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以德性作为根本,强调人兽之分,人无良知不如善,体现在新生道德和追求道德价值。主要有:刚正、谦耻、为善、笃学。
3、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4、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
5、仁爱: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6、 “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7、廉,是中华传统文化伦理的重要范畴。《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廉”被用来形容人品性的方正刚直、洁净清明,“廉”的主要体现就是不贪,只有不贪才能达到廉的境界。
8、这就使整体的中华人具备了,供奉祖先,遵守规矩,尊老爱幼,吃苦耐劳,信奉勤劳致富,孝敬长辈,养育晚辈,和睦兄弟姐妹邻里乡里乡亲,言行举止温和,善待他人它物,不具备攻击性和侵略性,也不进行排他性。但是强调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受侵害。从而体现的是不惹事,不怕事。
9、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
10、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我国历史颇为悠久的传统美德,常见的有陌生人跳水拯救不慎落水的受难者等。
11、因此,中华人群整体趋势是:北人南下,南人入海。
12、主题升旗仪式一直是学校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增强德育工作成效的具体举措,在d总支的指导下承办科室积极策划充分挖掘新形式,收到良好效果,并统一部署安排国旗下讲话领导,第八周主题升旗仪式由学校d总支专职副书记梁俊玉带头表率主动承担国旗下领导讲话任务。
13、长幼有序 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体现在尊老爱幼。
14、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15、提倡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16、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师生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养分,我们学校一直也很注重引导,除了在平时工作和活动中贯穿这一方面的教育外,每年重阳节前后,我们都会开展系列活动,比如走访慰问离退休老职工,组织老职工开展庆祝活动,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做好事,举行主题升旗仪式等,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校园氛围,让传统美德之树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7、 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与何香凝夫妇,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等等。
18、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
19、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20、 清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1、 首先在生活上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次在态度上要恭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的赡养,只有从深爱出发,才能有和气悦色、承顺父母之心。父母有过应当劝谏,但要注意态度,不可强违父母之意。这些道德观念对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