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2、我的老家在农村。每逢假期,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回去探望长辈,走走亲戚。外婆家有许多趣事,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3、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 )山溪像( )一样平静。( )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suì)了,草地上蹦跳着( )和( )。
4、《绝句》作者( )( )代,( )( )江 山 丽,( )( )花草香。泥融( )燕子,沙暖( )鸳鸯。
5、②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所以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 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儿摆布。
6、本册教材力求通过安排这些语文要素,发挥桥梁的作用,促进学生阶段性的成长。
7、教材重视提升三年级学生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编排了辨析词语搭配的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词语搭配的限制条件,以便在书面表达时能够准确搭配;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让学生练习在引语前增加描写动作的提示语;第八单元语文园地让学生练习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摹情态。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质量。
8、“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9、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10、这句话选自__________,全文写了火烧云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火烧云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____________之情。
11、(点 评)小作者观察很有序,从远到近,细致地描述了鸡冠花的外观。灵动的语言,展现了鸡冠花勃勃的生机。结尾处点明中心,表达了自己对鸡冠花的喜爱之情。
12、()。马是跪(gui)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3、一会儿,天空出现____________,马头________,马尾________……忽然又来了____________。那条狗十分______________,在向前跑……接着又来了______________,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____________。
14、三年级上册已经编排了“改正”“增补”“删除”等修改符号的练习。本册在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又编排了“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的练习,并在第七单元、第八单元习作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15、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1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兰亭序》
17、耀(yào)庆(qìng)盼(pàn)叠(dié)歉(qiàn)
18、细心观察产业界中那些自大的维持不变的独断的恐龙之因此一夕倒下的原因。
19、陶罐和铁罐:这篇( )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 )自恃( ),瞧不起(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 ),铁罐却( ),不复存在。表现铁罐的( )、( )和陶罐的( )、( )、( )的品格。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 ),要善于( ),正视( ),( ),( ) 。
20、教材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对习惯,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提高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素养。比如,《春游去哪儿玩》中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中要求学生对不同观点给予充分的包容与尊重,不轻易否定别人。
21、第三单元专门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选编了一组课文。《纸的发明》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强调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赵州桥》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名片”。教材力求通过本组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产生文化自豪感。
22、独(独自) 异(异乡) 佳(佳节) 欧(欧洲)
23、教材多次提示学生与他人交流习作,增强学生书面表达的读者意识。比如,《看图画,写一写》中引导学生与同学交换习作阅读并互相评价;《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中建议学生将习作拿给被写的人阅读,听取意见。
24、◇“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25、薄 báo(薄片) bó(薄利) bò(薄荷)
26、《守株待兔》作者( )( )代,宋人有( )( )。田中有株。( )走触株,( )。因释(shì)其未(l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