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天后,鲁迅在楼外楼回请郑奠、川岛、许钦文等友人,他高兴地说:“50多天前,我和广平结婚了。今天请饭,虽非喜酒,但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大家鼓掌,向鲁迅和许广平表示祝贺。饭后,他们到虎跑喝茶、嬉水,据川岛回忆:虽然也常见鲁迅先生愉快地笑,但像游览杭州这次笑得那般快乐高兴,真是少见!
2、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3、分布:据说在河北唐山和广东广州都有独氏(由独孤姓演化而来)族人后裔少数分布。(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
4、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5、郑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6、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7、主要名人:慕容廆,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永,慕容复(小说)等。
8、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郑”,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
9、分布:如今在河北、陕西、北京、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约1万人。
10、姓氏起源: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出自为鲜卑族姓氏之一;出自赐姓。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后代因此随之姓呼延。
11、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贤之丶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延平郡王,台湾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
12、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13、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
14、传世作品有大德十年(1306年)作《墨兰图》卷,纸本,墨笔,纵7厘米,横4厘米,笔力劲挺,气格高洁,内敛含蓄,右自题诗云:“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15、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费城),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
16、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17、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8、郑桂林(1889年-1933年11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二道湾子。1919年考入北平私立朝阳大学。1921年回乡。不久参加东北军第七旅,被抽调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十三旅六三七团作战参谋。
19、姓氏起源: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20、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21、「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闽语的「国姓爷(Kok-Seng-Ya)」。
22、郑国,字子徒,孔子弟子,且是七十二贤人之本名郑邦,汉代学者避汉高祖刘邦讳改为郑国,《孔子家语》作薛邦。据传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的始世祖,郑玄为下十五世。
23、具有传奇一生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多年居住杭州,他精通诗、文、书、画等,是将西方油画、音乐、话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创作的歌词《西湖》广为传唱,一曲“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歌》更是久远流传。
24、主要名人:夏侯婴,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等。
25、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
26、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程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27、属鼠人的性格:直观力强,适应环境力优越,加上天性乐观,所以到处受人欢迎。唯不善于表达才智,定性不够,也不适于担任团体领导职务。
28、那次“中国之旅”,芥川龙之介在杭州游览两天,在回国后发表的《江南游记》中用六个章节记述了西湖的观览,其中整整一个章节是讲在楼外楼用午餐时的情形。那时的楼外楼和西湖间只隔了一条窄窄的小石子路,在楼间搭建了一个大凉棚,芥川就坐在凉棚下:“我们的桌子摆放在枝叶繁茂的槐树下。脚下不远便是波光粼粼的西湖。……水边有三个穿蓝色衣服的中国人,一个在冲洗一只拔光了毛的鸡,一个在洗旧棉衣,一个则在稍远的柳荫下悠然垂钓。”看到楼外楼前闲适的风情,让芥川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石碣村,他喜欢《水浒传》,甚至能背出其中一百零八将的姓名,“晚春时节的石碣村,树阴处日影婆娑。阮小二在树阴下专心垂钓,阮小五将鸡冲洗好后,走进家中去取厨刀……”
29、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30、中国十大名门望族,太牛了!很多姓氏都出自这里
31、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
32、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33、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34、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35、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郑”,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郑氏家族”,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郑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郑氏文化,传播郑氏正能量。
36、 齐白石 (1864年—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等,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37、回到杭州的丰子恺在西湖边的静江路(今“北山路”)租了一所平房,地处葛岭之下,与孤山隔湖相对,丰子恺为其取名“湖畔小屋”。因为相距很近,丰子恺常去楼外楼与朋友湖畔夜饮。一日,阔别十年的老友郑振铎来到杭州,丰子恺与其在楼外楼畅饮,一斤落肚还不算完,可见丰子恺的酒量,他们的下酒菜是酱鸭、酱肉、皮蛋、花生米、豆腐干等,有诗记载: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38、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39、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
40、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
41、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丶板桥道人。
42、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43、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44、越王勾践自吴归越,卧薪尝胆,誓灭吴国。郑旦与西施同被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用以迷惑吴王夫差。郑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
45、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
46、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47、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48、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49、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
50、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
51、郑芝龙(1604年-1662年),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一官d着称,发迹於日本平户藩,为台湾郑氏王朝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
52、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d的机关。
53、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
54、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55、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56、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57、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58、1916年的一天,李叔同应邀到楼外楼参加爱国诗社“南社”的活动,参加者包括柳亚子、夏丏尊、马叙伦、苏曼殊等,名人雅士,高朋满座。因为当天之前参加了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的活动,李叔同姗姗来迟,柳亚子就举杯上前作难,让他10分钟创作七言绝句一首,同时句句须带“春”字。李叔同绕场一圈,看看窗外山湖美景,就朗声吟诵“春风吃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在。”宴席结束回去以后,李叔同意犹未尽,将这首诗题名为《春游》并谱上曲子,成为李叔同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59、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60、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61、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郑樵立志读遍古今书,他和从兄郑厚到处借书求读,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丶礼乐之学丶语言学丶自然科学丶文献学丶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