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晕轮效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认知障碍,在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方面,往往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片面地给某人如何如何的评价。这是不公平的,于人于己都不是什么好事。
2、那么,普希金是如何因她而死的呢?在很长一段时间,网上有种讹传:
3、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4、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d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d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d理想的忠贞不渝。
5、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随伯父去彼得堡,考入设在彼得堡近郊的、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皇村学校。
6、 阿赫玛托娃还在《普希金与涅瓦河之滨》一文中,详尽记述了曾苦苦寻找十二月d人埋葬地的普希金:“对十二月d人的想念,也就是对他们的命运和他们的死亡的思虑无休止地折磨着普希金……普希金毫无疑问在以此痛苦谴责尼古拉一世……在《波尔塔瓦》草稿上画有绞刑架的上方,普希金写道:‘我也有可能像个侍从丑角’,而在致乌沙科娃的诗中——‘假如我被绞死,您可为我叹息?’他仿佛把自己也算作12月14日的牺牲者了。他觉得,涅瓦河之滨的无名墓,几乎就应该是他本人的坟墓……”
7、莫斯科到西伯利亚,相距近6000公里。沃尔康斯卡娅历尽千辛万苦,行走了一年多才终于见到丈夫。她用法文在日记中写道:“谢尔盖向我扑来,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我突然听见一阵镣铐的声音。他那双高贵的脚竟然戴上了镣铐!我突然理解到他的痛苦,他的孤独,他的愤怒。我跪倒在丈夫面前,亲吻这一堆冰凉的镣铐,好久好久才站起来亲吻我的丈夫。”
8、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一个明智的管理者,对人对事都应保持平常心,给自己和他人留一个适应定位,从而切实防止思维误区的出现。其次,对事前得到的各种信息,管理者须作理性分析,不可偏听偏信,轻易下结论,需要在过程中慢慢了解,以避免光环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
9、1836年8月21日,离决斗死亡只有五个月零八天,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普希金心头萦绕着不祥的预感,写下抒情名篇《纪念碑》:
10、▵涅瓦大街一角坐落着一间“文学咖啡馆”,普希金正是从这里喝完最后一杯咖啡,直接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
11、 我38岁时在长篇诗论《我的诗经》里写道:“我今年38岁,正是普希金死去的那个年龄。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双重使命:不仅为自己,还要接替另一个人活下去。我要把普希金没来得及写的诗全部写出来。包括他那些还没来得及开始或完成的爱。我正在把虚拟中的普希金的下半辈子变成现实。这也是我的下半辈子:与另一个活着的死者同在。”
12、王小波在《我的师承》中说,查良铮译的《青铜骑士》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
13、这悬崖边不断破裂的爱,因为不忍停下的足步而坍塌。忘了他吧,眼泪只会弄湿翅膀,只要心灵足够宽广,其实随时都可以飞翔,即使这颗心早已坠落深伤。
14、第一个赶到西伯利亚的是沃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她是彼得堡无人不知的美人,普希金和大诗人涅克拉索夫心中的偶像。她温柔而博学,精通五门外语,并且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她追随丈夫去西伯利亚的那一天,数百人为她举行送行晚会,普希金当场为她写下诗歌《波尔塔瓦》:
15、在皇村学校学习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d人丘赫尔伯凯等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他的诗歌才华在这时开始显露出来。
16、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疼痛,并且倾听到他们伤口的倾诉。他们不是为展览伤口而存在的,却无意间展示了站在苦难的对立面的自己。这是从普希金开始就一直得到保持的诗人的立场。俄罗斯诗人,可以被自己的时代打倒,却无愧于更为久远的历史。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诗歌传统吧?他们可以把被封杀的伤口带进坟墓里,也不会像宫廷乐师那样虚伪地歌功颂德。
17、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学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18、“知己”型就不说了。“知彼”型即强弱配的夫妻们才是生活中的常态。往往是强的一方将伴侣看得明明白白,洞若观火;而弱的一方看伴侣,常常是云山雾罩,“不识庐山真面目”。
19、第一个被西伯利亚的苦寒折磨死的贵族女人是穆拉维约娃。21岁的穆拉维约娃也像天使一样美丽而圣洁。她和丈夫仅仅结婚三个月。她事先没有写信告诉丈夫自己的决定,当她突然出现在丈夫面前时,穆拉维约夫上尉惊呆了。他看到妻子虽然经过了一年多的颠沛跋涉,但还是那样的雍容华贵,那样的优雅迷人。他跪下来,亲吻妻子的双手,亲吻妻子特意为久别重逢而戴在头上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小黄花。他劝妻子回莫斯科去。
20、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列队行进到枢密院广场,齐声高呼口号:“拒绝宣誓!拒绝效忠!宪法万岁!民主万岁!”他们向围观的市民宣读《致俄国人民书》和《俄罗斯共和国宪章》,要求新沙皇尼古拉废除极权专制和农奴制度,建立俄罗斯共和国。
21、普希金因决斗而死,似乎是没什么疑问了,但后世盛传,普希金之死是沙皇尼古拉一世蓄意策划的谋杀事件:沙皇故意听任丹特士追求普希金的妻子,进而激怒普希金,使其与丹特士决斗,最终通过丹特士的手除掉了他的眼中钉普希金。
22、 1816年,诗人曾召集叔叔进行第一次对抗 。原因是当普希金爱上年轻的洛萨科娃(Loshakova)是,叔叔称年轻的亚历山大(Alexander)的鼻子下垂,而且,他爱的那个姑娘也远非美人。就是这样,让普希金大发雷霆。作为侄子的普希金立刻向叔叔发起决斗挑战。但是最后,争吵被悄悄地解决了。
23、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24、普希金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