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夜抒怀…………………………………………………………杜甫
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3、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4、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同样的仗剑远游,不融世俗;同样的才高八斗,诗情万丈;同样的怀才不遇,踌躇满志。
5、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6、 19岁至34岁,杜甫先后漫游吴越、梁宋、齐赵间,历时数年。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35岁后,杜甫开始求仕长安。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
7、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8、翻开一本杜诗,我们能读出人生的不易,从而珍惜每一寸时光,用心地生活;
9、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干中的“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确定答题区间为“后两联”,然后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分点作答。
11、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12、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13、人生的前半场,杜甫也曾是个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游子,风光霁月,豪情万丈,他的心高气傲不输李白;
14、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15、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比较、辨析,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
16、春望…………………………………………………………杜甫
17、望岳…………………………………………………………杜甫
18、经历了岁月的风刀霜剑,再次登高的杜甫再无当年写下《望岳》时的满腔热血,当年裘马轻狂的少年已然变成了垂垂暮者。
19、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20、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
21、绝句…………………………………………………………杜甫
2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4、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25、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26、《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
27、何时能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庸之鸟的毛血洒落在荒原之野。
28、(读经包本)张逸凡背诵《幼学琼林-地舆》章
29、(国学经典)张逸凡背诵《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0、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
31、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32、在人生的下半场,日渐衰微的国运,入不敷出的家境,让杜甫开始正视现实,走进世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