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然后文末就自然过渡到自己出狱后对波西仍希望见面,还告诉波西“不要害怕过去”,“重新认识彼此”。
2、爱恨之间根本就没有过孰是孰非的斗争,要有也很少:你仇恨之深之大,是如此的面面俱到,张牙舞爪。你并未意识到,一个灵魂是无法同时容纳这两种感情的。在那所精细雕刻出来的华屋中,它们无法共处一室。爱是用想象力滋养的,这使我们比自己知道的更聪慧,比自我感觉更良好,比本来的为人更高尚;这使我们能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只要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实现也以理想的关系看待理解他人。惟有精美的、精美于思的,才能供养爱。但不管什么都供养得了恨。
3、历史上没有几位艺术家像王尔德一样生前和死后都获得如此多的赞誉以及与赞誉一样多的诋毁和骂名。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惊心动魄的怪诞悲喜剧。20岁出头,他就以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等特点在伦敦社交界有了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4、1897年,出狱后的王尔德已经不是当初的大文豪了,破产,坐牢,声名狼藉,虽然这一切都是拜波西所赐,但波西还是任性地说:“如果你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尔德,那一切,都不再有趣。”
5、你会发现,tongxing之恋的浓烈与异性恋没有两样,天下爱情都一个模样,具体到个人体验和感受,却又那么独一无刻骨铭心,以至文学史上留下了数也数不清的卷帙浩繁的爱情,占了人类情感最绚烂的半壁江山,我们贪恋爱情就像弥补心上一个缺口,或者,我们挥洒爱情的亮丽就如同生命存留于世的见证。她来过,他来过,爱情来过,星星来过,月儿为之祝福,蝶儿为之旋舞,山转,水转,一生一世,成全,错过,疾如流星,留下了一阕又一阕情感的咏叹调……(王尔德自深深处)。
6、摆脱诱惑的方法就是臣服于它。摘自《道林·格雷的画像》。
7、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对艺术家所适合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准确的反思:足够的独处时间,不被俗务所扰,几个精神上相互理解的好友。他几次三番提到,由于阿尔弗莱德的介入,他作为艺术家的生活几乎被毁掉了。旅馆里那些灵感来访的午后,阿尔弗莱德从中饭赖到晚饭,喋喋不休谈论无聊话题,与王尔德一同出入豪华餐厅,在佳肴美酒和王尔德名望的光环中得意忘形。然而即便王尔德因阿尔弗莱德而入狱,即便《自深深处》中充斥着痛定思痛的言辞,王尔德出狱后仍然与阿尔弗莱德重叙旧情,这与其说是爱情的坚韧,毋宁说是艺术家在旧日习惯面前的败退。
8、所谓智慧,不过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清的东西,看重一点。 ——聂晓阳《红尘中最美的重逢》
9、“假如因为受到惩罚而羞愧,那惩罚受了就跟从来没受过一样。”“不因为受过惩罚而羞愧,是必须首先达到的境界之为了我自己能臻于完美,也因为我是如此的不完美。”(王尔德自深深处)。
10、1895年,41岁的王尔德已名震英国,风头正劲,因与友人波西的关系被波西之父诉诸公堂,在狱中,王尔德写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简”,独白式的文字透露着他与波西的感情,恨意中夹杂着爱与温柔。
11、让我们来逐一领略恋爱中的王尔德的喃喃絮语———这个写出了《夜莺与玫瑰》如此美丽又哀伤不已的童话王子,他的内心世界图景吧。
12、遇到波西,落得妻离子散,牢狱之灾,落魄至死的下场。
13、王尔德的美学目标:让激情和直接冲动融合为更巨大的整体。他认为现代艺术追求的真正目标是强度而非广度。我们时代的艺术已无须关注类型,需要重视的是例外。他认为他的作品肯定要融进某物,它们或许是词语之间达到的更充分的和谐,更丰富的节奏,更奇特的颜色效果,更简单的架构顺序——总而言之,呈现的是某种美学品质。我们再次想到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14、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15、想到的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美丑善恶也在他的审美视线里属同等位置,它们是互相陪衬、映照的,又好像生活中高低音的起伏,组成生活的大合奏。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家也在把旧的道理审美重置于新的视线下重估,常常更新我们的目光。
