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 而之前,同为温州人同姓吴的苍南霞关八十多岁渔民吴乃宜,在遭遇2006年桑美台风重创,痛失三位渔民孩子后,面对儿子留下的60多万债务,他说:人走债不灭,四年来,他却忍痛坚持喝稀饭,拖着病弱的身躯用勤劳双手結鱼网挣钱还债40多万。因此他被人们誉为“诚信老爹”,并被评为“2010年温州十大感动人物”。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做人要讲良心,儿子虽然走了,他留下的债我来还。”他虽然是一位没什么读书的老农,说的话多么简单朴实,但他的话却是最珍贵的。他用自己的艰辛行动践行道德,践行信用。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为大道至简,大道本来朴实自然。而良知就是道,就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听从良知,就是遵循道德准则。如果离开了它,不管多有文化,多高智商的人,在市场上怎么创造新奇模式,新奇手段,都会导致本末倒置。
3、 本章是道论的终结。在纷纭流变的事件丛林之中,老子所奉行的基本准则就是不滞于名而柔弱灵动,不系于物而多有奉献,对一切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是什么意思)。
4、这段文字摘取自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的《语言与世界》,大家读了以后,有何感想?
5、逻辑讲究外延性的说话方式,讲究无歧义的操作性定义,讲究能行可计算。修辞讲究微言大义,讲究隐喻和拟人,讲究概念的厚化。前者求真,后者求美,虽无内在矛盾,却常有表面冲突。(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是什么意思)。
6、那么对于“利己”的本性,是不是全然就应该去限制它呢?不可。
7、这段文字摘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大家读了以后,有何感想?
8、 “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9、1926年鲁迅写《藤野先生》时,已与藤野先生失去联系二十年,该文其实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牵挂。1931年前后,鲁迅曾托友人去仙台东北大学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结果一无所获:“藤野先生是大约三十年前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是真名实姓。该校现在已成为大学了,三四年前曾托友人去打听过,他已不在那里了。是否还在世,也不得而知。倘仍健在,已七十左右了。”(1935年6月27日致山本初枝日文信译文)——可见藤野先生确实显老,1935年其实他才六十二岁。倒推三十年,三十岁刚出头的藤野先生,在当时的周树人眼里,起码已经有四十岁了吧?
10、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为能诚信于道的“信言”本身就是最美的,不需要再追求外在的人为的华美,否则是“画蛇添足”或“拔苗助长”。追求外在华美而失信于道的“美言”,因为追求外在的美,需要用外在的华美包装自己,迷惑别人,它失去了道朴实自然的本性,所以美言不可信。言语之美不在于它外在的形式,而重要在于它内在的灵魂。“信言不美”,因为它的灵魂诚信于道,实质是美的;“美言不信”,因为它的灵魂失信于道,实质是丑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多弘扬“信言”,而抵制“美言”,促进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让“信言”之花四处绽放,处处飘香。
11、周树人眼中的藤野先生都写在《藤野先生》里了,那么藤野先生眼中的周树人又如何呢?“周様(さま,音近“仨马”)不高的个子,圆圆的脸,很聪明的样子,即使在那个时代,脸色也谈不上健康。在我担任的解剖学课上,周様(さま)认真地记着笔记,但看他刚入学时日语还难以充分表达、听了也难以理解的样子,可想而知学起来会有多辛苦……在仙台只有周様(さま)一个(清国留学生),想来应该是很寂寞的吧?但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只是在课堂上拼命地学习……不过,记得他并不是成绩出色的学生。”(《谨忆周树人様(さま)》)
12、人的局限性,更多在于看待事情会拘泥于一个层面,而道家的高明,则体现在看问题的角度。
13、“你不买中国公司生产的商品,你就是不爱国。但你是中国人,你应该爱国。所以,你应该买中国公司生产的商品”这句话,如何转变为薄概念?
14、什么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老子《道德经》最后一章里的第1句话。
15、今天就让我们从修辞学和哲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老子说的这话。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17、一个女人陷在爱情里面明知道这些话不可信,可是就是喜欢听。一辈子都听不够,愿意为这些话奉献终身。当然现在的女人就明智多了。光说漂亮话可不行了,你还有真本事。
18、于此,逆境中我们保持警惕,并不代表我们在顺境中就当心安理得的“安逸”,具备忧患意识,往往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从“宠辱若惊”向“宠辱若惊”转变,各位觉得呢?
19、藤野先生的墓,在福井县芦原町福圆寺的祖坟内。他的纪念碑,在福井市足羽公园里,是许广平女士题的字。他的纪念馆,设在了福井他的故居。2006年我旅行途中经过福井,后悔没下车去看看。不过,2007年9月25日,藤野先生的塑像来到了北京的鲁迅纪念馆,以后要看他就容易了。
20、(本文有关史实依据半泽正二郎《藤野先生のこと》,渡边襄《鲁迅の仙台时代》,均载《鲁迅と仙台》,仙台,东北大学出版会,2004年。)
21、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2、“道法自然”强调的是“常”,而“常”更讲求“度”。
23、修辞与逻辑如能兼得,自然是两全其美。可惜,理想总是难以达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意是说,作者在言辞之华美与严谨间,常常面临着权衡与抉择。严肃的作者会选择可信,牺牲美。而追求传播效果的作者,则会选择美,牺牲可信。
24、概念的厚化,就是将薄概念转变为厚概念。薄概念仅做出事实判断,厚概念则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为一体。在日常生活中,厚概念居多。在科学研究中,薄概念居多。
25、为什么?因为你不再以语言文字的美好和难听来产生情绪变化。
26、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值得相信的话都是不那么好听的,好听的话又是不值得相信的。这句话就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因为听到了好听的话就得意忘形,完全被对方所蒙蔽,这样的话很可能就是讨好和迷惑自己的,所以当听到好听的话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下,不要轻易相信。
27、《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8、 安邦保险集团原董事长吴晓晖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大美其言:“我们的华尔道夫项目投资收益将会是非常丰厚的……计划把它改造成全球顶尖的住宅,成为文化与地位的象征。……我们会把酒店部分建成超五星级的酒店,创造顶级客户体验,实现安邦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今年3月18日,温州平阳人,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晓晖被上海法院控诉:集资诈骗652亿,职务侵占100亿。
29、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0、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31、编 辑: 阿静 雪儿 河汉女
32、近来见诸报端的某些伤害无辜,报复社会事件,屡屡惊诧于世人的眼球,但他们为何如此,他们有什么诉求,我们事前甚至事后依旧不知道!没有泄愤口的社会,就好像一个不断吹大的气球,气球一旦达到期限,稍微刺激一下就会爆炸!
33、我第一次读时,就觉得王路教授行文异常啰嗦。这段文字很丑,跟美文沾不上边。
34、藤野先生回乡后,曾有人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结果却未能成功。如果此事成功,而且又是在鲁迅生前(最好是鲁迅在北京期间),那鲁迅将会是何等地高兴啊!
35、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