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3、点评:花言巧语迎合他人的人,往往很少有仁爱之心。
4、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8、为人处世,不可以道听途说,也不可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关于论语的名人名言)。
9、(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0、(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1、世界音乐大师、卡瓦里歌王NusratFatehAliKhan
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4、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这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17、(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18、别忘了它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直译下来就是,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最难养的,与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不逊从;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而且孔子所言的“小人”,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19、(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2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21、这句话是说,有一天,子游向老师孔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没有从正面回到,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他说,现在人所以为的孝,就是能够供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衣食无忧,觉得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尽了子女的孝道了。但是呢,即使家里养的那些犬马,也会有人照料,也会有人喂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态度,那和喂养那些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2、(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6、(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27、(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8、(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0、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3、(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3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5、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3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7、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38、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 :孔子说:“朽木没办法雕琢成器,粪土做成的墙壁不能去掉污秽,我能把他怎样?”
4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3、(注释)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执鞭这样的低级职务,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爱好的行事吧。
44、《论语》名句积累背诵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语整理了一份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汇总,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45、(注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依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能乐天知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又从不超出规矩。
4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 孔子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评论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议论拿出来争论了了,过去了 就不要再追咎。”
49、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5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51、所以说,要看一个地方的民风是不是淳朴厚道,就要看看他们对去世的父母、对祖宗先人的态度。如果大家对待逝去的父母和祖宗先人,就像他们在世的时候一样,那这里的民风,就一定是归于厚道了。
5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着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5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4、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55、(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56、(译)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实现仁)生活在国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结交那些仁义的士人。”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8、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9、(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60、解释:君子待人和顺友善,但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虽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却是毫无原则、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6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62、(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63、(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64、(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6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6、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