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产权:按照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契约,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而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候,他的一切同时也都奉献给了集体。但这并不是说,转让之际,集体成员对财产的享有权改变了。仅是指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时候,国家才具有对财产的最初占有权。
2、正如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冰山”的下面还存在着庞大的无意识系统,卢梭也只能算是一个天才的问题提出者(“如何形成公意”“如何形成社会契约”),至于问题如何解决,那就是后人的事了。
3、哪怕是我接受了以上我所曾反驳过的一切论点,专制主义的拥护者们也还是无法前进一步的。镇压一群人与治理一个社会,这两者之间永远有着巨大的区别。即使分散着的人们一一相继地被某个个人所奴役,无论他们的人数可能有多少,我在这里就只看到一个主人和一群奴隶,我根本没有看到人民和他们的首领(这里所指责的是霍布斯的理论,可参看霍布斯《利维坦》第2部,第18章。——译注);那只是一种聚集,如果人们愿意这样称呼的话,而不是一种结合;这儿既没有公共幸福,也没有政治共同体。这个人,那怕他奴役了半个世界,也永远只是一个个人;他的利益脱离了别人的利益,就永远只是私人的利益。如果这个人归于灭亡,他的帝国也就随之分崩离析,就像一棵橡树被火焚烧之后就消解而化为一堆灰烬一样。
4、卢梭将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的社会称之为社会状态,这一概念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
5、这种袒露自己的勇气,来源于对人的自尊。他坚信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应是甸甸于上帝祭坛下的奴隶,而是一个保有自身价值的崇高生灵,人应该崇拜的不是某种传统观念和道德法则,而是他自身。卢梭在人类文化史上第一个把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到如此高度,宣告了一种新的人生观念、文学观念的诞生。这种与圣·奥古斯丁完全对立的新观念,可以用德国K·P·Morite(1757—1793的话来概括:“人应当重新认识到他是为自身而存在,他应当体会到对于所有能思维的人来说,整体是为每个个人而存在,就如同每个个人是为整体而存在一样。永远不应当把个体的人仅仅当做一个有用的生物,而应当把他看做一个自身具有特殊价值的崇高的生灵。人的精神就是一个自足白在的整体。”
6、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
7、第二等级是国王贵族,他们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通过对第三等级,也就是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资产阶级的剥削来获得资产维持其奢侈荒淫的生活。第一二阶级通过其“绝对权利”给予第三阶级无比的压迫,并且,通过类似“君权神授”的政治宣扬来达到他们垄断的目的。
8、卢梭紧张极了,心想,如果承认丝带是自己拿的,那他一定会被辞退。
9、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主要阐述的命题就是: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就是国家。
10、 聪明的读者不要惊讶,卢梭的思想并没法发生矛盾,他之所以在《论不平等》一书中评判现实的社会制度、法律总是固化和扩大不平等,而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社会联合、制定法律的目的在于对抗自然禀赋的不平等,是因为前一种情况是事实层面的,而后一种情况却是价值层面的(应该是怎么样)。
11、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2、我发现,所有一切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政治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是他们的政府的性质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1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14、黄涛老师开篇点题,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和霍布斯与洛克不同,他不称颂个体的自然权利,而将社会秩序视为一切权利的基础。这同我们以往对卢梭形象的理解或有出入。那么《社会契约论》在卢梭的写作中有什么意义呢?按他自己的说法,《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制度论》(这本书并没有完成)写作的副产品,但作为《政治制度论》的核心部分,《社会契约论》有其特殊重要性。在黄老师看来,要系统理解《社会契约论》的整体意图,需要把握该书第一卷。由此,黄教授开始以一种“字里行间”的方式阅读进入《社会契约论》第一卷。
15、主权者有什么特征呢?卢梭认为主权是不能转让和分割的。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分权学说,认为“他们把主权者变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卢梭把主权视为至高无上的意志,而行政权、外交权等都是主权的派生物,都只能服从和应用法律。
16、 更重要的是,正如《新爱洛依丝》《爱弥儿》开启了19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君主立宪政体流行的时代开辟了一条通往民主共和的小径,进而演变为20世纪的全球民主化浪潮。正如小卢梭一辈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的序言中感叹道:
17、每个政治体都有一个它所不能逾越的力量极限,并且常常是随着它的扩大而离开这个极限也就愈加遥远
18、卢梭有关于人的“自然”的设想与亚里士多德是不同的。黄老师在报告最后对此有所提及,希望能进一步解释。
19、国庆研学|回到中国最初的起点,感受祖先跳动的脉搏 HOT~
20、斯坦福大学教授戴蒙:父母如何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
21、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22、《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23、 ▲16世纪的沙龙、咖啡厅曾是人们理性讨论的场所
