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汀州与粤东的客家朱氏系朱熹后裔的一派分迁去的。客家《崇正同人第谱》中记载:“文公名熹,字之晦,后改仲晦,婺源人。父松为福建政和县尉,因侨偶建州,即今建宁……今岭表(广东)朱氏皆祖文公。”
2、马来西亚孝恩集团创始人朱正华——梅县城北朱氏(朱熹的诗多表现什么和什么)。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偶成》
4、牛山木代指遭摧残的美物。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牛山之木,虽然美好,但时常遭到斧头柴刀的摧残。而树木被砍后刚长出的新芽,又被牛羊吃掉。如果对大自然任意索取,不加节制,必然会造成生态失衡。万物之间互相争斗不休,如果不保护弱者,小小的根脉岂能繁衍下去。在这里朱熹把百姓比作牛山木,他希望皇帝能抱有仁义之心,施行仁政。他提出“反躬艮其背,肃容正冠襟”,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过失,不动妄念,端正品性。
5、“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
6、 如果在商场的话,不要在货架旁边躲,不然,货架容易发生倒塌,会导致受伤。应该躲在结实的柜台旁内墙角处等地方,避开玻璃门窗和有悬挂物的地方。
7、朱子诞生于客家祖地所在的福建三明尤溪。闽北与闽西客家,历史交流频繁,可说是互为源流。所谓“福地福人居,福人居褔地”,朱子桃李天下,他到过的很多地方悉数成为文雅福地。在福建看到朱子的书法典雅俊伟,真是“阳刚之气排岳倒海,长观之能强人气骨”,结合他的许多通透清新的诗词,会感觉到朱子的大气清雅气质。字不一定如其人,但能写出这么清俊豪迈书法的人,和很多书上写的朱熹形象是迥异的。
8、迫于压力,王淮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新任,唐仲友按提前退休论处,坐着大轿,携带二百多担装满金银细软的财宝,告“老”还乡。面对朱熹的第五次弹劾,王淮下令免了朱熹浙东提举一职,同时也免了唐仲友江西提刑一职,然后又任命朱熹为江西提刑,试图造成朱熹弹劾他人为自己谋官的假象。朱熹对朝廷失望,向朝廷交了第六道弹劾奏章后,也递交了《辞免江西提刑奏状》,回到闽北潜心传道授徒。
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10、范成大和他的族祖范仲淹一样,在人品口碑上几乎没有什么瑕疵。姜夔在诗中赞他“百年无此老”,即不但横扫当世,而且至少三代人中才能出这么一位。陆游则用一个无其他人能当得起的评价,为范成大做了盖棺论定:“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知公仙去日,遗恨一毫无。”一个人能够在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恨,我们不妨试想这是种什么样的彪悍人生。
11、莫奈的《日出》——初生之阳绽放出红色的、熹微的光芒
12、"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在中国南方的村落中,这样的池塘随处可见。但到了朱熹的笔下,它却独有一种深刻的寓意。
13、答: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14、这是一座贯穿两宋,存在了200多年的私家园林。
15、儒字怎么写,人之需也。联系孔子所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朱子所处的那个偷安腐败的王朝,掌握资源的人的欲望没有任何限制,在那些时代,要么通过战争获取更多资源,要么,在马斯洛低层次的欲望中醉生梦死,战乱频仍,君王寿夭,王朝更迭。
16、朱子门人和弟子很多,依据美国陈荣捷先生的考订,共得488人。但根据《紫阳朱氏建安谱》等书记载的,超过500人。朱熹的挚友、诗人陆游在为朱熹弟子方士繇撰写的《方士繇墓志铭》一文中说道:“朱公之徒数百千人”,这虽然只是一个约数,但朱熹门人之众,由此可知。
17、东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纲;西园植姦秽,五族沉忠良。青青千里草,乘时起陆梁。当涂转凶悖,炎精遂无光。桓桓左将军,仗钺西南疆;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祀汉配彼天,出师惊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图不偏昌。晋史自帝魏,后贤盍更张,世无鲁连子,千载徒悲伤!——《感兴诗·六》
18、理论归理论,主观性太强的理论,其应用和诠释又成了另一回事。骂的人就会追根溯源,让思想家背黑锅。客名君听过一位崇尚西方理论、生活在美国的人说,“儒家成了统治者的帮凶”。看来,他们一定有更完美的学说。但是,在批判之前,儒家的四书五经都读过了么?《朱子语类》和《近思录》都读过了么?
