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移植一下,就是说,关于宗教,无论信还是不信,都可以去读,去审视,然后再结论不迟。长久没有结论也是一种结论,如我。
2、他爹叫阿瑟-麦克阿瑟,他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老阿瑟生于1845年,也就是我国鸦片战争结束后,等到美国内战,也就是1863年,18岁的老阿瑟就成了美国的内战英雄。(麦克阿瑟说过的话)。
3、有人认为,这是蒋介石报复杜鲁门多次轻蔑和冷淡他的机会。台湾方面自吹自擂说:麦克阿瑟与蒋氏的会谈内容包括“中美联合防卫台湾”以及“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台湾发的公告多半为麦克阿瑟赞美他“在共同向亚洲极权主义作斗争中的果敢领导。”
4、老阿瑟是在南北战争中的“传教岭”战斗中脱颖而出,当时南方军,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奴隶主的部队,已经占领了个重要的小山头,北方林肯的联邦军反复进攻,死活攻不下,正在大家焦虑之际,突然一支部队对山头发动了排山倒海似的大冲锋,山顶上的南军使劲抵抗,但是没多久就被灭了,当时一个小伙子高举团旗,冲锋在前,让所有北方军高级将领都看的心惊胆战目瞪狗呆,这个小伙子就是麦克阿瑟他爹。南北战争的事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这篇《一场伤亡了5%总人口的内战奠定了一个头号工业国》。
5、前段时间不是写了一篇朝鲜战争的起源嘛,大家一直在催更,这段时间央视正在演朝鲜战争的电影,很多人后台留言说博主再不写他们就要发飙了,因为看电影总是觉得很纳闷全局是什么样的,比如上甘岭,比如长津湖,美国军队到底是要去干嘛?这些问题都没有太好的解答。
6、实际上,印度的无赖表现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从独立之初就开始了。(麦克阿瑟说过的话)。
7、但是,有军装在身,有国土见证,打赢这看似普通的“群架”,就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群架的胜负,更是两军士气、战士的血性和勇气的体现。
8、“这是一种原始的但是极有效的神经战,在不了解实情的状态下,整夜不得安宁,被弄得神经过敏。”
9、麦克阿瑟有过50年的军事实践经验,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而其自身的又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凭借精妙的军事谋略和敢战敢胜的胆略,麦克阿瑟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10、“班公湖”打群架的视频终于见诸于网络。由于有师兄经常出没于班公湖,常常听他讲述与阿三打架的那些事。没错!师兄是参与者之一。
11、最后主人走后,他就变了,还是操控权势,害人害己,让主人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被葬送了。可见这样的奴才,真的对自己没有用,反而有害。
12、美国当时已经把二战绝大部分现役部队都解散送回家了,五年没打仗,新入伍的士兵连瞄准都不会,所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新兵蛋子们被送到朝鲜,连朝鲜人都打不过,一直败退,几个月就死了三千多人,如果不是当时战地医疗环境好,伤员当天就能上飞机回日本,得死上万人。所以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觉得美国是冲自己来的,但是美国国内的文官们却认为让士兵们能少最人好,他们并没有想跟中国作战。
13、如果要追溯的话,算英国苏格兰后裔。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14、1950年代,也可以被简单划分为“核时代初期”。
15、 有理由相信的是,国人在阅读那篇祷告词的时候,应该不怎么会去特别关注祷告词的第一句。因为,后面的内容才真正是大家所在意的。
16、除了强大的苏联外,亚洲各国民众的声音也不容忽略。
17、主啊,求你把我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他有足够坚强从而知道他何时软弱,他有足够的勇气能面对自己的胆怯,他在确切的失败中仍能保持坚定和自尊,他在胜利中能柔和谦卑。
18、这篇演讲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1951年4月19日被解雇后在国会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题目是《老兵不死》。这个老兵不会死,但他会安静地离去,只是悄然隐去。((Oldsoldiersneverdie,theyjustfadeaway))不禁想到了麦克阿瑟——美军五星上将,叼着玉米斗。后来,这句话被作曲家记录在五种唱片上:“老兵不死/不死/不死/他们只是静静地隐去。"
19、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承认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里,中国是唯一一个敢于做出这样承诺的国家。