24、我们只需把政府视作国家之中的一个新团体就够了,政府有别于人民和主权体,是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
25、没错,答案就在《社会契约论》里,而其作者正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
26、人民永远是希望自己幸福的,但是人民自己却并不能永远都看得出什么是幸福。
27、创作背景:启蒙思想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人”的观念逐渐扎根,较之宗教神权,对“人”本身的探讨更为深刻,自然法学说的发展,契约意识的形成,无不对身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卢梭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他写下了《社会契约论》这一著作,以求唤醒人们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并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
28、Generalwill若翻译成“普遍意志”的话,实际上和康德的普遍化机制是不同的;而翻译成“公意”则掩盖了很多东西。在本讲中试图触及Generalwill形成机制的问题。黄老师认为,generalwill指的是“基于每一个人的自由意志交出来而形成的部分”,这个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
29、如果一个医生的全部医术只是鼓励病人一味地忍耐,他竟还许诺出现奇迹,那我们对这样的医生还能说什么呢?我们也知道,如果遇到坏的政府就要能忍则忍,但解决的办法是要找到一个好的政府。
30、但是,臣民对于主权者的关系却不是这样的,尽管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如果主权者没有办法确保臣民的忠诚,那末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证臣民履行规约。
31、众意与公意之间常会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意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之外!剩下的总和仍旧是公意。”(《社会契约论》P26)
32、主权权力虽然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却不可超出、也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并且人人都有权任意处置这种约定所留给自己的财富和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P30)
33、其次,转让既是毫无保留的,所以联合体也就会尽可能地完美,而每个结合者也就不会再有什么要求了。因为,假如个人保留了某些权利的话,既然个人与公众之间不能够再有任何共同的上级来裁决,而每个人在某些事情上又是自己的裁判者,那么他很快就会要求事事都如此;于是自然状态便会继续下去,而结合就必然地会变为暴政或者是空话。
34、果然,30年后,他已经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了。他的著作《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名字——卢梭,享誉欧洲。在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艾丽尔吗?”卢梭笑着说:“当然记得,她差一点儿做了我的新娘。”“当初她带给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没有好下场,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靠着亲戚们的救济艰难度日。上帝惩罚了她对你的背叛。”朋友对卢梭说。朋友本以为卢梭听到当初背叛自己的人落个悲惨下场后会感到高兴,然而卢梭却对他说:“我很难过,上帝不应该惩罚她。我这里有一些钱,请你转交给她,不要告诉她是我给的,以免她以为我在羞辱她而拒绝。”
35、它是一种公平的协议,因为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它是一种有用的协议,因为它只以全民的福祉为己任;它是一种牢固的协议,因为它以公共力量和至高权力为保证。只要臣民只服从这样的协议,他们就不是在服从任何人,而只服从他们自己的意志。
36、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便来自《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
37、凡是生于奴隶制度之下的人,都是生来作奴隶的。
38、因此人民便具有了二重性——既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法律的服从者。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民才能实现道德与社会的自由。
39、社会契约论,是一种认为国家与法形成于人们自愿转让自然权利而缔结契约的理论。
40、最后一个要素是《社会契约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卢梭整个理论框架的支点就是他的“公意”概念,即每个人从国家公民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法律,这种法律就是能够实现人们自由和平等的“合法的枷锁”。
41、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付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们的威信。
42、在卢梭那,“社会契约”、“约定”、“法律”等都和“公意”有关,这几个概念甚至可以互换。
43、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全部的区别就在于:在家庭里,父子之爱就足以报偿父亲对孩子的关怀了;但是在国家之中,首领对于他的人民既没有这种爱,于是发号施令的乐趣就取而代之。
44、(2)人类的进步导致的社会的不平等,人类的进步史同时也是人类的堕落史。
45、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
46、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他人主人的人,只不过比他人更是奴隶。
47、在《社会契约论》中,开头就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枷锁指国家,人生而自由与平等,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来建立国家,国家就是人民契约的结合体。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