16、还有5%的人,他们更多地会去关心周遭,他们竭尽全力去掌握知识,传递观念和价值观,用自身的影响力,去一点一点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留下些什么。
17、洞悉大自然的纯粹、领悟原生态的悲欢。聆听依晨老师品读诗经,感知天地自然的勃勃生机。
18、艺术家个人命运的苦难往往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艺术成就。他写于1897的《自深深处》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是一封长长的狱中情书,他去世5年之后该信才被部分出版,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它愈发彰显出自己独特的美与艺术魅力。
19、爱,始于自我欺骗,终于欺骗他人,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恋爱总是以自欺开始,以欺人结束。
20、这个世界上,95%的人,都是在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追求朴素寻常的幸福。
21、这个写给害自己入狱的基友的书信,如果换成我写可能就是这么个样子:
22、 信中他悉数波西对自己的暴戾自私,挥霍无度,在波西身上,王尔德不仅仅沉迷于两人之间的爱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用他炙热无私的爱画地为牢,最终可谓是散尽家财,把自己的一切撕得粉碎。说到底,王尔德仍旧爱着波西,他在幽暗的炼狱深处奉上一纸情书,只为告诉昔日情人自己一直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话语:“除了爱你,别无他想。”就像信的开篇写道:“经过长久的、毫无结果的等待之后,我决定还是由我写信给你”。因此不论信中如何对波西怨言、指责和控诉,一切的一切只集中到一点——
23、这是一封寄自炼狱的万言情书。怀情者王尔德对薄情者道格拉斯,即信中的波西时而涕泣软语,时而怨愤怒斥。最终在神启的慰藉和艺术的美好的双重感召下,怀情者超越世情走向了救赎的平静。《自深深处》写于一八九七年一月至三月,是王尔德出狱前四个月所写,也是王尔德的最后一部散文作品。通过这封信的书写,王尔德似乎大彻大悟了。实际上,出狱后仅三年,即一九〇〇年十一月,年仅四十六岁的王尔德便永别人世。一九〇五年该信部分出版,直到一九六二年该信才全文发表。
24、所有伟大的想法都是危险的。摘自《自深深处》。
25、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在狱中给波西写下一封文学史上著名的长信,信中不仅仅是痛斥了波西的种种不是,更让我着迷的是他对耶稣、爱恨以及文学的见解和剖析。
26、你可知道:你若受苦我也一样受苦;你若哭泣我也泪水纵横;你若身陷奴役之屋受人唾弃,我会强忍悲伤再建筑一屋当作宝库,将别人不给你的东西上百倍地置放屋内,等你到来,为你疗伤。
27、没遇到波西,王尔德事业如日中天,财富可观,地位显赫,妻儿俱在。
28、对波西,关切,体谅,企盼,鼓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有,皆因对方的不确定啊,十一个月对方只字未复,杳无音讯……王尔德心心念念,期盼着出狱后的相见,反反复复,心头演绎诸多见面的每个细节,细腻得无以复加的情思,受伤的心的裂口,朝阳新生的笑意,这就是爱呵,所有爱恨纠葛与怨终抛一边,唯交给你捧给你的是心的柔软,拿去吧,任你处置,虽然它可能还为你所伤……
29、他短暂一生精彩无比却充满波折。1895年因与同性恋人的关系而入狱,在狱中两年间受尽磨难,但仍旧坚持在狱中断续写就给情人波西的一封动人长信,即其死后五年得以发表的《自深深处》。
30、但我更隐约有种感觉是他还是迷恋波西的一些东西,所以无法割舍,是自身面临深渊而不退,而并非如他所说的那种被动。或者,他自己也未意识到这点吧。
31、唉,爱张爱玲曾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似乎是胡兰成给她的爱的体悟。我们会说不喜欢,如果一份爱让你感觉屈辱,再三放低姿态去迎合,这显然已不太正常了,这种扭曲的爱让个人一寸一寸退守,任外来力量吞噬自己,倘若爱不能成全让双方变得更好,不要也罢!但明明,她的退守不也正在生成一个“新我”吗,虽然是以残损为代价。世间自有痴情种,外人又如何能解这种要与对方齿轮般锋利地咬合的执念呢?汤显祖在《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唉唉唉,问世间情为何物?
