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古人对松树的赞美)。
2、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3、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步游三衢旁。
4、所以,当我们欣赏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会被作品的气韵所感染,继而思绪和作品的气息溶为一体,驾驭作品的“气”,使心灵畅扬悠遊于作品的意境之中。
5、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
6、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7、白话文释义: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幸而有西风吹来,带来了松林,因为舞动的声音让我陶醉。
8、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涧底松》(唐)白居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9、(宋·苏轼)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应有山神长守护。
10、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11、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
12、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柳宗元《孤松》
13、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14、“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两句,再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既言“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色染秋烟碧”,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个“染”字用得妙,将景物都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5、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唐·岑参《感遇》(古人对松树的赞美)。
16、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17、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古松感兴(唐)皇甫松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18、希望有帮助,谢谢!描写松树的意志顽强的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唐)杜荀鹤
19、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20、雪松又称喜马拉雅松,别名“番柏”“香柏”“宝塔松”,有“树之皇后”“雪中皇后”之美称。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印度、阿富汗。树高可达80米,树干雄伟挺拔,树冠呈坐地尖塔形,终年苍翠,姿态既雄伟又柔美。印度民间视雪松为“圣树”,《圣经》中称之为“植物之王”或“神树”。在中国树文化之松树文化中,雪松可谓后来居上,是青岛、三门峡、晋城、蚌埠、淮安市树,黎巴嫩国树。雪松与日本金松、南洋杉合称“世界三大著名观赏树”,雪松与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和巨杉合称为“世界五大公园树”。
21、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关于赞美松树的名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22、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全唐诗》李峤
23、松树也在春雨的呼唤下开了花,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枝头绽放,春风吹来,它们笑呀,笑呀……松树下,有许多杂草和无名的野花,这样,更显得松树的美丽、挺拔、青翠。春风像母亲柔和的手抚摸着孩子,孩子们在高大的树下玩耍、嬉戏,他们是那么地开心。
24、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25、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李山甫《松》
26、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全唐诗》李峤
27、天寿畏不永,烧金希长年。积土培枯根,自谓松柏坚。南陌试腰褭,西楼歌婵娟。岂知蔓草中,日日开夜泉。
28、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
29、我们在制作松树盆景之前,首先要了解松树的生态形象和它的本质特点,对松树的美谙熟于胸,才能在制作时准确把握松树盆景的形式,进而通过形式来传递作品的意境,这就叫“外师造化”。
30、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杜甫《严郑公阶下新松》
3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动和静的统一。
32、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叶子可以提炼挥发油;脂液可以做松香和节油;枝和根还是很好的燃料。它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要造福别人。这就是松树的品质——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3、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34、唐代大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八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目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这是诗人赠朋友韦黄裳的诗作,希望他要学习长松凌雪傲霜、坚韧挺拔的雄姿,千万不要做桃李那样的没有阳刚之气、卖乖讨巧的小人。韦黄裳谄媚权贵,李白赠此诗句,乃有讽喻之意。“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作者把松和君子相比,松经历了冰雪风霜,挺立青葱如旧;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象征着不屈不挠。
35、白皮松,也称虎皮松、白骨松、三针松等,古时曾称“栝子松”,东亚唯一三针松,宝鸡市树。中国特产珍贵常绿树种,常培植在宫廷、寺院和名园中,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绝品。古人云“松骨苍,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万竿,宜曲涧粼粼,宜塞烟漠漠”。古人视白皮松为“白龙”“银龙”或“神龙”。历代多有赞美白皮松的诗词,唐代张著《白松》诗云“叶坠银杈细,花飞香粉干。寺门烟雨中,混作白龙看”。乾隆御封北海团城两棵白皮松“白袍将军”,并写下《栝歌行》“五针为松三为栝,名虽稍异皆其齐。牙嵯数株依睥睨,树古不识何人栽”。中国最著名的两棵白皮松,一棵是山东曲阜颜庙唐代白皮松,有“古白皮松之最”的称誉,另一棵在西安市长安温国寺,据传是唐代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所植。
36、唐代杜甫的《四松》写得很有特色:“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此诗写于公元764年春。当年杜甫自阆州率领妻子再回到成都草堂。杜甫极爱松柏,往往把它们看成良师益友。这四棵小松是他开始经营草堂时向一位姓何的要来的,因为是他自己亲手栽培的,费过一番心血,所以对之特别有情。当他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时,还念念不忘这四棵小松,如《寄题江外草堂》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看到亲手栽种的四松别来无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一想到苦难的人民,其喜悦之情便化为慨叹。
37、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中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松树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古今中外的人也有这样的精神。
38、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松更能比拟一个人的人格。的确,一棵苍劲的古松显示给予我们的是耐霜傲雪、坚忍不拔、树大根深、巍然挺立的气度与品质。
3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0、“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列宁的一句哲学名言。盆景人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经过心灵意识的重新构建,以符合自然而不同于自然的形式来展现自然和人文之美,这就是主观创造,主观创造是一种创意精神的体现。
41、此诗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涧底松”本意为涧谷底部的松树,后多用来比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涧底松”寄托了诗人自己出身寒微的感慨,后常被用作典故。比如,唐•许棠《和薛侍御题兴善寺松》:“自得天然状,非同涧底生。”唐•郑谷《叙事感恩上狄右丞》:“顾念梁间燕,深怜涧底松。”五代•徐夤《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