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2、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3、(评析)这一章既是对这一篇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全书的总结。“为政”篇中,孔子说:“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此,我们才会明白,成为君子是需要长期修养磨练的。不学习礼制、礼节,不但没有独立的精神与天地来往,更难以立身、立世。
4、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智也。”(论语全文翻译完整)。
5、(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6、8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ó),朝(cháo)服而立于阼(zuò)阶。
7、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ì)鄪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8、试译:司马牛忧心忡忡,叹道:“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开导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如果内心诚敬,没有过失,对人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啊,还担心没有兄弟吗?”
9、试译:孔子说:“孟公绰要是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绰绰有余,但是不能去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地方做大夫。”
10、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1、试译:孔子说:“勇悍却不正直,幼稚却不谦虚,无能却没信用,这种人我搞不懂。”
12、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论语全文翻译完整)。
13、 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14、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5、试译:宰我问道:“一个仁者,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人掉下去了。’他就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舍己救人,但不会掉进陷阱;人家可以骗他,他却不会上当。”
16、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7、(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8、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9、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0、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22、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24、39子击磬(qìng)于卫,有荷蒉(hè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kēng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5、 好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定理一定具有普遍性,能够接受事物发展的本质。一部经典,流传的越久,彩球,有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26、试译: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随行者说:“先生哭得太伤心了!”孔子说:“伤心吗?不为这种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啊!”
27、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28、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29、试译:孔子说:“学习唯恐学不到,学到了又唯恐忘掉。”
30、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3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欤?”子曰:“过犹不及。”
32、(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33、1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34、11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牲,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3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6、18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7、试译:孔子说:“贤达啊颜回!一个小竹筐盛饭吃,一只小瓢舀水喝,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愁得一塌糊涂,颜回还是往常那样乐呵呵的。贤达啊颜回!”
38、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39、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40、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1、试译:周公告诉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亲人,不让大臣抱怨得不到重用。老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丢了。不要求全责备一个人。”
42、(4)历数:岁月日星辰运行之法,指天命。这里指帝王更替的一定次序。帝王借托天命,都说自己当帝王是由天命决定的。尔躬:在你身上。
4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5、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46、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47、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48、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49、试译: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博学多闻的人吗?”子贡说:“对啊,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靠一个原则贯串始终的。”
50、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51、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52、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3、试译: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那真是登峰造极!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5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5、(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56、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57、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58、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9、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6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1、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
62、8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4、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5、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66、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
67、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也。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悦也。说悦之虽不以道,说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8、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69、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70、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71、试译:孟家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就去请教曾子。曾子说:“当官的不走正道,民心涣散很久了。要是真的查清了案情,还望多加怜悯,不要沾沾自喜。”
7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3、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74、(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75、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76、试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吧!回家吧!我们家乡那些学子豪气冲天,简单率真,文采又好,不知道该怎么调教啊!”
77、试译:孔子慎重其事的有:斋戒,战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