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格蒙特》(悲剧),1775年开始创作,1788年复印
2、歌德最后岁月忠实记录,从这里看到人生可以有多宏阔
3、德国特里尔市的马克思故居陈列着各种《共产d宣言》的最早版本
4、每一件作品都有着她的本质存有,每一个外貌都有着独立的概念,然而所有的都有同样的组成。
5、对歌德影响深刻的文学作品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相反,却是一些可以说不入流的“戏曲”“小说”等。歌德曾对清代长篇小说《好逑传》大加赞赏。他的秘书艾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记载了歌德在1927年1月31日提及他阅读《好逑传》的感受:“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6、歌德已经在朦胧的爱情中彻底沉醉了,他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但是,乐极生悲,不幸也就此发生了。因为交友不慎,歌德的朋友中竟然有几个在干着违法的勾当。当他的朋友被告上法庭,清白的歌德也没能逃过一劫。(歌德是什么人)。
7、在结束安妮特的爱情后,歌德整日里情绪动荡,身体和精神上都有些吃不消,终于在1768年7月的一个晚上,19岁的歌德突然咯血,半只脚都踏进了鬼门关,学业也就此中断。但也正是从这一年,他开始创作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浮士德》,直到64年后将他出版。
8、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
9、过去两年,我们邀请亚历山大老师,分别在河南太行山脉的天门山和四川龙门前山山脉的汉旺镇,举办了两期歌德观察课程。亚历山大老师带的观察课,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歌德观察课,他引导的人哲学观察,还深入到了“气”的层面(详见《董小蓝对亚历山大的.舒曼的采访》一文)。
10、读完书,贝蒂娜开始刻意模仿迷娘,从装束到举止:她有时会爬上房顶,有时说出谜一样的话,有时甚至还拿着短剑与匪徒搏斗……完全变成了迷娘一样的小妖精。
11、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
12、克莉斯蒂安娜不懂艺术,但她记得歌德一般是如何赞美画作的,就按照歌德的口吻来赞美那家画廊的画。贝蒂娜自以为非常了解歌德,上前打断了她:“别胡诌了,这些绘画糟糕至极!他怎么可能喜欢这些画?!”
13、法兰克人和西哥特人,与当地的原住民混血,形成现在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14、21岁时,贝蒂娜通过歌德的母亲,终于拜见到心中的男神。那年,歌德58岁。
15、不喜欢看商业经管书,但是觉得有必要高效提升认知的你
16、《在所有美好的时刻》(共机会分会会歌),1775年
17、2:学费标准:4800元(含午餐两点,学习材料费用,旅游保险)
18、我们居住在她的中间却不认识她,她不断的与我们谈话,但从不透露她的秘密;
19、跟随着主人公“浮士德”的足迹,时而人间,时而地府,时而天国,时而从现实回到往古,再从往古又返回现实。一路上,借着“浮士德”的双眼,目睹了无数或黑暗凄惨、或壮丽恢弘、或神奔鬼突,或圣洁和谐的场面。
20、歌德终其一生都不曾遗忘这份“造塔”使命。他孜孜不倦地建构着自己,并把“造塔”的过程一一记录,以示世人。托马斯·曼曾言:“歌德是最完美意义上的教育家式的人。他一生中两部纪念碑般的作品《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是教育诗篇,是人的教育培养过程的展示。”相较于我们对莎士比亚生平的一无所知,歌德的全部作品都具有自传色彩。维特、浮士德、威廉·迈斯特个个都有他的分身和影子,而《歌德谈话录》《诗与真》以及浩瀚的书信札记让歌德的形象乃至他内心生活的种种都得以“复活”。
21、歌德除了在文学上具有非常高的造诣之外,还在自然科学上拥有不俗的成就,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如他在1784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虽然法国科学家魏克—达苏对此的发现比歌德早四年,但歌德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完成这一发现的。
22、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23、《列那狐》(动物叙事诗),1794年
24、可见一个人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活在这个世上,他才能享用智慧,享受生活,享受真正的自由,不被俗世所迷眼,跳出俗世,看清俗世,就能够成为一个左右自己人生的人。
25、令人思考的是,为什么马克思的原产地德国信仰马克思的并不多?甚至共产主义的苏联都放弃了,而有的却坚守不渝?实际上,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国情的选择。事实证明,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适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和土壤;而西方的国情和土壤并不适宜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26、友人说,德国不像台湾动不动就搞民调。但是印象中报道过曾经在德国做民调问及“谁是你心目中德意志民族的伟人。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报道中排名第一的是歌德。而马克思充其量是哲学家,算是科学家吧。小敏说她曾去过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几次,故居也算是马克思的纪念馆,馆内的油画几乎全是中国油画家免费赠送的。该馆工作人员对中国访客很友好。
27、到了意大利,他专心研究自然科学,并且从事各种绘画和文学创作。在意大利的这段时间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乐园和寄托。
28、她把我安置在她里面,她也将带领我离开她,我信任她,
29、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歌德都是德意志文化史上一个难以逾越、无可比拟的人物,他属于“一次性”的天才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0、地点: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鸡冠石镇纳溪沟新雨学园
31、歌德所接触到的有关中国的书,一类是游记和报道,如《马可•波罗游记》,另一类则是中国的哲学作品,主要是儒家经典。根据歌德日记的某些记录,有学者猜测,歌德年轻的时候,在斯特拉斯堡曾读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三字经》,虽还不欣赏,但对儒家的教育主张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其晚年,则明白无误地对孔子倡导的孝道表示赞赏。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曾指出,中国道德的出发点和歌德的人类教育的出发点是相同的,特别表现在歌德开启成长小说先河的《威廉•迈斯特》中。
32、歌德,1749年8月28日生于梅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也研究自然科学,参与政治活动。
33、十几岁时,哥哥就鼓励她读歌德的作品,她很快沉醉其中,还被《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一书中的迷娘深深吸引。
34、陪伴歌德九年间,艾克曼初见偶像时感到的幸福持续不减。那么,艾克曼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歌德,值得他如此事无巨细地将其一言一行记录下来?
