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后,晋文公又相继到达了曹,宋,郑,楚,秦等国家。无论是被礼遇,还是被轻视,晋文公都宠辱不惊,一心复国。正像是《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孙悟空,猪悟能,沙僧的协助下完成取经,化身成佛。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回晋国。晋国成为晋文公用武之地十九年的时间,晋文公是在不断地改正自身弊病,完善锻炼自身才能。这十九年是一个漫长,坎坷的亲身学习过程。接下来,回到本国后,晋文公开始了真正的实践,这是一个证明的过程。(晋文公称霸于诸侯是哪一场战役)。
2、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这段典故就是著名的( )
3、夏、商、周社会划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 )
4、 叶红(宋秋萍) 杨敦祜 青青(曾青) (晋文公称霸于诸侯是哪一场战役)。
5、夏、商二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远古人类是( )
7、(1)先轸: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先轸就是他的韩信。行军打仗,克敌制胜,先轸说自己第春秋没有人敢自称第在中国的历史上,先轸是第一个拿战争当一门学问,当一门艺术来研究的人:迂回,惑敌,阻击,埋伏,战术层出不穷;围点打援,诱敌深入,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略精彩纷呈。(什么反间计,心理战,围魏救赵,田忌赛马,这些个经典的兵法其实全都是人家先轸玩剩下的)有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天才,晋军怎么能不招招领先,每战必胜呢?成得臣碰上了这么可怕的一个对手,输了也可以理解,换了谁,那也讨不了好去。
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9、 A.桃花潭水 B.莫逆之交 C.高山流水 D.肝胆相照
10、顾 问:杨永建 西窗竹语(刘育红) 李冬哲
11、楚军战败,所幸子玉及时下令收兵,才不至于大败,战事就此结束。城濮之役虽然事关重大,双方仍算是点到为止。
12、晋文公首先在农耕上变革。奖励垦荒,生产先进的耕作工具,减少了百姓的税收。这一举措不但促进经济向好的态势,而且正值国乱,百姓苦难,晋文公成为能够扭转晋国局势第一人,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支持。
13、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汉字,请你判断下面三个字,哪一个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14、听说天子蒙尘,秦穆公立即召集军队驻扎在黄河岸边,准备护送襄王回朝。此时,意识到事情重要性的晋大夫狐偃立即向晋文公进言道:“要想取得诸侯拥护,最好的办法便是勤王。既能取得诸侯信任,又符合天下大义。继承文侯辅佐平王东迁之功业,使晋国的信用在诸侯当中广泛传播,机遇就在当下。”晋侯于是辞退秦师,自帅晋师顺流而下,前往勤王。那么,秦军为什么可轻易劝退呢?首先这是人家姬姓家事,晋文公既然愿意出面,他人自不便插手;其次秦国地远,就算勤王成功也只能获得一点虚名,并无多少实际价值。
15、三月甲辰,晋军抵达阳樊,然后兵分两路,右师包围王子带所居之温邑,左师前往氾地迎接襄王。夏季丁巳,襄王进入王城(成周西面,周王寝宫所在)。王子带于温邑被捕,之后被杀于隰城。
16、 A.使用磨制石器 B.种植水稻
17、城濮之战,晋文公先“退避三舍”,即彰显守信,又诱引楚军达到预定战场作战。晋文公采用避强击弱的战略,引虎入穴,而后双面夹击。致使楚军大败。
18、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19、令尹子玉素来好战,此前楚国少年天才蔿贾曾指出子玉刚愎难以独任,说他带兵超过三百乘就会有去无回。子玉自然不服,早就想证明自己。因此,当楚王提出退兵时,子玉却派人请战,说:“非敢贪功,但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堵小人之口。”楚王怒,但将在外,只能由他做主,便给了他六卒约一百八十乘的兵力。
20、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21、A.孙武 B.孙膑 C.墨子 D.韩非子
22、D项,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为晋文公称霸奠定了基础。说法正确。
23、(4)栾枝胥臣:这两个人才都是赵衰推荐的,根据赵衰对他们的称赞,栾枝贞慎,胥臣多闻,从城濮之战他们的表现来看,确实所赞无差:栾枝虽然没有跟着晋文公一起流亡,但是他对晋国的忠诚,绝对无可怀疑,当晋文公流亡在秦的时候,正是他甘当内应,坚定地站在了文公的一边,为文公的复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城濮之战中,他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全歼楚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胥臣知识渊博,涉猎甚广,估计在动物学方面也有过深入地研究,在战马身上披虎皮,这样的绝招恐怕也只有他这样见闻广博的大学者才能想得出来。晋文公让他们独当一面,最后在城濮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凡是大功,断非一人可立,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是有用的。
