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武老师把狄更斯小说世界展现给我们,枝繁叶茂、丰丰富富,不仅有细密的小说文本的叙说,更有对文本深度的解读,这种解读是一种真正的对话,调动了自己生命的体验,抵达作者的时代、社会、童年经历和心路历程,触摸作者的时代苦难、灵魂痛楚及其抒写笔迹,传递出狄更斯小说的独特思想和艺术魅力,精彩纷呈,新意叠出。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朋友们分享一下。(狄更斯小说)。
2、别名:狄更斯、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狄更斯小说)。
3、 这是一所不太宽敞的房子,人们走来走去,大人的说话声和婴儿的哭泣声,在屋子里回荡,发出嗡嗡的回音。狄更斯的小说,很擅长用细腻生动的笔致,描写人物的脸部表情以及手和腿的活动。后来研究狄更斯的学者说:这是因为屋子太小,家庭成员挤在一起,使得孩子的视野十分局限,只看到大人们放大了的脸部与四肢。从心理学上说,孩子最早的视觉印象,将会保留一生,并时常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瞬间再现。
4、塞缪尔·劳伦斯为狄更斯创作的肖像(1842)
5、主人公从7岁到35岁每个阶段的选择,他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至今都没有过时!
6、克里夫顿·费迪曼 约翰·S.梅杰著,马骏娥译
7、1812年2月7日,英国南部海港名城朴次茅斯,一所陈旧的砖屋里,诞下一个小生命。他就是后来英国文坛巨匠狄更斯。狄更斯这样写道:我诞生的时候,正巧是星期五的午夜,时钟直直地指在12点的位置。保姆和女邻居都说,孩子在这个时辰出生,命中多难,还具有看见鬼魂的禀赋。
8、《人鬼交易》是狄更斯1843至1848年创作的圣诞故事系列中的最后一部。
9、《炉边蟋蟀》是狄更斯在1845年圣诞节发表的中篇小说,副标题是“家的童话”。
10、 狄更斯不缺少激情,但缺少快乐。童年的不幸遭遇(他的作品里有多少流浪儿啊!)一直缠绕着他,显而易见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的作品微妙地反映了他的激情和不幸,还带着愧疚的感觉。狄更斯的深度随着年岁一起增长。相比之下,《匹克威克外传》调子还是轻松的(虽然也有舰队监狱的场景),《小杜丽》的情绪就是痛苦的,而去世前没写完《埃德温·德鲁德之谜》更是一本低沉而晦暗的书。“快乐的文坛圣诞老人”这一提法让读者更难看到狄更斯的完整面目。
11、《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 1864年-1865年
12、狄更斯也曾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有一个极度不幸的童年,别人坑爹,他被爹坑。
13、入选BBC票选最伟大英国百部小说第四名!豆瓣评分1!直到今天,还在不停被翻拍成各种影视剧!
14、这是一篇喜气洋洋的作品,贯穿着宽恕仁慈、克己助人、弃恶从善等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传的圣诞精神。
15、让我们回到十九世纪的英国,和尼古拉斯·尼克贝一同成长。
16、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
17、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
18、《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19、《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 未完成,1870年
20、和《雾都孤儿》广泛的传唱度相比,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颗遗珠,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当时社会下的教育现状。虽然它没有名声大噪,但因为故事针砭时弊又不乏风趣,因此一直是舞台剧改编的热门,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共鸣和夺目的光彩。
21、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22、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
23、尤其是当下大家都很艰难的时代,小编觉得这书属于不读不行的那种!
24、首先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功利主义社会充满愤懑,工业社会追求绝对的个人利益和社会财富,而狄更斯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与此相反,他认为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并不是看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利,而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拥有人类真正的情感,英国工业社会背景下人类变成了机器,缺乏了对人的公正、仁慈和爱,是可悲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狄更斯的小说是在写这个时代的苦难,他的“艰难时世”,幽闭的“雾都”,“济贫院”、“贼窟”,“凄凉院”,是这个时代的“失乐园”——地狱,在这里无论是底层的流浪儿,还是资本家庞德贝、董贝,还是大贵族艾弗里蒙地侯爵,他们都是生活和精神上的“孤儿”,接受着时代的酷刑。
25、最后,小编忍不住想说,此生一定要读狄更斯!
26、四月号的《布莱克伍德杂志》登了几篇很有趣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向狄更斯进一言》。该文的作者马古指责这位小说大家的晚期作品同他早期小说的高标准相比,显然是倒退了。对狄更斯晚期作品的诸如此类的抱怨,这已不是第一次,至于我们,承认这是公正的,并希一度非常幽默的作家诚恳地接受这一批评,按望评论者提出的劝告去做。评论者劝他“把笔放一些时,在自己的领域内收集适合的素材,不要涉足自己不熟悉的地盘,等到完全成熟,再以他原来的自然、幽默、生动、感伤的风格把经过他卓越的观察能力所获致的结果描绘出来”。我们读狄更斯的晚期作品所得到的印象正是约翰逊博士对约翰·威斯利的讲道所得到的印象。当别人问约翰逊博士有何看法时,这位词典学家回答说:
27、作为英国近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能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伟大作家,狄更斯素有“英国小说之王”的美誉。在近38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立足于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环境,从人们所遭受的困境出发进行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重大问题,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他的作品销售量仅次于《圣经》,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学遗产。
28、人们在提及狄更斯的父亲时,总用玩世不恭、挥霍无度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他,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有老狄更斯对儿子的影响与引导,也许就不会有一颗文学巨星的升起。
29、托比是一个勤杂工,他天天待在教堂外面,只盼着能替人跑个腿,赚几便士。他已年届身材瘦弱,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强壮而有力量,不管干什么他总是一路小跑,别人都叫他“托小跑”,虽然他跑起来并不比别人走路快,但他一直保持乐观,相信自己不是吃白饭的。
30、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19世纪的英国属于两个人:维多利亚女王和狄更斯。
31、②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