19、 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20、朱子在这些著作中建构起来的宏大的思想体系,达到了当时世界上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公元1212年,朝廷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列为国学,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颁发给太学遵照执行。明朝建立后(1368年)以朱熹的各种集注为宗,作为朝廷科举考试取士之书。
21、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22、 书能给我带来快乐。尽管我上了三年级,作业越来越多,但我还是能从满满当当的安排中挤出一点时间陪一陪我的老朋友——书。
23、朱熹一生清贫,曾被孝宗称为“贫守道,廉退可嘉”,他当官廉洁到什么程度,“上欲奖用廉退,以励风俗”,他也都推辞。南宋朝廷文弱,官场积弊很深,朱子提的革弊和抗金建议每每受阻,所以朱子看透了,更倾向著书立说,医治思想,朱子弃官从文,而后来骂过程朱理学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也是一样的。
24、51岁时,朱熹在江西南康任地方官,他为抗灾“恐惧忧劳,顷刻无暇”,累病了。卧病中朱熹卧病中思念故友,想故友劝其莫再留恋官场,及早退隐,于是动情作了《秋日告病斋居诗》。董铢远来探望老师,朱熹写此卷以赠。现在我们看这飞扬的文采和豪迈的书法,字里行间,爱民的公心和归隐的念头矛盾交织,深刻却无奈。
25、 正是在“以诗说诗”、回到诗作本身的观念引导下,朱熹以为:“学者当兴于诗,须先去了《小序》,只将本文熟读玩味”(黎靖德80:2085)。 这里所说的“只将本文熟读玩味”,宜与《诗集传序》最后部分回答“其学之也当奈何”的段落对读。关于“学诗之大旨”,朱熹一方面对严格依循《诗》本身的特点提出要求——“本之二南”、“参之列国”、“正之于雅”、“和之于颂”;另一方面,也从“章句”、“训诂”、“讽咏”、“涵濡”等方面概括地提出了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章句和训诂,是理解任何古典经典的前提,讽咏和涵濡则更切近《诗》之为诗的本质特征。 特别是“涵濡”一词,朱熹间以“涵泳”一词代替,曾在多个地方以不同方式表达,应该说并不是《诗集传序》中独有的概念,它显然与朱熹整个《诗》学思想一脉相承。 比如,《朱子语类》中记录了这么一段对答: 问:“看诗如何?”曰:“方看得《关雎》一篇,为有疑处。”曰:“未要去讨疑处。只熟看某注得训诂字字分明,便却玩索涵泳,方有所得。若便要立议论,往往里面曲折其实未晓,只仿佛见得,便自虚说耳,恐不济事。”(黎靖德80:2088) 这段话中,“玩索涵泳”的意思,又在另两处出现: 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黎靖德80:2068) 问学者诵《诗》,每篇诵得几遍?曰:“也不曾记。只觉得熟便止。”曰:“便是不得。须是熟读了,文义都晓得了,涵泳读得百来遍,方见得那好处。那好处方出,方见得精怪……须是杀了那走作的心,方可读书。”(黎靖德80:2087) 《朱子语类》和《朱子文集》中,类似的说法亦复不少。表面看来,朱熹这里不过是在讨论读书法或读《诗》法,但其中蕴含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是《诗》的本文而非汉儒的《小序》乃是涵濡、讽咏的对象。正是在熟读玩味本文之滋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见出义理,而不是相反。本文即诗本身才是意义的直接来源。 因而,《诗集传序》对《诗大序》的曲折修正,就不仅是置“性”、“欲”于“风”、“教”之前,以及以理学悄然替换经学这两项内容。当朱熹在检验《小序》真确性的同时一再强调“讽咏”、“涵濡”,他已经把对《诗》的最终解释权不自知地交还给了每一个读《诗》者。 细究朱熹的这些言说,如钱穆所言,反映了作为一代理学家“能以文学家的眼光读《诗》”并“解脱了经学的束缚,而回归到理学家的义理”的风貌(4:61)。但以文学家的眼光读《诗》,不是朱熹的真正意图,更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无论原来用于《诗集解》的序言是由于偶然还是出于有意为之的安排,被置于今本《诗集传》之首,从这个“美丽的错误”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清宋儒朱熹从实质上改写《诗序》——无论是《大序》还是《小序》——的意图。因为这种改写,《诗经》解释传统和文学与思想史的版图发生了决定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却是通过在表面上照着汉儒继续往下讲、而实际谋求深刻变异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只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朱子这种“以诗说诗”、“玩索涵泳”的原则,也许反过来会背离他的理学原则;他对汉儒的巧妙修正乃至公然反动,也并不必然带来“性情之正”和“修齐治平”的正面结果。至于此后数百年间官方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巨大“哀荣”,就更无法让我们忽视他解《诗》的原则与他的整体思想主张之间的强烈反差了,毕竟思想史自有思想史本身的内在逻辑。
26、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灾难与防护的知识,使我懂得了自救的知识,看来只有不断地从书本汲取知识,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
