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9年,卡夫卡写了一封近一百页的长信控诉父亲。而这封始终没有寄出的信,便是《变形记》的精神内核。
2、笼子里放进了一只年轻的美洲豹子。即使是感觉最迟钝的人,看到这只野兽在闲置长久的笼子里活蹦乱跳时,他也会觉得这是一种舒服的休息。这只豹子什么也不缺,可口的食物看守人员无须长时间考虑就会送来。失去自由对它似乎都无所谓,这个高贵的躯体应有尽有,不仅带着利爪,而且连自由好像也带在身边,自由似乎就藏在它利齿的某个地方。它生命的欢乐总是同它大口里发出的强烈吼叫而一起到来。观众从它的欢乐中很难享受到轻松,可是他们克制住自己,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
3、有些时候不是满怀忧虑就是在勾勒模糊的希望,但忧虑和希望都导向同样的结论,那就是他得暂时保持低姿态,表现耐心和包容,帮助家人忍受他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大家所造成的不便。
4、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5、1924年6月3日,卡夫卡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终年41岁。
6、没有拥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种追求最后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
7、甲虫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并对其所受折磨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反应,更是不可思议。
8、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燃烧成灰烬。(变形记卡夫卡经典语录)。
9、《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10、世人看他们就是浑浑噩噩的一大团,其实仔细分辨每一个,都复杂,又幻想这样又幻想那样,都本能地渴望快速成功,而成功难上难,超出他们负担能力太多,真实地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了纠结、恐惧、退却、茫然。遇到小事情或者还敢质疑和执拗,遇到大事情,就忍耐顺从,违心的接受,长久地积郁在心。
11、我们能够知道,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厌恶自身,根本不愿再继续以前的生活和工作,艰难的生存处境早已压得他无处可逃:当他早早赶来取订单的时候老板们才吃早饭;公司秘书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两个小时不上班就找上门去,医生也会说你好吃懒做;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恶劣,友情淡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逐渐变得麻木异化成为“非人”,他对外部世界已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他不得不选择一条逃脱的路,这就是“变形”。与其说是社会让他“变形”,不如说是他自己选择了“变形”。摆脱自己的人形,逃离人的世界,从人变为非人——大甲虫,这对格里高尔而言完全是为了不再继续昨天的噩梦。于是,格里高尔异化了。相对温暖的家庭尚且如此,社会恐怕对这种个体的不幸遭遇会更加残忍,他们会把他送进实验室,每天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而且会引起无数的眼睛好奇地逼视他,无数张嘴巴无休止的讨论他,他生命的每一秒种将暴露在惨白的灯光下,直到他死去还要被制成标本供后人研究。他作为人的资格和尊严被完全忽视了,没人在乎他心里的感受,群体只在乎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获得满足,他们拥有作为幸运者的活生生的见证。这其实是现代人的悲剧,或许卡夫卡也看到了这一点。犹如许许多多学术研究的说法,卡夫卡究其一生都是孤独的存在,但笔者认为这未免太过极端,卡夫卡正是了解到因孤独而不被理解,因不被理解而披上虚浮外套,因虚伪的存在而继续不被理解的孤独,这种循环其本身就是可悲的,所以我们看到《变形记》中格雷高尔即使是在变形的后依旧没有放弃争取家人的理解与关怀。故事最后也证明了他获得了成功——在格雷高尔死后,家人赶走了对自我形态下的格雷高尔一直很不尊重的房客与老妈子,并且决定请假一天,三人出去好好走走。结尾描写了温暖美好的景致以及相应的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而非以悲剧式的结尾对格雷高尔的死煽情不已,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现出人与人间并非存在着智慧博士观点中所说的“完全理解的不可能性”。
12、然而美好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好景不长,格里高尔得了一种怪病,他因此失去了劳动能力,随着病情一步步加重,终于有一天格里高尔成了父母极其厌恶,妹妹感到恶心的八只脚的大甲虫,因此格里高尔被父母关在房里,一个人形单影只好不寂寞;
13、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
14、在给未婚妻的信里,卡夫卡曾有过这样的自白:“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不出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后我又回到我的桌旁,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写作。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会从怎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
15、他用餐具柜上水果盘子里的苹果装满了自己的衣袋,也不好好瞄准,便将苹果一只一只地扔出来。这些小红苹果像带了电似的在地板上到处滚动,互相磕碰。一只扔得不太用力的苹果轻轻触着格里高尔的后背,但是没有伤着他便滑了下去。紧接着又砸来的一只简直陷进他的后背去了。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好像被钉住在原地,便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
16、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变形记卡夫卡经典语录)。
17、这段时间读了几篇卡夫卡短篇小说,老实说,第一次接触这种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让我读着很是头疼。在反复阅读之后,貌似理解了卡夫卡式写作的魅力,在这里选出了一篇认为很有代表性的《变形记》来谈谈对卡夫卡这种写作手法以及《变形记》这篇小说本身内容的理解。《变形记》大概讲了一个家庭支柱(主人公)变成一只臭虫后家庭成员对他态度从前到后的变化。
