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同商定家庭事务,各自打理生活圈子,冷静对待琐碎
2、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家训格言20字)。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我分享一些励志家风家训格言给你们,欢迎阅读。关于励志家风家训格言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4、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5、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7、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8、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9、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10、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1、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
12、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3、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14、(聊天的好处)(1)排遣寂寞。事实证明,长期独居的人,患孤独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高。有空儿到左邻右舍或老朋友家里坐坐侃侃,倾诉“肺腑之言”,对调节情绪、开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大有益处。(2)祛病强身。走亲串门,寻朋访友,少不了步庭院、登楼梯,活动了四肢,放松了筋骨,也解除了精神上的疲劳。如果人在病中,有老朋友探视,语言慰藉发挥的作用,甚至能超过药物。(3)解除心理障碍。聊天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调节和疏导。尤其是遇到丧偶、天灾人祸等,几位老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安慰、劝解,有疏导、抚慰作用,相当看了心理医生。(4)增强自信。聊天可以展现老人的特长爱好,找回以往的自信。
15、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6、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7、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存心不正,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时运不济,妄救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淫恶肆意,阴陟无益。
18、 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
19、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21、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2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23、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24、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25、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d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高子遗书·家训》言简意赅,影响较大。
26、 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27、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8、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29、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3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3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2、开心保健练心意,面对一切都感激,声声善言伟真理,秒秒微笑传创奇迹。
33、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34、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35、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36、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3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8、授子女之钱财,仅供一时之需;传后代以德才,方可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