27、朱熹创作《感兴诗》是受唐代诗人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陈子昂就是那位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叹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泣下”的人,其诗风骨峥嵘,气势苍茫。他所写《感遇诗》三十八首,是有感于生平的际遇,各篇所咏之事各有不同,视野宽阔,思想饱满。他在诗中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和思想情感,文辞质朴雄健,又能紧扣时事,关心民间疾苦。
28、在由胡纮杜撰、沈继祖提交的弹劾朱熹的奏章中,罗列了十大罪状对朱熹进行迫害和丑化,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冢妇不夫而孕”,最后,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
29、马来西亚孝恩集团朱兆祥一家——广东梅县城北朱氏
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想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原来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池塘,才能让池水明亮如镜。
31、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2、真正通透的哲人或思想家去世都很从容,遗言也通透霸气。王阳明病痛在船,弥留之际淡定地说:“我心光明,夫复何言!”马克思的遗言是:“真罗唆,滚开!没说够的傻瓜才有临终遗言!”
33、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34、那个年代,在北方强邻的阴影下,朝廷政经虽积弱不振,社会风气却活泼奔放。逸乐和标榜道学的气氛,弥漫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所谓“天下争言性命之学”的年代,所以我们看到讲学与从游之风盛行;当然在另一面也看到了园林诗酒之风的滥觞,士大夫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远离汉唐恢弘高远的境界,而转入园林精舍之中探求道义事理。于是在松山之麓的丁园,他们饮酒、唱酬,留下不少美谈韵事与传世之作。而在这些诗文里面,最有意思的当数朱熹和叶适的两首《东屿书房》诗。
35、林风眠 李金发 罗大佑 侯孝贤 野曼 罗九香 李惠堂 张国荣 方文山 谢宇威 何雯娜 彭于晏 李丹妮 巫漪丽 张浚生
36、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7、邱晓华·经济展望 陈兴动·川普主义 郭华榕·客家文明 余爱水·发展智慧 蓝灿辉·肠道科学 孙一冰·山歌纪录片 梅新育·一带一路 张东江·军民融合 熊志军·国企改革 李春秋·丛书编写 朱耀垠·养老养生 王建都·文化交流 邱德增·易经智慧
38、德国汉学家阿尔弗里德伏尔克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中,把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他说朱熹掌握了他那个时代的全部知识,因此与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相比毫不逊色。李约瑟则把朱熹的“理”看作是客观世界的秩序、模式和规律,称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39、我个人是很喜欢朱熹这首诗,它清新脱俗,写得极为简练,每一句又是另有深意,毕竟对于朱熹这样的思想家来说,他不可能随随便便写一首诗,只是单纯的为了抒发情感,更多的时候还是表达出了内心的一种感受,还有对于事物的看法,这也正是朱熹诗作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所以这首诗也是收录在了很多著名的诗集里,另外在我们的课本里同样也有收录。
40、其诗是说观书之后,文学创造的的美学范畴。一夜春水好像作者的文思喷发,功到自然成,千溪万流,汇入江海,能使搁浅的巨舰,像一片羽毛一样飘浮水面。如果才思枯竭,灵感不生,如水浅舟大,即使强力推移,也是徒然。
41、熊德龙 叶澄海 赖国传 刘水 缪寿良 邹锡昌 田家炳 李东生
42、 诗人看到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于是他不禁思考: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原来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43、从孩提时就好奇宇宙及万物运行规律的朱子,一生崇尚孜孜不倦地“格物致知”。他对天地人的思考,对宇宙的思考在《朱子语类》中有大量篇幅记述。他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索,让李约瑟觉着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
