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需要成本,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成本。鲁迅和李可染对时间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并非如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想要挤总会有的。
2、待到母亲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枝,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3、★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4、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5、独角兽的“独”字不是数量词,但有单、一的意思;比目鱼的“比”也不是数量词,但有双的意思。这两个字对得很准。同时,独角兽是麒麟,乃天上之祥物;而比目鱼是海中之品,意义相对应。况且词性平仄都很工整,是副好对。
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7、其实这其中也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期计划的问题,切忌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而要脚踏实地、从长计议。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光有长期计划还不够,还要善于将其具体化、阶段化,也就是要有短安排,从细从实,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的目标,计划好今天要完成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可以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小目标、短安排的成绩,都成为成功路上的阶梯和里程碑。
8、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由蔡元培、宋庆龄和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等出面主持丧仪活动,胡愈之成为具体操办此事的实际负责人。事隔不久,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和史良被捕事件。
9、“不坏事”就是走得端、行得正,不坏别人的事、不坏大家的事、不坏集体的事。现在机关里,有些干部名利思想作怪、价值取向错位、红眼病严重,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混淆黑白,他们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人过不去、跟心过不去。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有阳光心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与人为善。
10、★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11、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1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13、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还有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那个年龄段,鲁迅还跟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小住。鲁迅的外婆家,是在绍兴乡下,叫安桥村。这个村庄离海不远,极为偏僻。有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半。当时全村大约有三十户人家,大半姓鲁,靠种田和打鱼为生的占多数,有很少一部分人经营副业——做酒,并开一家很小的商店。鲁迅是在春天扫墓后,随母亲前去的。就是在这里,鲁迅见识了许多更新鲜的风景和玩法儿,看到听到了“社戏”。很幸运,鲁迅能有这样新奇广阔的天地。 因为鲁迅从城里来,算是远客和贵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许,减少了日常劳作的份量,尽情地陪着迅哥儿玩耍。
14、《西行漫记》从开始组织翻译到首版印制发行总共历时不到两个月。在不到一年内连续出了四版,并在香港被多次翻印,成为海内外华人争相阅读的畅销书,创造了中国出版史的奇迹。
15、大伙立刻把船靠到岸边。岸上的田地里,乌油油的,到处都是结结实实的罗汉豆。一个小伙伴喊着:“阿发,这边是你们家的,这边是六一公公家,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大家也都跳上岸,小鲁迅也紧跟着跳了上去。阿发一边跳,一边说:“让我来看看吧!”
16、有关胡愈之的许多业绩,过去只有与他一起工作过或与他较亲近的同志和朋友才有所了解,有些在公开的历史文献上是查不到的。
17、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18、1954年,胡愈之被调任国务院新成立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吴玉章共同主持文字改革工作。他请了大批语言学家从事文字改革。主要办成了以下几件大事:文字出版物均改竖排为横排,推行文字简化方案,推广普通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并将其作为识字、打字和翻译汉名的重要辅助工具。
19、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20、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1、胡愈之自1948年回到祖国解放区后,除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外,还被任命为新创办的《光明日报》总编辑和新华书店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在其主持出版总署工作的五年间,坚持出版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做了大量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
22、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23、“不多事”就是尽好本职、守好本分,看好自己的门,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越位抢球,不无事生非,做老实人不吃亏。知事晓事不多事,就会太平无事。
24、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要务好实必须务好虚。机关干部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既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一定要正确理解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
25、所谓“缓事”,是指常规性、日常性事务或者预先知道需要做的事,都是你必须做的职责内的事,类似统计报表、会议纪要、旬报月报等等,有的人往往认为这个事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以后的事,现在不用着急,以后再说,最后缓事都变成了急事,时间到了就措手不及,弄得一团糟。
26、★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7、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28、鲁迅不愿出山的原因很简单: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人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是钱玄同却反驳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29、胡愈之平时把时间抓得很紧,经常为工作废寝忘食。在新加坡时,他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要超过15小时,很少有业余娱乐活动时间,这是我亲眼所见。
30、就像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他是那样的微薄———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时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