32、《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于1890年7月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
33、同样,与之相连的另一个主题,是王尔德与文学的痴缠,他宣称:“我一生对文学的朝拜顶礼不是漫无目的,也不是一无所成的,我已让自己成为:声音和音节的吝啬者,正如迈达斯对他的钱币一样。”
34、那么,道格拉斯,真的深爱王尔德吗?王尔德也曾经这样问。他相信,或他希望,道格拉斯,是爱自己的,只是,他对王尔德的爱,远远比不了他对父亲的恨意。王尔德认为,自己不过是道格拉斯父子冲突的一个中间场域,尴尬,无地自处。道格拉斯欲和王尔德“结盟”对付生父,最终没成想被生父力挽狂澜,反而使王尔德锒铛入狱。从万人敬仰的艺术家,刹那间沦为阶下囚,王尔德心如死灰,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入狱期间,道格拉斯,从未写过信,也从未表示过对王尔德的歉疚、爱意和想念。
35、 心是用来碎的,而爱的目的就是爱,不多也不少。王尔德短暂的一生精彩无比却充满波折。有开始、荣耀、低徊、高潮、结局,已经圆满。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文学史来说,他已经实现自我完成,他将自己的名字“OscarWilde”亲手镌刻在文学纪念碑上。
36、重拾阅读习惯后,为了走出舒适区,快速建立一个广博全面的知识体系,选择社科类,跨行业的入门科普,更多。文艺,文学类刻意减少。
37、王尔德堕落后的忏悔录是血泪之书。令人惊异转而心安的是,王尔德恃才自傲,这仅是人事关系或从俗世价值上,他又极其谦卑,那是对艺术女神和对无限完美的追求。王尔德痛心的忏悔使我们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王尔德说:“在真理面前,我给予虚假和真实同等的地位,我所展示的真和假仅是智力存在的两种形式。”是的,虚假也是人性真实的展现,为何不在描摹人类的图纸上给它一席之地。
38、《快乐王子》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39、本书是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狱中情笺,也是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最为美妙的一部作品。1897年,王尔德在狱中断断续续给恋人写下这封长信,信中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娓娓叙情,反思了他与恋人的关系,也谈到了诸如艺术、人生、宗教的话题,于痛苦中窥见苦难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
40、朱纯深的翻译真的很好,译到精彩之处,让人有时候甚至忍不住往后翻看原文,究竟是什么样的原文才会让译文变得如此精彩。自深深处读后感2名人多是非。著名的文学家,牵扯的是非更不少。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剧作家、诗人、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身上,也背负着一桩轰动一时的事件:他与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AlfredDouglas)的同性性行为,曾被后者的父亲公之于众,大加鞭挞,以至于对簿公堂,最后王尔德被判处入狱服刑,饱受世人冷眼。而出狱后不久,王尔德便辞世了。
41、的确,许多现代性艺术确实少了严肃性,它们轻盈、俏皮、甜腻、小家碧玉,嬉皮、玩笑、逗乐、小确幸,蜻蜓点水般来来去去,不会深深撼动你,它们不是正餐,它们是艺术的甜点,不是让人们拿来充饥的,而是酒足饭饱后小小的精神需求和补足,一句话,千分之额外点缀的一笔……现代性将悲剧的肃穆抹杀掉,附上大众娱乐的形式,然而世界某些深沉之处的受众毕竟是小众群体。现代性将高贵的道德、文化素养及价值审美局限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
42、从某方面看,阴差阳错,王尔德是卷入这场不良家庭关系的牺牲品,也是他飞蛾扑火的理想使然的命运,最终,这个向美利坚海关宣称“我没有什么可以申报,除了我的才华”的傲世狂才,世上最亮的一颗星星黯然陨落。
43、世上有两种比较可怜,一种是有自知之明,一种是没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会觉得世人如草,感叹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没有自知之明的不认为自己可怜,只不过别人会觉得他可怜,那种人通常一如井底之蛙般的望天大笑,这天地也不过是几尺的方圆,尽在我掌握之中,却不知道天地之大,绝非他能管中窥测。——墨武《纨绔才子》
44、在伦敦的王尔德纪念碑上,只有这样一句:“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我想是他一生最好的诠释吧。
45、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因为在你生命所处的那个时候,所作所为不过是撒种入土罢了,而我生命所处的,却正是一切都在收成归仓的季节。摘自《自深深处》。
46、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前往巴黎。次年,他与波西复合,同游意大利,但最终分开。
