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此,一堂有理念的课如何落实到课堂上?确实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课堂的生成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但是这绝不能代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阅读思考。语文课确实需要重视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探究,但是这也需要以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为依托,在明确文章“写了什么”的基础上,品读文章“怎样写”。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真正实现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统一。
2、(随导语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的图片
3、金军华特级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促进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金特从语文核心素养谈起。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部分内容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金特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真正地落实。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必须有意识地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金特举出《爱莲说》的例子,问题是“课文前两次对菊花、牡丹和莲花的描写,都是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呈现的,为什么第三次要把“牡丹之爱”放到最后呢?按照改动后的顺序呈现可以吗?”通过品味语言,学生理解了相应的原因。“其课文更多地表达的是对世人竞名逐利的世态人情的批判,含有伤心、失望和警示的意味,改文更注重对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的表现,含有知音难遇的伤感;其课文直指社会弊端,改文则只是在抒发个人情感。这样教学,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就一目了然地表现在了课文语句的顺序安排上,文章的写作意图也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这就是“因文解道”。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金特指出,“一定要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训练”。具体策略是激疑、辨疑析疑、重点突破、巧设情境、适时追问、圈画批注、资料穿插等。我对“激疑”策略的印象比较深刻。金特又指出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抓住关键点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抓住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等具体的策略。在“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部分,金特举出了《藤野先生》的例子。问题是“藤野先生仅是一位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放弃了从医,时间是二十年后,作者是文学家、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至多就是感激,怎么能说是“伟大”呢?”金特指出,“通过对两人相识背景的了解,让学生感悟藤野先生是在鲁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又以看电影和匿名信事件来反衬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感受“伟大”;品读藤野先生对鲁迅思想上的深刻影响,升华“伟大”。最后揭示出这个经典文本里“伟大”的特殊性,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我没有带着学生具体地分析“伟大”这一带着“矛盾”的词语,也就错过了“激发学生思考”的机会。我还特别喜欢“资料穿插”的策略。金特举出了《背影》的例子。金特指出,在教学《背影》的时候,我们应补充“写作的缘由”、“父亲和‘我’”等内容。正如倪文尖先生所说,“朱自清是怀着羞愧、伤悲、感恩等复杂的情感写作《背影》的,作者写《背影》其实用情极深、用力极猛。短短一篇《背影》里有悠长的朱自清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背影》背后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真实的一面。作者的忏悔是很沉重的,沉重到每思及此,就流下眼泪。”在教学中,我也穿插了一些资料,提供“宏观语境”和“参考语境”,学生的思维就在拓展中提升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用茂腾腾造句)。
4、作者介绍:魏钰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于大浪实验学校。 大浪实验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d员。曾获龙华区线上线下教学论文一等奖、龙华区信息技术节课例二等奖、微课大赛三等奖、命题大赛三等奖,龙华区积极教育系列精品课程三等奖,大浪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素质大赛特等奖。主持龙华区课题一项。
5、一定要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训练。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然而我们是语文学科,不是专门训练思维的学科,所以正如于漪所说“我们在讲思维的时候,一定要跟语言紧密结合,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要借助显性的言语形式和语用方法、语用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隐性的言语思维方法,发展言语思维能力。《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写作其实是“重复渲染”的思维,而这是通过具体的言语形式实现的,即通过使用大量短句、大量的排比、生动有冲击力的比喻、反复咏叹、高频出现的感叹句等层层推进、不断渲染强化,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安塞腰鼓和后生们带来的雄壮力量、粗犷豪放。所以在带领学生解码这些显性的言语形式的过程中,还原了文本写作思维。
6、 造句无疑是有意思的,韵造句更有意思——朗朗上口,三字句有势,四字句有味。我常跟学生说,三言活血,四言养颜。课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要读,既是鼓励也让他们有压力。好作品层出不穷:一个学生写道:“洗衣机,选美的,省电又省力。买空调,选格力,全场都是一折起,苏宁欢迎你!”有意思,恐怕作为苏宁的广告语也不为过,我给他的一句话点评是:苏宁需要你!现在想来,不禁莞尔。(用茂腾腾造句)。
7、 投稿方式: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到邮箱(40282818@qq.com),文件名:学校+班级+姓名。
8、下午,金军华老师带了题为《促进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的讲座,金老师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以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为重点,结合教学实例,为我们介绍了教学中发展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策略。印象颇深的是金老师强调要创设真实情境,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强调要关注情境、关注生活。金老师介绍了他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带领学生给小学老师写信,给现在任课老师写小诗的写作活动,又如在教授《昆明的雨》时,选择刚好下雨的日子教授课文,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昆明的雨与现实中的雨的区别,并带领学生进入现实感受雨季之美的做法等等,金老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悟、更生动的表达。教学中,想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不能仅关注言语形式的技巧训练,更要关注言语内容的丰富体验,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等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着对文学形象与现实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另一方面,更为直接有效的是通过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关注到生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金老师也强调激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堵一塞,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应设计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抓住矛盾设疑等等。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中,金老师抓住“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一句中的“伟大”提问,藤野先生仅是一位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普通医学教授,而鲁迅先生后来也是弃医从文了,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老师,至多就是感谢,为什么说是“伟大”呢?抓住这个矛盾点,引导学生结合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让学生品味“伟大”。结合两人相识的背景,学生就会发现藤野先生给予了鲁迅先生很多的帮助,看电影和匿名信事件又反衬了藤野先生的关怀等,都让鲁迅先生感受到了“伟大”。通过这一矛盾点,在对立统一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文章以及作者的特殊用意。这让我想到在《社戏》的教学中,也可抓住文章最后“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引导学生发现:豆就是加了清水和盐煮的,实则并不好吃;看戏的时候小伙伴都在打呵欠,也没有看到喜欢看的蛇精和跳老虎等,戏也并非好戏,结合这一矛盾点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发现其实“我”所怀念的并不是豆和戏本身,而是对吃豆之人与看戏之人的怀念,进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金老师的讲座,有宏观方面的策略,也有微观方面的方法,同时用闪着智慧的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言语与思维之间的协同发展。
9、学法指导:听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鼓声起之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中间主体部分,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中有层次;鼓声落,读书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10、能正确认读会认字,识记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11、说明:本设计为品读赏析展现激越气势的语言技巧,采用让同学们品读揣摩,自主合作完成,既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掌握语言技巧。
1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可以用音乐,舞姿,歌声,掌声,关怀,拥抱等写作)
13、第三部分:(第31-40段):戏后余波。突出了六一公公的宽厚、淳朴,强调“好豆”“好戏”,表达了“我”对那夜经历的怀念。
14、各位同学,安塞腰鼓是安塞地区的民俗风情。而在我们江南,其实也有一项民俗活动,每年的端午节总会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赛龙舟。是呀,那就让我们一同欣赏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吧。
15、请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分享,进行点评,并推举出你觉得写的最好的一篇,进行小组发言。
16、(鸱视狼顾):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形容人的凶狠贪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