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
3、今日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爸爸妈妈,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一诺千金。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诵读)。
5、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7、孔子在古代就有”是吾忧也“之想,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为什么不能消除”吾忧之事“呢?共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呢?品味《论语》如这缕缕阳光,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8、孔子推崇的学而思丢失了,人们只学不思,只为应付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29
1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2、叶公语孔子曰:“吾d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d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19
13、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20
14、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
15、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6、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就是孔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5
1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5
19、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
20、我们该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骄傲自满怎么进步,应该不耻下问,谦虚谨慎!
21、《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许多方面,虽然是一问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语,好像没有什么逻辑性,但是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其内容非常丰富,言简意顺,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经典。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的历史地位,《论语》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22、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0
23、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24、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5、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6、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27、译文:孔子说:“由所谈的这种瑟声,怎么会出现在我的门下呢?”其它的学生听了这话,就不尊重子路了。孔子说:“由的修养已经登上大厅,还没有进入深奥的内室而已。”
28、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29、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24
30、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3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32、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12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
35、那天下午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趁下课的时间赶快把刚刚课堂上讲的练习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页写完,而且必须在下午的第三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说完,老师快速走出了教室。
36、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37、乡d篇第十 论语目录1孔子于乡d,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10食不语,寝不言。11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12席不正,不坐。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21入太庙,每事问。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24寝不尸,居不客。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38、今天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9、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3
4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8
41、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4
42、诵读《论语》原文,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由于文言相隔久远,有些困难,一时难以弄懂。但是,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也让我们感受很深,有所启迪,有所受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正如于丹把《论语》比做温泉,她说,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有一口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服地泡进去,就能悉知自己身体的病,有关节炎的,有胃病的,有皮肤病的……洗掉一层,如蝉蜕皮一般……
43、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15
44、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26
45、第二节是英语课,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还有一些练习题没讲完,老师没让下课,拖堂继续讲。这一讲就是几十分钟,一下子讲到了第三节上课。
4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47、结果可想而知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严厉地大批特批了一顿。都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虑好,现在麻烦了。
48、厌”。第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第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49、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1、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5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3、《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54、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55、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33
5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6
57、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17
58、《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59、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0、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8
6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2、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63、首先介绍下本次关于《论语》宽恕之道见解的主讲人。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64、提高自身修养。诵读《论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修养,如: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思不出其位。
65、我们该反省:”吾日三省“,孔子这样的圣贤都反思,我们也该反省自己,知错认错改错。
6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7、《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出色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68、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3
69、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3
70、孔子的这一句话,不长,却涵盖了我们的人生。年幼时便要立志于学,稍长些就要学有所成,立家立业。但学成不是理想的结束,它开启着闪烁智慧光芒的四十岁。五十岁,我们已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仍要努力作为,即使已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追求最终的结果。六十岁,我们已经可以虚怀若谷,淡然面对他人的批评与斥责。等到了七十岁,人生的境界已变的自由而又合理,专属于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磨练,去追求。而孔子伟大的品格,也便可以由这句话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他为之奋斗不止的,就是这样一种云淡风轻,就是这样一种循序渐进,就是这样一种圣人的品格而不是事业。
71、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
72、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36
73、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75、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76、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学而常习,习而常学,便可以海阔天空般事事无碍。而今天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更是令自己开见识大长。
7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这是我在读《论语》。《论语》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成的一本书。
78、《论语》之所以称为经典,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因为它为我们提出了一套解决问题模式,如: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79、我甚至觉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独尊儒术的结果,没有了”百家争鸣“,那就是剩下了专制。它至今仍旧影响着政治、教育、法律!
80、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81、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6
82、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5
8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
84、《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识。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它告诉我们。
85、我们刚刚学习了《论语六则》,其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87、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
88、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3
89、那天下午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趁下课的时间赶快把刚刚课堂上讲的练习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页写完,而且必须在下午的第三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说完,老师快速走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