24、城濮一战,晋国君臣协和,决战前,"伐谋"、"伐交",争取与国,分化敌盟,壮大自己,力求战略主动;决战中,料敌而谋,由弱及强,各个击破,以奇制胜。楚军谋不为先,坐失战略优势,君臣意气用事,主帅骄傲轻敌,判断失误,受制于人,终致兵败。
25、A.山东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26、A项,秦朝在建立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和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当选。
27、长勺之战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28、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29、A、神农 B、共工 C、仓颉 D、嫘祖
30、A.黄帝 B.炎帝 C.扁鹊 D.华佗
31、观看下面的这组图片,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是( )
32、下列句子与所给出的传统节日的特点或文化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 )
33、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其中召开“葵丘会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
34、“构成中国内聚性(注:模块内的联系)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是指( )
35、鞍之战中,晋国出场的主要人物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都出自是晋国有名的"十大夫"家族。
36、B项,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其主要人物是赵括和白起。项羽“破釜沉舟”,最后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说的是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对应错误。
37、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晋怀公),在秦国放走晋惠公之后如约到秦国做了人质。秦穆公为了继续掌控晋国,将女儿怀嬴许配给太子圉;可太子圉回到晋国登基之后变卦,与秦国交恶。秦穆公之后又将怀嬴改嫁给姬重耳,并辅助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著名的:怀嬴改嫁,晋文公在任期间与秦国和睦、时常结盟。由于秦国与晋国的多次联姻,被后世多称为:秦晋之好。
38、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D.吕不韦
39、A.农耕文明 B.和谐平衡的社会秩序
40、在这次会盟之中,诸侯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一份合约,大致内容如下:不准祸水东引,不准因为别国饥荒就刻意不卖粮食,不准随意更换太子,妇女不能参政等等,这些内容是诸侯们达成共识之后定下的,而作为代表宣读盟约的齐桓公也从此踏上了巅峰,成为了当世霸主。
41、d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42、狐偃也进一步献计说:“楚国最近刚刚收服曹国,又与卫国联姻,如果晋伐曹、卫,楚国必定出手相救,宋之围可因此得以解除。”
43、先秦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44、此完成了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书”的著作,那么这部书是( )
45、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6、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但是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并没有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起义的领袖是陈胜、吴广。因此,AB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当选。
47、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48、晋军攻打曹国都城时一度死伤甚众,曹军把晋军士兵的尸体堆叠在城墙上示众,久攻不下的晋军见了不免丧气。有士兵给晋文公献计说,咱们将宿营地安扎在野外墓地间,曹国人担心自家坟墓被破坏,也就不会拿咱们士兵的尸体做文章了。果然,当看到晋军移师墓地扎营,曹国人立马老老实实将晋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用棺木装好送出城外。
49、《123卷:练透行测全科考点》这本资料,主要是基于整体行测考情走向,对近五年国省考真题卷考点的梳理与提炼,总计123卷,286页。也是我对接下来行测考试的基本判断,所涵盖的内容大概率都会被考到!
