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语录中的成语)。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8、
9、见贤思齐、举一反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10、(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1、(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2、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3、(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 曲肱而枕之
15、于我如浮云
16、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7、《红楼梦》中的各种谐音隐义,曹雪芹下了好大一盘棋!
18、(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19、(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1、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d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2、(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23、思而不学则殆
24、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25、(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26、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27、(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8、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9、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30、(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31、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3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33、(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34、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5、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6、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37、(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38、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9、(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0、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41、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43、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4、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45、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46、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47、(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48、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9、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50、(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5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52、(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53、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4、(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55、(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56、(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57、(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8、(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59、(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60、(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61、(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6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63、(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