44、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5、 一天一首唐诗: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46、在巡视灾情的过程中,朱熹发现台州知府唐仲友的贪赃渎职已引起公愤。唐仲友是王淮的同乡兼姻亲(其弟媳是王淮之妹),“因尽得其促限催税、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仿造官会等事”。
47、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48、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鹧鸪天》
49、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50、 生活中,我也爱阅读,阅读可以培养写作灵感。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引用了朱熹诗句诗“无边光景一时新”来描写春天里自然景物焕然一新,而获得老师的好评。那看似轻描淡写的表扬,却成了我阅读的动力。通过阅读,我的文章书写也更加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阅读,让我显得有礼有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仿若翩翩君子、窈窕佳人。 阅读,还让我变得更聪明。书籍,是前人经验总结和积累。有了阅读,我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借助前人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51、方塘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于是诗人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52、相当于要求“君子”修行,抵抗各种诱惑,不越界。这是高级的智慧,也是高级的德行。朱熹自己做到了,他的很多弟子也做到了,但是对于掌握资源者和一般人、非读书人,是很难的,因为掌握资源者的越界成本或寻租成本太低,而非读书人或一般人不经教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界。
53、后世的明朝清朝,又往往把懂得这个界的人杀光了,把约束这个界的机制(如丞相制)改了。有好也有不好。但是不好的这个锅,又让朱子背了。
54、昆仑大无外,旁薄下深广。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羲皇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感兴诗·一》
55、元亨利贞,语出《周易·乾》,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宋代程颐在《易传》中说:“元者万物之始,亨者生物之通,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所以元亨能养育万事万物,利贞能成其生长。“灵根”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根基,“五性”指仁、义、礼、智、信,人只有诚心修持才能达到这种修养境界。而世人都持有私人偏见,利令智昏,只会耍小聪明,使得诚信之道昏聩不明。“林居子”指超然世外的人,修心养性的人却能静心看待事物,洞悉万物变化之理,知道天地生成之德,故能养德克己,造福于人。
56、朱熹对陈子昂的《感遇诗》很赞赏,评价其“词旨幽邃,音节号宕”。朱熹也想效仿他的诗体创作出十几首出来,可是他自认为文思匮乏,笔力微弱,老是写不出得意之作。朱熹说:“然亦恨其不精于理,而自托于仙。”陈子昂的《感遇诗》中,有几个地方是写仙佛之事。怀才不遇的陈子昂,在诗中一方面有对求仙成道的向往,另一方又斥责仙道的骗术,其矛盾的心理,一如他坎坷的人生。朱熹在刚开始创作《感兴诗》时,也假托仙道说事,总觉得诗文脱离现实,缺乏实际用处。朱熹毕竟是理学家,他的诗不是简单地抒发小我的个人情感,而是超脱自我,以宏观的眼光看世界。他的诗不像李白的浪漫情怀,不像杜甫忧国忧民,也不似李清照的多愁善感。
57、“伪学”冤案在朱熹死后九年(1209年)得以昭雪,朝廷为朱熹恢复名誉,追赠中大夫、宝谟阁学士。朱熹理学作为官方学说,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58、朱子后人保存的族谱,可以明确追溯祖先迁徙的足迹。例如根据族谱记载,广西朱氏的传承是这样的:熹公—塾公—立诚公—瞻公—贞公—念六郎—泗源—亨明(广东南海九江),亨明之后的第11世拱日公迁广西。
59、胡纮年轻“未达”时,曾到建安去拜谒过朱熹,清贫的朱熹以自己日常吃的米粥招待,胡不高兴了,觉着朱熹招待不周,认为在山里人至少得拿鸡肉和酒菜招待。“纮未达时,尝谒朱熹于建安,熹待学子惟脱粟饭,遇纮不能异也。纮不悦,语人曰:“此非人情。只鸡尊酒,山中未为乏也。”遂亡去。及是,劾赵汝愚,且诋其引用朱熹为伪学罪首。汝愚遂谪永州”。
60、丘成桐 郭华榕 邱晓华 陈兴动 黄旭华 杨伟光 蒲慕明 饶宗颐
61、 某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妈妈和爸爸一起去参观越秀区图书馆主办的“越秀家国情”主题教育展。妈妈给我逐一讲述展览板上的内容,其中一个介绍了蔡昌和蔡兴两兄弟在广州创办新大新百货公司的故事,上面提到他们是勇于创新的商人。听到这,我立刻联想到我看过的《夏商西周》历史书,里面介绍了商人的来历。在西周刚建立时,有很多商朝的遗民,他们擅长经商,而西周的人们则擅长农作。有一个县的县长让商朝遗民开始学习农作,可是他们根本学不会。县长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允许他们恢复经商。由于这些是商朝的遗民,所以人们都管他们叫“商人”。这就是“商人”的来历。我和妈妈分享了这个故事,妈妈觉得很新鲜有趣,也为我能够和她进行互动感到惊喜。我也很得意,没想到平时看过的内容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让妈妈当了一回我的听众。
