孙,为之顶礼膜拜以至无穷。从他个人出身的环境来说,在英雄与圣人的分界线上,他永远是先知先觉的前驱者!
69、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