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王学即心学。我个人是完全喜欢王阳明的,但我主要喜欢他的思想(连同用兵思想一起)。当然,王阳明写的有文采的诗文也都不少。
2、取自《传习录》,全文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意思是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3、如果要问想读王阳明相关的书,哪家出版社比较靠谱?那么上海古籍出版社一定会出现在答案的前三名中!作为古籍社“阳明制造局”,我们今年又出版了六本相关图书:
4、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5、根据心学的拥趸、思想家耿定向说,王阳明晚年向弟子提出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实际上就是“致良知”的步骤。
6、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7、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8、王阳明在那个年代,朱熹的理论最被推崇,与孔子一样是圣人呀。他的《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指定教材(毕竟明朝的皇帝也姓朱,就像唐朝皇帝姓李,推崇的道教创始人就姓李),他的理论在当时就是权威。
9、学霸题库|2021备考小说文本专练:外国小说系列
10、追星能追到什么境界?冯梦龙告诉你,爱偶像就要给他写小说!
11、王阳明晚年对心学理论进行总结得出四句话,这四句精炼的话完整描述了心学理论体系,这四句话即是著名的四句教。学心学,首要在于准确理解心学理论,重点在于“事上练”。因此学习心学,先要正确理解四句教。
12、善恶是人的意愿,是人的思想意境,是后天通过转化形成的,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三观,也就意味着社会上的良知,培养教育很重要。
13、 漫长的九年秀才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的痛苦记忆。但艰难的科举经历不仅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还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4、佛教里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就是: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上师恩。头恩为父母恩(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懂孝顺父母在这真的对么?那么和尚被说服了。
15、“无事时是独知,有事时也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有力,只是在人所公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16、此案,是也,是不正当的回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都是邪恶的。归义者,谓之善人。
17、九华山下柯秀才家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18、出自《王阳明传习录 卷上 ( 门人 薛侃录) 》 王阳明这里圣人的标准是要”纯乎天理“,关于这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古代的东西,早就落后于时代潮流了。好吧,我们换一个说法,把圣人换成人才。把标准从”纯乎天理“换成核心竞争力。
19、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20、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21、陆九渊主张做事践履要全力以赴,他讲:“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一个担子,尽力担去。”(9)“古人精神不闲用,不做则已,一做便不徒然,所以做得事成。须要一切荡滌,莫留一些方得。”“凡是不得胡乱轻易了。……狮子搏象捉兔,皆用全力。”“舍此而别有商量,别有走向,别有规模,别有形迹,别有行业,别有事功,则与道不相干,则是异端,则是利欲为之陷溺,为之窠臼。说即是邪说,见即是邪见。”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事,都要干起来,只有干,就什么都在其中;不干,半点道理都没有,正像邓小平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陆九渊还认为,干,就全力以赴,就像那狮子,无论是搏象,还是捉兔,“皆用全力”,“不得胡乱轻易了”。除此之外,任何商量、走向、格局、形迹、行为、事功都与道不相干,都是异端、邪说、偏见!你看,说得是多么决断,理论是多么彻底。
22、倚天照海花无数(苏轼),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 ——曾国藩集前人诗句所作对联
23、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
24、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25、(高考文学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散文
26、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县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
27、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28、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菌生悲局促,柯烂觉须臾。
29、请注意:陆九渊在这里对问题进行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哲学转换。
30、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31、“四句教”是王阳明在其教学中提出来的,“四句教”中的心,意,知,物就是围绕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展示出来的,进一步升华了“知行合格物致知”的内函,对现在的社会进行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32、陆九渊因“宇宙”之义而悟道的地方在哪儿呢?
33、[韩]崔在穆著/钱明译 /[韩]金明月校译
34、这两棵树说是陆九渊兄弟俩栽的。至今近900来年了。现在,潜省居的“兄弟树”十分茂盛。
35、王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上有一席之位,对很多人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实,我们不仅要从他的心学上挖掘精华的部分,他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反思。
36、王阳明的心学,不同于儒家的其他的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王阳明认为,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万事万物都是依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王阳明说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举了个例子告诉学生,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3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3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9、(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40、王阳明所提出的“持志如心痛”的观点,比喻的手法用得非常形象,意思是说心怀着一个志向,一日未曾实现,一日便会感觉到它刺得人心头发痛。以心痛为喻,这是一种何其强烈的紧迫感,也正因这种紧迫感,王阳明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行动中去。
41、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42、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43、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李白祠二首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44、烟波分渡口,云树接城隅。涧远松如画,洲平水似铺。
45、现代社会充斥着财富和权力欲望,对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追求永不满足。这一系列的不满足,让人们焦躁不安压力骤升。与之相伴的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不断上升。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颓废,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46、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阳明心学始创于“龙场悟道”,其“悟道”的理路,与陈献章的“静养端倪”堪相一致,这一看法已是学界的共识。
47、综上所述,便知从善就是现实社会上有伦理道德,遵纪守法正能量之人,从恶就是现实社会上无视伦理道德观念,纪律法规观念淡薄之人。当今社会有些人追求金钱利益至上,目无道德法规,最终沦落为从恶之人,是没有好的下场!
48、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4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50、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51、王阳明“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是王阳明的学术宗旨,是他一生的思想精华总结,高度思想的概括。
52、有善有恶意之动。句意: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
53、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54、要知道,朱熹的追崇者无数,是主流思想,他的书籍还是科举考试的教材,能怀疑他的学术确实需要勇气。王阳明就做到了,而且不像现在的网络喷子,而是去实践得出来的。
55、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5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7、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58、他的学生也回忆说,有人讥讽我们老师陆先生教人的方法,只是一个路数。我们先生回答说:“是,我就只是这一路。”(3)
5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0、这个思想是中国儒学、中国文化非常了不起的思想,灿烂辉煌,陆九渊的这个思想、这种情怀,自古有之,往后传之,从屈原到文天祥,从孔子的归于仁、志于道,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生生不息、悠久绵长的传统。
61、译文:那些看似坚硬可靠的牙齿在我们老年的时候一一脱落,而看似柔弱的舌头却一直能够保存下来,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因为柔弱、柔软、柔顺的事物比那些看似坚强刚健的事物更有持续力和生命的韧性。
62、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63、但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近代西方哲学近几百年出来的命题。而一千年前,陆九渊谈的不是认识论的问题,不是回答存在和认识、主观与客观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他是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问题:做人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他讲要成为无私的人、圣人。陆九渊的思想有极其光辉的因素,到现在仍有极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不能轻易地把它抛掉了。
64、知行合一的理论,我们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知行恶呢?
65、经典更是如此,无论哪一句,细细读来,都让人满心欢喜。
6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7、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68、▲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69、这期的风流人物王阳明是何许人也,竟让那么多人物如此崇拜,让人深受启发?
70、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71、▲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72、第二句,是人的原本的思维,思想,二元的认知判断。
73、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74、语出《王阳明全集卷》。纵观历史,那些圣人贤者通通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只有心中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师。意指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许多能人。
7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76、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77、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78、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
79、(有人会说,这个“大省”没什么了不起呀,“宇宙无穷”,这个谁不知道呀?别急,陆九渊的思绪没有停。)
80、有信心避开短处,或者利用好自己的短处,何尝不是另一种长处。
81、他经常用孟子“先立乎其大”之语来激励人们“大其心”、“大其志”。由于陆九渊经常对学生讲要大志,有人嘲讽他,他也不为所动,还自鸣得意地说:近来有人议论我是只会讲一句“先立乎其大”,其他全无伎俩。我听了之后呢,说:“是这样。(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