47、我也明白为什么如此多的文青们爱引用王尔德的句段,他的比喻大段大段,新奇,别致,他写散文,一定浪漫得美不胜收。
48、1895年,王尔德与同性情人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对簿公堂,被判入狱,身败名裂。
49、有人说这是王尔德为爱痴狂的圣母情结,他喜欢波西这种甜美、单纯、脆弱的少年感,所以一次次妥协,绝交,和好,绝交,周而复始。这就是诗人为美而死的悲剧,是浪漫主义的根源,是罪恶,是开脱,是鲜血,是车轮过后深深的辄印,是丘比特的箭,是危险的信息,是古堡外围的酒藤,是无尽的沉沦,是遗失的信,是麦田,是生,是死亡,是遍布雾气的沼泽,是枯死,是新生……是的,王尔德最后的死亡为唯美主义留下了最后一曲挽歌,从此,唯美主义烟消云散。
50、我们都在阴沟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摘自《温夫人的扇子》。
51、他的很多想法,可能就是我烦躁无解之际,随手翻开,灵光一现的“答案之书”。
52、我在王尔德的书中感受不到罗斯对他的爱,电影里是有的,我也希望有,不然王尔德太悲哀了。同他自己描述的一样悲怆。
53、为什么我们在爱情中预感到毁灭还是会迎向毁灭?怀揣一丝甜蜜的侥幸期待?不,爱,因机遇的稀缺,是让你感觉这世界与他/她才能发生独一无二的爱的联系,是你对爱而生的美丽憧憬,才饥渴地敞开自己、去拥抱?爱情肯定与美相关,与对美的渴望和期待相关。所以,它有时甚至并不需要对方的应和,它只需为美的理念和形式而生。
54、王尔德彻底原谅波西了,他宽慰他,渴望他的回信,细微的语言流淌着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这已经解释了为什么王尔德出狱后还是愿意选择与波西同居……他无法拒绝,即便已是如此放低姿态的爱。张爱玲说:“见了你,我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期待出狱后与对方见面时该有的样子,时有落花至,自是有情痴。
55、不见得是作者文笔一般,因为像但丁,莎士比亚等享誉文坛的优美诗歌,虽然文采斐然,但要达到较为还原和完整的理解和品悟,仍然不是易事。
56、比起任务,我其实很享受,那些被其他人创造出的优美文字,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的文字,真的都是有灵的。
57、可是,他写下的文字,总是能用一种,淡泊,洒脱,宽广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鸿沟,去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即使外界早已狂风骤雨,依然能守护好自己的心和本性。
58、唉唉唉……读得人荡气回肠又肝肠寸断,文学精神里是一种大爱,它想承担起所有人类罪恶,希望感化他人润泽心扉让全世界获得救赎,这一点,跟宗教的意义类同,这是支撑它存在的信念———我们在爱里涤净污垢,心灵得到升华。文学还从众多关系中呼唤人之个性和人格之独立,让我们发现自身和周围的人性之恶,人性之善,还原人性的复杂,还带我们感受万物的趣味性……它负重前行,因为人性常是一根曲木。
59、《自私的巨人》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讲述了自私的巨人从自私变得慷慨,最终在上帝的指引下走入了天堂故事温馨感人。
60、波西离开王尔德后,结婚生子,开始过着正常人的生活,1945年去世。王尔德去世多年后,波西曾写过一首诗:
61、 《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1892年又译《温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62、意图集: 《笔秆子、画笔和毒药 》 《身为艺术家的评论者》
63、互动福利丨游学护照 丨科普竞赛丨我的书房故事征集
64、有人说,这是“弑父”的投射,波西把对父亲的愤怒与仇恨部份投射给了大他17岁的王尔德。的确,波西有时就像在如父如恩的王尔德怀里撒娇、放纵、耍蛮、玩火,火势燃起,他跑得无影无踪,爱着的王尔德抹着眼泪,倾家荡产为其善后。我想王尔德并不过份责备波西,责备后又周而复始的原谅,原谅,再原谅……与其说他仍然期待一个美丽的人会有一颗善心,不如说王尔德正过份信任艺术教化的效用,或者他心有所知不能完美,但他仍痛苦地闭上眼睛仍要那份完美,他上了唯美主义的当?他中了唯美主义的毒?他自造了一道悬崖去跳,你我无能施救?
65、阅读本就不该有功利心,本就是一件出于喜好的自由消遣和放松。
66、比起道德宗教,王尔德更信赖的是内心精神的秘密,艺术家由此创造的符号。是的,各种千奇百怪或普通的人世景象,及喜怒哀乐的心灵景象都是写作素材,艺术家的工作是在此炼炉里提炼出美与崇高。至于道德,王尔德说,“人的道德生活只是艺术家创作主题的一部分,但艺术家的道德在于完美地运用不完美的素材。”
67、世上有两种比较可怜,一种是有自知之明,一种是没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会觉得世人如草,感叹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没有自知之明的不认为自己可怜,只不过别人会觉得他可怜,那种人通常一如井底之蛙般的望天大笑,这天地也不过是几尺的方圆,尽在我掌握之中,却不知道天地之大,绝非他能管中窥测。——墨武《纨绔才子》
68、多可惜呀!一个全然理解爱的内涵的人,他过量的气度包容了另一个不懂爱的人的恶趣味,往往成了纵容的悲剧,这种例子不少,父母于孩子,深爱的不能自拔的一方,他们无限地退守,退守……直至失去最后一寸立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