62、于是客名君翻阅史料,试图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朱子,并探求他和客家的关联和影响。然后我发现,“孔子之后,一人而已”,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即使是过了800多年,不管是人生、学问、做事、管理,朱子都是一位卓越的楷模。我们今天,有了大历史观的信息条件,看人理应更清晰。
63、“二十余年,里闾安帖,无复他变,盖所以阴消而潜弭之者,皆社仓之力也”。这种模式经由朱子的学生进一步推广全国,并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今社仓落落布天下,皆本于文公”。他的创举,好比1974年创立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
64、会写词的妓女严蕊让很多历史男人怜香惜玉的保护欲和英雄感爆棚,包括很多写野史的男人,如《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的周密、《夷坚志》的洪迈、《雪舟脞语》的邵桂子、《说郛》的陶宗仪、《词林纪事》的张宗橚等。洪迈虚构了严蕊《卜算子》作诉冤情的风流艳案之后,历史的脏水开始泼向朱子。
65、黄岩:王汶(楼旗人)、丁少詹(松山丁氏)、戴许、蔡仍、丁木(松山丁氏)
66、淳熙九年(1182)秋,理学大家朱熹应邀来到丁园,夜宿东屿书房,写下:
67、 这首诗以方塘作比喻,非常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在学习时要不停地思考,保持着思维的活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智更加开阔。在我们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或许会有些“老古董”,他们就如同一潭死水,不肯接受新事物。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吸收更多新鲜的知识,这样子才能更有底气接受未知的挑战,要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不断为自己注入“活水”,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做出贡献。
68、此诗从字面上看起来是在写自己的春游观感,但你应该能想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泗水位于山东曲阜一带,那里在朱熹出生时(南宋建炎四年)早已被金国侵占,而他一生未曾有出使金国的记录,怎么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诗呢?有人猜想在朱熹生活的地方另有一条也叫“泗水”的小河,但是并无过硬的证据支持这个说法。另有很多注释者认为,朱熹是用泗水指代与此地关系最深的孔子一门,因为当年孔子在泗水一带讲学,带着弟子在泗水之滨游春,死后葬在泗水之上。子还曾经在泗水川上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东风”乃是“有教无类”轻拂万物的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则描绘了此道培育出的丰硕成果,那就是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所以这居然是一首热情讴歌圣人之道的哲理诗,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
69、说到底,其实这首诗也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70、同时期还有一位与范成大同样彪悍的大佬,也同样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好友,就是著名理学家朱熹。朱熹,字元晦,比范成大小四岁,其理学思想在后来地位很高,是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他四岁时,父亲指着太阳做启蒙教育:“此日也。”当年你我的父亲也这么教来着,你我听话地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小朱熹要比我们多问一句:“日,何所附?”看见悬在空中的太阳,会思考它是附着在什么上面才能不掉下来呢。父亲心想孺子可教,给出了当时人的标准答案:“附于天。”没想到小家伙紧接着又追问道:“天,何所附?”这下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只要你遇事多问几层“是什么”“为什么”,一般问个六七句,就可以成为哲学家。小朱熹在此展现了潜质,后来果然成为了一位推崇“格物致知”的哲学家。
71、《续近思录》最后一句话“平生自知无用,修文字小补于天地”,足见朱子的苦涩之心。
72、索引二:文化随笔(by风俗或者文化关键字)
73、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紘中。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感兴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