3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2、这一年的鲁迅37岁,离他去世还有18年,但这短短的18年,却是鲁迅笑傲江湖、所向披靡的18年。
33、“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知识。”
34、章锡琛是胡愈之早期在商务编译所的同事和同乡,曾任《妇女杂志》主编,1925年因所编刊物提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而被当时守旧的商务当局辞退。胡愈之、郑振铎、吴觉农等朋友出于同情和义愤,共同集资帮助他创办《新女性》杂志。
35、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在先,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树立“不学习无以立”的意识,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搞成“两张皮”。
36、胡愈之立即担当起组织营救“七君子”的重任。他代表救国会起草发表《为沈钧儒等领袖无辜被捕紧急宣言》,发动新闻界报道各方抗议进行舆论声援,联系众多著名律师甘愿为“七君子”出庭辩护,组织“七君子”亲属探监传递信息以求监内外斗争的更好配合。由胡愈之等十余人陪同宋庆龄去苏州,亲自责问最高法院:“救国有罪无罪?如果无罪,就把七位救国领袖立即释放,如果有罪,那就把我们也一起关押起来。”
37、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38、★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9、“愈之同志性格随和,容易跟年轻人打成一片,跟他们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学习。讲起话来,家乡口音浓,别人不容易完全听懂。他用的比喻通俗,分析问题全面、深刻,所以大家爱听他的娓娓而谈。”
40、胡愈之是《世界知识》的首任实际主编,而在刊物署名的主编却是邹、胡二位的共同挚友毕云程。不久,其主编重任先后由张仲实、金仲华等人相继接替。
41、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42、《西行漫记》成功出版后,胡愈之即与许广平、郑振铎等共同商议,由复社来承办《鲁迅全集》的编印出版。经共同研究决定:王任叔、许广平、郑振铎负责编辑,胡仲持、黄幼雄负责出版发行,胡愈之、张宗麟负责总体策划和筹措资金。
43、长计划,就是说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着眼长远。俗话说得好,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有人说,机关工作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
44、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45、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46、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47、有一回,他们去邻村赵庄看戏,鲁迅日后是这样回忆的:“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48、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49、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不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进修,勤学不倦,以及十分注重念书体例。
50、全面抗战开始后,在上海濒临沦陷之际,胡愈之在1937年10月20日出版的《抗日》三日刊上发表《谨防疫病》一文指出——
51、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
5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53、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凛,始终纯美,始终涤着后来者的心。
54、郑振铎自北京来上海参加商务编译所工作后,胡愈之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帮助编辑《文学旬刊》,提倡艺术为人生。
55、风波,讲的是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这样了不得的改朝换代的国家大事,在一般乡村里惹起的,只不过是剪辫子或者留辫子的一场风波。
56、那时能作出如此惊人预见的,实为世上第一人。
5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5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59、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60、1991年出版的由胡愈之战友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d的七十年》一书中,对胡愈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贡献作了恰当的评述。我写此文,除力图全面论述胡愈之感人的文化现象外,亦有意于让更多人了解胡愈之的历史真相,只是由于功力受限,恐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61、机关干部都有自身的职能职责,要想做好工作,必须能沉下身来、静下心来、置身事中,广泛了解自身工作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成为本职工作的通才。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就是用脑子干活做事,不仅苦干实干,还要巧干会干。机关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必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点子、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要领会上级的精神、吃透书本的理论、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把握大局,多谋善断、敢于拍板决策。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知行合日积月累,就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能力,就能成为一个专家、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62、★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鲁迅名言
63、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64、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65、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66、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政之要,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大多数机关干部而言,执行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干部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提高执行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实干精神,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有健全的制度规则作保障,更要有及时反馈的“复命意识”和“划句号”的能力。
67、胡愈之在桂林时经常去国新社与青年记者们共同生活和学习,被当时社内一些20多岁的小伙子们尊称为“胡愈老”。作家兼记者谷斯范在其《文化巨星的陨落》一文中记载——