50、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1、A.夏朝 B.商周时期 C.战国 D.秦朝
52、 C、夏-商-西周-战国-春秋 D、夏-商-战国-春秋-西周
53、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对应D项。
54、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不禁喜形于色,说:“终于不再害我了。蒍吕臣势必成为楚国令尹,此人只会自保,不会以楚国民意为重,晋国可以无忧了。”
55、(2)狐偃:如果说晋文公是汉高祖刘邦,那么狐偃就是他的张良。狐偃性格上虽然稍嫌冒进,但每逢大事,却总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晋文公亲秦、勤王、救宋、退避三舍这些最为关键的大政方针,无不是在征求了狐偃的建议后实施的。另外,狐偃乖巧机灵,善于言辞,但统筹全局能力较差,所以晋文公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用于出谋划策,而没有让他统率全军,就是这个意思。
56、④,马陵之战,是公元前343年,魏国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后诱使庞涓中计追到马陵,庞涓中伏身亡。
57、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反对不义战争
58、晋国贤臣叔向则说他:好学不贰,而守志弥笃。
59、 春秋时期,晋文公和楚庄王的大战叫城濮之战。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为了在诸侯中树立威信,就派兵援助宋国,
60、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修建于秦朝
61、然而晋文公能称霸这离不开赵衰的帮助。晋文公重耳原本是晋国君王的一个儿子,从小就喜欢广交好友,在他32岁的时候,晋国发过了骊姬之乱,重耳被他的父亲以及兄弟追杀,是赵衰帮助重耳逃离了晋国,走上流浪的日子,他们希望在外流浪的时候能够遇上贵人帮助他们回国成就大业。
62、另外,在流亡的十九年中,晋文公目睹了叱咤风、不可一世的齐桓公是如何任用奸佞、错误安排身后事,从而导致齐国霸业土崩瓦解;所以他回到晋国后远离奸佞、举贤任能,晋国得以大治;他还目睹了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是如何死守仁义不知变通而败师身亡;所以他总结了宋国的经验教训,仁义诡道双管齐下,灵活运用,与时俱进,以能达到实际的战略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死抠仁义两个字不知道变通。晋国位于山西,处华夏边缘,与中原列国交往并不密切,而晋文公君臣却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与齐秦宋等大国搞好了关系,并在楚、曹、卫、郑等国了解了对手很多情况,这些都使晋国在中原刷了很多存在感,也使得晋国君臣成为了天下最了解国际关系的专家团,这对晋军在城濮之战中取得胜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晋文公即位之前,晋惠公自私自利,诛杀异己,内不能安国,外屡屡受制于秦国,政局混乱动荡,国人期望英明新君的出现,晋文公在此情境中复国称霸,正当其时。
63、A.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B.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64、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65、 A.元谋人 B.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66、所谓的霸主其实是除了自身诸侯的身份外,还享有领导诸侯之权,替周天子行使权力。
67、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8、但是,晋献公晚年昏庸不堪,造成“骊姬之乱”,国家危在旦夕,摇摇欲坠。重耳被迫流浪在外,逆境不期而降,开启十九年流亡。
69、 A、尧 B、舜 C、禹 D、启
70、城濮之役后,晋文公的这些措施,换得了周王室对他的支持,他的霸主地位由此而得已确立。
71、重要事件: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焚书坑儒、巨鹿之战、垓下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文景之治、七王之乱、淝水之战等等。
72、A项,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说法正确。
73、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74、宋国司马公孙固说他:晋文公好善不厌,从年长到年幼的,他都能以礼相待。
75、狄人帮助周室讨伐郑国有功,周襄王起心动念,想娶狄君的女儿为王后,这样以后就有了外部势力可做依靠。大夫富辰再次劝谏:“不可。常言道‘报恩的人已经厌倦了,施恩的却仍未满足’,狄人性本贪婪,您这样做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贪欲,狄人日后必会成为祸患。”周襄王没听富辰劝谏,执意娶了狄女为后。
76、B.项羽“破釜沉舟”,最后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长平之战
77、晋军首先发难。下军之佐胥臣率晋军左翼攻击楚方最弱的右翼。陈、蔡军败退,楚右军溃散。
78、事后,晋、齐两个大国正式结盟。卫国心知不妙,立即提出加入联盟,而晋文公不许。卫成公转而想依附楚国,却又遭到国内反对。最后,卫国部分势力为取悦晋国,干脆将卫成公逐出国门,改由他的弟弟叔武摄政。
79、楚成王也说他: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豁达而有文采,处于困境而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80、 C.中秋节:寒蝉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D.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