20、回放是这样的:左侧是解放军,右侧是阿三部队。此时,一个使阴招的阿三士兵占据制高点位置,向解放军猛砸石头。
21、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麦克阿瑟
22、 1950年1月,鉴于美国共和d人的激烈批评,杜鲁门总统责令1委员会起草一份“68号政策报告”。报告中指出:“美国阻止任何共产主义国家对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威胁”,总统签署“同意”两字后,该报告便锁在保险柜里。
23、联合国军在1950年底,被逼退至三八线附近。
24、麦克阿瑟自信地提出,美军能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士兵们甚至能够在感恩节前回家,赶得上庆祝。
25、“今天还有某些人认为,我们当时应该封锁中国沿海,轰炸满洲基地,甚至投掷原子弹。”
26、 临终前,诸葛亮秉持着一贯的语重心长,嘱咐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陆游延续着一贯的国家至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7、当时的吉田内阁决定给与麦克阿瑟“终身国宾”的荣誉称号。为了让麦克阿瑟成为“名誉日本国民”,为他建造大型铜像等的捐款运动也在进行。于此同时东京还计划建造麦克阿瑟元帅纪念馆(也叫麦克阿瑟神社)。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就是当时的《朝日新闻》社长谷部忠,《每日新闻》社长本田亲男,大映社长野村吉三郎等各界知名人士。对于这一切,已经在美国过着退休生活的麦克阿瑟非常高兴地给与回复道: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28、在那场阅兵仪式上,他说出了著名的“感恩节攻势”。
29、“上帝安排美国人是胜利者,亚洲人是打不过美国人的,可能亚洲人腿短。”
30、7月23日,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拟于9月中旬派遣两个师的兵力在敌后登陆。”
31、然而,即便他是总统,主张也难以轻易得到政府内所有人的支撑。
32、他错误地认为,中国志愿军只是“象征性进攻”而已。
33、现代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对抗,落实到军人身上,就是武器装备的优劣和军人的技能、智力、经验和血性的比拼。班公湖的“两军群架”,只动手和脚,最多拿地上的石头为武器,这种形式的“战斗”其实比拿枪远距离射杀敌人对一个人内心的冲击更大。
34、这次不能不见了,一方面杜鲁门想在大选前沾沾仁川登陆的荣光,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情报部门已经发现二野主力9兵团也在调动,杜鲁门担心的不行,赶紧想见见麦克阿瑟,当面澄清下白宫的意思,让麦克阿瑟小心中国介入。
35、“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这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并返回美国后发表的告别演说。这句话是麦克阿瑟在一首军歌中引用的歌词:老兵永不死,虽然他已淡出舞台。此后,他继续说:“就像歌中的老将一样,一个试图追随上帝的指引去完成他的职责的老将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并消失了。"再见"!
36、他甚至在阅兵结束后乘坐飞机,要求“沿着鸭绿江飞”。
37、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
38、战争就像一个无底洞,就算美国的原子弹数量再多,也无法两边兼顾。
39、没有盟国的支持,即便挑起战争,美国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
40、麦克阿瑟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多方对他的批评和舆1击,麦克阿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他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他谴责记者不负责任的报道使自己成了恶毒的宣传工具的牺牲品。他指责华府给敌人在中国东北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从而束缚了他的手脚,这在军事上是没有先例的。他把事情的1披露给一些善意的记者。
41、 回到亲子关系,回到麦克阿瑟。重读麦克阿瑟祷告词第一句,“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42、 麦克阿瑟所写的是给一个基督徒给上帝的祷告词,而诸葛亮和陆游所写的,是一个父亲给儿子的训诫词或指令词。
43、崔茂东,李华著.毛泽东论核武器与核战争初析(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