68、苏秦因为求官不成,回家后被人家看不起,他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胀,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他就用锥子狠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在读书。正是由于苏秦的勤奋,终于他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活动家。从古人的实例中我们知道了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勤奋刻苦,因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69、胡愈之为人民创建光辉业绩,从不考虑自己的名利。经常夸别人的贡献,替朋友们表功。遇有人赞扬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自从他被吸收为中共秘密d员后,他就下决心为d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一直到1984年d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要他提供个人经历的回忆资料,他才开始接受三联书店编辑周健强的采访,并在其嗣子胡序文的帮助下进行口述《我的回忆》的整理。遗憾的是,《我的回忆》尚未经他最终审订、充实、完善,就离开了人世。
70、“正像夏秋间我们必须打防疫针一样,我们现在应该赶快加强民众组织,肃清汉奸意识,同时对外表示中国抗战决心,以预防‘疫病’——妥协论与和平论的流行。”
71、少年的不幸,让鲁迅遭受了很大的心灵创伤,他到日本留学后,决定学医,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病,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72、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1928年3月,胡愈之被迫去法国留学三年。
73、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74、在南洋时,胡愈之与一些富商侨领有交情,曾帮助战后聚集在香港的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文化人筹集资金予以接济。致使有人误以为在南洋他经济上很富裕。
75、帮别人补台,当无名英雄,时间久了,大家终会认清你的为人,最后都愿意为你补台。当然,补台也不是说毫无主见的盲从,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不足,大胆提出意见,修正决策,不断完善;补台更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对涉及个人利益的小事要讲风格,至于事关原则性的问题,则要敢于“拆台”,这样的拆台恰恰是为大局更好地补台。
76、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77、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
78、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79、1937年6月11日,苏州法庭开庭审讯救国会“七君子”。12日晚,胡愈之在听取刚从苏州回来的记者和家属汇报的同时,即挥笔起草《爱国无罪听审记》。为了赶时间,他采取边写、边刻印、边送报馆发排的办法。当时身历其境的胡子婴曾有过这样的记述:“这篇稿子的头已在各报馆排校,中段在路上,尾巴还在奋笔直书。‘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看到胡先生写稿的情形,方信确有其事。”
80、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8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82、★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83、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84、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85、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86、巴金比胡愈之小8岁,早在1920年他还是一个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读书的学生时,给胡愈之写信请教有关世界语问题,胡给以热情解答,还鼓励他勤奋学习,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87、1931年,胡愈之回国后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邹韬奋和胡愈之这两位爱国知识分子很快就结交成为挚友,联手呼吁抗日救亡。
88、鲁迅少时,就读于绍兴东昌场口的“三味书屋”。有一天,寿镜吾先生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有的学生对“两头蛇”,有的学生对“九头鸟”,还有的对“八脚虫”、“四眼狗”,等等。寿先生问鲁迅,鲁迅在《尔雅》中记起了“比目鱼”,便站起来对道:“比目鱼”。寿先生连连点头赞好。
89、倘若没有掌握特点、把握规律,将会是盲目推进,不得要领,甚至事与愿违。机关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处室和岗位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想得心应手、从容应对、体现水平,就要掌握特点、把握规律。首先要正视每一件工作的个体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有针对性地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
90、★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91、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评论《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指出:“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d反动政府。”后来,李一氓曾将此事经过写成《高明的预见》一文纪念胡愈之。
92、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
93、轻重缓急是指各项工作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把最重要最紧迫的放在第一位,不太重要不太紧迫的放在第二位,依此类推,分出轻重缓急。
94、★在运动会上,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95、要同情弱者有善心,努力做到情理兼顾,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做到“自己不打倒自己,别人永远打不倒你”。
96、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
97、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98、一个人只要做到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快速地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当然,学习既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机关工作任务繁重,如何长久地保持学习激情、提高工作效率,其奥妙就是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在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互相启发促进,自然而然就会在心中不断迸发出热情的火花。
99、胡愈之的父亲胡庆皆是清末秀才,家中订有《浙江潮》《新民丛报》等多种报纸。1896年出生的胡愈之被称为“小报迷”,较早就关心国家大事,曾熟读谭嗣同的《仁学》。
100、一般来说,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却不大重视只务实而不善或不会务虚的做法,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就会陷入事无巨细、疲于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难突破和提高。
101、有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
102、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边钓虾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乐事却是看社戏了。
103、1935年5月,《新生》周刊因登载《闲话皇帝》一文触犯日本天皇,致使主编杜重远被捕。胡愈之负责与监禁中的杜保持联系,并共同向前来探监杜的东北军幕僚和将领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