35、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36、“德意志”其实在古代指的是一片地区,而不是指的一个国家。
37、《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小说),始于1807年,1821年复印,增订版1829年原文
38、然而,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少数例外),都没有把一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神话到天顶之上。唯在中国是例外。西方是一种包容的民主的社会。对政治思想会像学术那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初,都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神话的极致,这也有碍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良好印象。
39、拥有智慧,掌握了智慧,还要看个人如何去使用智慧。在我们这个年代,如果把智慧使用在生活上呢?如果去争取生活上的智慧呢?其实反观我们人类,为何活得那么累,从这当中,我们就应该能发挥出自己不同常人的智慧。
40、1765年10月3日,已经16岁的歌德来到了具有“小巴黎”之称的莱比锡,在这里拉开了他大学生活的序幕。
41、单看歌德一生的成就,你肯定对这个人充满了赞美和向往,"美丽的怪物"这个词语,很恰当的形容了歌德的作为。这个词没有贬义,相反,它是来称赞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有一个说法是,他一生涉及的领域太多了,众人都惊讶于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他的容貌生的俊美,如此完美的一个人,怎么能不被别人所崇拜呢,所以有人称他为"怪物",加上他生的好看,"美丽的怪物"这个称呼就诞生了。
42、《当回报最亲爱者的时候》 (为保守秘密而作的共济会的诗歌),1816年
43、女性在歌德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年轻时喜欢淳朴、天真、阳光的女孩子,每被这样单纯的女孩吸引,就抛出优美的诗句将她们俘获。但享受了一段美妙时光之后,他就会选择逃离。这也体现了歌德天性中可怕的一面。他知道抛弃这些陷入情网的年轻女性会给她们造成痛苦,乃至一生的不幸。在当时,女性大多只能被动选择,名誉对她们尤其珍贵,曾被情人抛弃是无法洗清的污点。但是年轻的歌德在含泪而别后又会遇到新的爱情,他从没停止对女性的需要,直到80岁高龄。
44、《光学论文》(论文,2卷本), 1791年/1792年
45、咱们中国讲话,得吃一堑长一智。歌德一届大文豪,当然也不可能老当傻子。他回答说:“我要出去也不会把你踩在脚下……因为你太狡猾了,我最好跟你‘好好相处’。”
46、后来,这位姑娘把信件集结出书了,名叫《歌德与一个孩子的通信》。
47、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耐心’:创造一个内在的安静,去聆听石头告诉你‘祂的故事’。我们要准备好我们的内在去聆听。在这其中,可以帮助我们的,一个简单但又困难的做法是“描述”,这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48、世人之所以那么劳累,都是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难以得到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结婚,所以那么劳累。如果你当真拥有智慧,你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人人追求得不到的物质,我们不妨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多读书,多学习,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多提高自己的思想乃至个人的价值。
49、跟歌德、贝多芬这种大神传绯闻,出书,办沙龙,在留名这一点上,贝蒂娜的确成功了,她成了德国近代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为了纪念她,她的肖像还被印在了德国5马克纸币上。↓↓
50、显然,歌德是把自己比作普罗米修士了,他自动背负了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使命,沉浸其中,去受苦,去哭泣,去享受,去欢乐。“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51、为此,我询问了在德国居住多年的友人敏。她告诉我,砸碎马克思塑像一事没有听说过。应该不至于吧?德国人不崇拜马克思,但不至于过激到砸碎他的塑像。在中国,把他当作革命导师,敬为祖师爷。可是对德国人来说,马克思也就是个科学家。隐约记得去年新闻里报道过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一事,两天就过去了。在德国,德国人最崇拜的偶像是歌德。认为歌德是德意志民族的骄傲。
52、1778年,8岁的贝多芬师从宫廷老管风琴师H·伊登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管风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