18、母亲:文中可能看上去自私程度最少的人了,她爱自己的儿子,而且不愿放弃,但她的性格更多的是懦弱和没有主见,而且她的这种爱中更多带有一些无知,是她没有像格雷高尔的父亲和妹妹一样认为他永远是只虫子了,她还活在以前的世界中,认为他有一天可以再变回人类,所以说她的这种所谓看上去不自私是建立在她认为格雷高尔有可能变回人类他们还有可能变回以前的生活的基础上的。
19、卡夫卡有过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除了对于婚姻的恐惧,还来自于对写作的挚爱,在各种矛盾中,他拒绝了调和,在仅存的空间里,做了没有选择的选择。
20、他的一生短暂而普通,没什么英雄事迹,也没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在社会混得不好不坏,不是一帆风顺、也没有穷困潦倒。
21、他有一个暴君一样的父亲,他从小性格内向,特立独行,痴迷文学。
22、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23、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更加高远的未来,无论生活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如新。《国家与玫瑰》
24、无处可逃,就是《变形记》给我们所展示的金钱社会下普通人们的绝望处境。作为人形时过着没有人格尊严的生活,变形为甲虫后更是加速自身的灭亡。或许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形体的泯灭才是最终的解脱、才是最好的出路吧!在这里,只想问:“大甲虫,你还有眼泪吗?”这或许也是我们现代人带着面具行走于不同场合的原因。因为一旦显露出真实的自我——也是拥有许多为人所不喜得如巨虫班的丑陋自我——就会招致厌恶乃至唾弃作呕。
25、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他们指公务员,卡夫卡短暂一生的工作都在从事法律办公室工作,他非常讨厌痛苦办公室工作。)
26、只有目的,没有道路。道路是种摇曳不定的东西。
27、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比起人,动物离我们更近。这是铁栅栏。与动物攀亲比与人攀亲更容易。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
28、在书中,我们能感觉到维持人际关系的不是亲情和爱,而是赤裸裸利益,社会是有人组成的,个人把这种唯利关系反馈给社会,最后社会也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个人,格里高尔在接受命运的感受,不正是每个人在面对这个社会时的孤独和无奈。如果唯利主义发展到极端,每个人都难逃格里高尔的厄运。
29、埋藏在外星人自卫反击战下的深刻主题和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使这部影片得到了质的提升,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
30、 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
31、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比起人,动物离我们更近。这是铁栅栏。与动物攀亲比与人攀亲更容易。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
32、祝福各位读者也能在阅读中厘清并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33、我思故我在,而不是我征服故我在。我不必通过说服别人或者让别人臣服于我的观点证明我自己存在。《自由在高处》
34、“一本书,如果我们读了不能在我们脑门上击一猛掌,让我们惊醒,那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35、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36、人类的过失是没有耐性;时机未成熟便把方法弃绝,以及狂妄的固守虚幻。
37、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史记》
38、小说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从结尾中,可以看到不止一种感情。哥里高尔在挣扎中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也许,比原来还要美好,在哥里高尔妹妹的跳跃中,哥里高尔被忘记了。不,这个人就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过是幻觉。在一场闹剧过后,生活又滑回了原来的轨道。而他,哥里高尔,不过是萨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39、药贵合宜,法当应变。泥其常者,人参反以杀人;通其变者,乌头可以活命。《古今医统大全》
40、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41、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像劣等小说那样,把他妹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在《变形记》里,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社会基层的小人物。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小市民。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生存和金钱的基础上的。当自己的生活美满时,他们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但是,一但别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时,爱就不副存在了。余下的,只是血淋淋的冷酷。从主人公妹妹上的变化上,这一点表现的入木三分。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看出来卡夫卡不可估量的天赋。
42、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
43、卡夫卡去世后,朵拉一直陪伴着卡夫卡,拒绝离开卡夫卡的遗体。当卡夫卡的棺木往墓穴里徐徐下放时,朵拉曾试图拼命往坟墓里跳。事后,卡夫卡的朋友克罗普施托克医生感叹道:“只有认识朵拉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爱情!”朵拉反对阅读卡夫卡,尤其反对通过阅读卡夫卡的作品,来了解和认识卡夫卡。
44、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虽是显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他的桌子上方,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45、对我们尘世生活短暂性的理由的一度的、永恒辩护哪怕只有半点相信,也要比死心塌地相信我们当前的负罪状况令人压抑得多。忍受前一种相信的力量是纯洁的,并完全包容了后者,只有这种力量才是信仰的尺度。
