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博:全面,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2、(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6、(解释)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7、(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9、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两个“月”字并一块儿。我们知道,和“月”字旁的字多和肉有关,比如:肝、脾、肚……朋,字从二肉。“二肉相并之形”表示“身体挨着身体”,原意是鸟儿相聚。后来才演化成一群学生凑到一块,找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一块儿读书、学习。因此,“朋”是“同学”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说:同学曰朋,同志曰友。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共同切磋学问,探讨人生,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10、(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11、释义: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12、(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13、(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14、(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15、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6、(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8、(意思)意思是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9、(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20、(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21、(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2、释义: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23、(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24、释义: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25、释义: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
26、(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28、《〈论语〉中的成语》这部书是孔繁义先生倾尽三四年之力,广采博纳,爬梳剔抉,陶冶浑成之精品佳作。在解说《论语》中的“成语”时,将包括《孔子家语》在内的许多原始材料与后世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清晰条理。其用力之勤,创获之丰,实属难得!
29、(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30、(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31、(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3、(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4、(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37、(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38、(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9、(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40、(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41、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42、(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43、(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44、(出自)《论语·乡d》:“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45、(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46、(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47、(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48、(出自):语出《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49、(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0、释义: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51、(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52、(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53、释义:死而后已: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54、(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5、(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56、(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57、释义: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8、释义: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59、(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0、释义:一是指天生本能的知性,天赋。二是指通过生活的体验而获取知识。
61、(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62、(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3、释义: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64、(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65、美人迟暮,令人唏嘘伤感!※杜牧唯一墨迹——《张好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