48、理解了“义务”便也理解了“权利”。按照康德的说法,“权利”也应该符合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准则。卢梭说这个准则就是“约定”,即权利来自“约定”。
49、强力不构成权力,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威才有义务服从。
50、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其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51、卢梭提出国家创建的理性逻辑:人类想要生存,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可行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即国家。
52、社会契约论学说,其中以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初版、2017年再版)对自然状态以及社会契约的论述和发展,对社会契约论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并对当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都预先假设了在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这种自然状态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自由的、平等的。“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由于自然状态具有不安全性,自然法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指导人们来建立契约。人们在签订契约合同的过程中自觉转让的权利以及公共权力和意志就是国家和法律。对这类自然状态的表述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评价标准,用来衡量国家正义和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53、而卢梭的《忏悔录》向人们宣布了另一种与奥古斯丁全然对立的观念: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人的一切自然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正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使我染上了自己痛恨的一些恶习,诸如撒谎、怠惰、偷窃,等等”。当我们面对这颗揭去一切面纱的心灵时,首先看到的是孩提时代的卢梭怎样和父亲抢读一本书,以至通宵达旦,听到燕子呢喃时才难为情地睡去。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求不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美好之处吗?当他出于维护面子而不肯承认自己偷了丝带反而诬陷是女仆玛丽永后,他竟被自己的罪过折磨了长达40年之久,直至把它披露于世才获得些许良心上的安慰。这种对于过失的忏悔精神不正是人类追求善良的纯真之情吗?他也曾被欲望所俘虏,但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使他更重视感情的纯洁、深挚和持久在他的爱情生活中,特别是同华伦夫人之间那种看似奇特的关系中有着一种近乎无邪、纯洁透明、丰富而热烈的感情。这种对女性的尊重、保护、温柔和体贴,犹如一股新鲜的春风,在18世纪充满不好习气的上流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位直到老年当他用颤巍巍的嗓音哼起歌曲还会感动得流泪的诗人始终保持着对整个人类的博大深沉之爱。《忏悔录》是一个普通人内心世界的全景式展现,在这块心灵的明镜上溅有种种社会的污斑,也显不出明镜自身的纯洁。
54、他毫不客气的指出社会的种种弊病根源不在人,而在于社会制度,所以卢梭定下了写一部宏伟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制度论》的计划。
55、《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
56、《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亦为世界思想宝库中的得要经典之在书中,卢梭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角度对社会契约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皆曾把它当作福音,并在革命胜利之后参照其理论确立本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可以说书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均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57、国王根本无力为其臣民提供生计,反而是他自己的生计完全取自臣民。
58、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社会共同体好比人的身体结构,一旦人的四肢决定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身体,那么这个身体就获得了对四肢的控制。同理,一旦自然状态下的人建立了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共同体便拥有了意志,契约的内容(权利与义务)便只是针对共同体和每个人而言的——共同体(国家)保护个人安全、个人服从国家的管理。
59、卢梭于1759年开始写《社会契约论》,1762年4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其实,这本书的思想准备时期更早,1756年开始,他就计划写一部《政治制度论》,但由于要写《新爱洛绮丝》便搁置了。
60、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既不是刻在石头上,也不是刻在青铜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里,它造就国家的真正建制,并且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过时或失效时,它使其焕发活力或取而代之,使人民保持其创立制度的精神,不知不觉地用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