46、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孙子兵法》
47、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48、 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
49、我不必通过说服别人或者让别人臣服于我的观点证明我自己存在。《自由在高处》
50、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
51、背景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52、在这场你与世界的战争中,我支持这个世界。——卡夫卡
53、人谓胸中自具丘壑,方可作画。余曰:方可看山,方可作文。《小窗自纪》
54、谁也不再和他说话,还把房里的家具全部搬走。格莱戈尔满身灰尘,终日挨人咒骂,最后是父亲盼他早死,母亲不再抱希望,妹妹的照料敷衍了事,终于在寂寞孤独中死去。全家为摆脱了累赘而感到轻松愉快。
55、清醒地坐在那儿,因为他清晰地听见他们蹑手蹑脚走开的声音。没有人会来看他了,至少天亮以前是不会了,这是肯定的,因此他有充裕的时间从容不迫地考虑他该怎样安排生活。可是他匍匐在地板上的这间高大空旷的房间使他充满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恐惧,虽然这就是他自己住了五年的房间--他自己还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不无害臊地急急钻到沙发底下去了,他马上就感到这儿非常舒服,虽然他的背稍有点儿被压住,他的头也抬不起来。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身子太宽,不能整个藏进沙发底下。
56、他的困境,就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困境。每个尝过生活的苦的成年人,都应该读读卡夫卡的《变形记》!
57、本期“新书来了”为各位读者分享这部经典作品,推荐以下版本~
58、国家的力量建立在人们的惯性和需要安静这两点上。
59、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颜氏家训》
60、人生顺境难得,独思从愿之汉珠;世间尤物易倾,谁执击人之如意。《小窗自纪》
61、 疾病根本不是恶,而是警告信号,生活的助手。
62、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无量寿经》
63、人总是追求他没有的东西。各国人民共同的技术进步越来越使它们失去民主特性。因此他们追求民主特性。现代民族主义是抵制文明进攻的运动。——卡夫卡
64、天地熔金作一炉,鼎钟孟鉴总由吾。他年要识方圆器,各自而今观造模。《古今医统大全》
65、我希望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会引起你的注意。《致密伦娜》
66、我要好好的活着,用心的活着,等到有一天上天把他欠我的全都还给我!
67、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68、整个世界都是悲剧性的,技术的铁拳粉碎了所有的防护墙。这不是表现主义。这是赤裸裸的日常生活。我们象罪犯一样被绑赴刑场那样,被赶往真理。
69、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
70、一个儿子成家后,家里苦难,就把年满60的母亲背到山上。一路上看到母亲在不停的折身边的树枝,儿子就问母亲,你是想做标记,沿着路回家吗?母亲说,不是的,我的儿!娘是怕你晚上回去迷了路回不了家,专门为你折的。儿子瞬间良心发现了,哭着背母亲回家了。这个习俗才慢慢改了。
71、印度的宗教修身活动盖源于深不可测的悲观思想。
72、第三部分:由于格里高尔不能挣钱,家里负担越来越重,妹妹提议把亲哥哥赶出家门,而格里高尔虽然饥寒交迫,重病患身,仍然心系家人。最后他陷入了绝望,怀着深情和对家人的爱,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73、人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却忘了提取意义时存在的视觉盲区。《自由在高处》
74、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佛遗教经》
75、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经》
76、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卡夫卡
77、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朝窗口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
78、?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
79、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
80、谁若弃世,他必定爱所有的人,因为他连他们的世界也不要了,于是他就开始察觉真正的人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本质无非是被人爱,前提是:人们与他的本质是彼此相称的。
81、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82、?《人民的名义》最强反腐天团来袭,燃爆反腐精品图书
83、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84、它们(报纸)折断了想象力的翅膀。这是很自然的。图画技术越完善,我们的眼睛就越弱。
85、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那样似曾相识。《自由在高处》
86、而另一部分时间里,他一直沉浸在担忧和渺茫的希望中,但他想来想去,总是只有一个结
87、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88、 人的主罪有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89、一天早晨,某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不能按时上班的话,就会被公司解雇。这时公司派秘书主任前来催促他上班,格里高尔挣扎着打开了房门,一看见他的样子,主任吓得连忙逃走了,母亲吓得当即晕倒在地,父亲则厌恶地发出嘘声,恶狠狠地把他赶回了房间。
90、 只有目的,没有道路。道路是种摇曳不定的东西。
9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
92、文学力图给事情蒙上一层舒适的、令人高兴的光,而诗人却被迫把事情提高到真实、纯洁、永恒的领域。文学寻找安逸,而诗人却是寻找幸福的人,这与舒适相去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