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孟子的四句名言)。
5、饥饿的人不会去挑选食物吃,口渴的人也不会去选择饮品去喝。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文: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出自《尽心章句上》(第九)。
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孟子的四句名言)。
8、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9、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轲《孟子·尽心下》
10、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名言
11、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12、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1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5、※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7、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www.lzcn)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8、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9、孔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戚戚是指内心有所触动,心中产生了共鸣。
2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21、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2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译文:不用规和矩,就画不成方形和圆形。比喻人人遵守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出自《孟子·离娄上》。
2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2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2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6、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2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28、孟子曰:“水信①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②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乎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ng)③;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29、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0、这句话体现了孟子的气魄和勇气。为了道义,为了真理,即使前面有千万人阻挡,我也会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31、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3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35、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3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征③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3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39、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40、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沾溉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
41、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作别人的老师。”
4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43、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详细的阐释,才能在融会贯通以后简单而精确地述说大义。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只有对事物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掌握其核心内容。
4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5、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6、简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它的规矩,没有规矩,就做不成事。比如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国有国法。
47、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4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4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孟子
50、所谓“有得便有失,有失也有得。”凡事不能求全,要想面面俱到,结果只会面面俱失。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就要有所不为,要想成就一件事,就要舍弃一些东西。
51、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52、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
53、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不能用寸来计量了。”
54、※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yì)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5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7、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59、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6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