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来,刑人守门是始自周代的事。这类守门守关守园囿的差事,着眼于行刑之后的罚。其实质,是一种人格的污辱。
2、 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申敢到?
3、 如果院门面对空旷的开阔地,门外的影壁能既挡住远处向院内的张望,又显示着领域感。外人来到大门与影壁之间,会觉得实实在在是在人家门前了。街巷胡同里的院落,门外立影壁,可以挡住对面邻居房屋不齐整的外观。自家的大门和影壁两相呼应,制造门前气氛,行人门前过会有感觉,院内人向外望也悦目。
4、1鹅卵石垫墙基立场不稳;不稳当;根基不稳;基础不牢(开封府的包公一一歇后语)。
5、 因都是在家门口张扬美名的事,所以,官宦世家记功的阀阅,同孝悌之家的表闾,也就往往被混为一谈。如宋代《鸡肋编》:“襄阳尹氏,在唐世以孝弟四经旌表,今门阅犹存。”王安石诗“四叶表闾唐尹氏”,所言即此。
6、 “天子五门”。门之为用,且听以下分解。
7、 玄宗朝,卫尉卿张介然为河陇行军司马,因入奏上言曰:“臣今三品,合立囗戟。臣河东人,若得本乡立之,百代荣盛。”上曰:“卿且将戟归故乡,朕更别给卿戟,列于京宅。”本乡立戟,介然始也。
8、傩仪舞蹈可以分为牛角师刀舞、牌带舞、踩九州、立楼“单人舞”、卦子舞、披罡发马(双人舞)、交标舞(单人舞)、铺傩舞(双人舞)、发五猖(双人舞)、采山舞、送神舞、纸钱花(双人舞)、茶盘舞、和梅山、神锣舞(单人舞)、出地盘(单人舞)、出报府(单人舞)、拉风箱(单人舞)、领牲(双人舞),等等。这些舞蹈具有通神、娱神的作用。如牛角师刀舞,就是傩仪活动中必跳的一个舞蹈。师刀、牛角都是土老师从事傩仪活动的主要法器,摇动师时发出的沙沙声,能驱逐鬼怪。牛角(又叫“神号”)是沟通人神信息的工具,法事前和法事完毕后都要吹三声角号告诉上界诸神。(6)(开封府的包公一一歇后语)。
9、 就从专设卷帘将这一点来看,天宫之帘似乎并不怎么高级。而苍天之下的帝王宫殿,倒有绝妙的门帘子。如《古今图书集成》引录的材料说:“徐福为始皇作自然之帘,悬于宫门。始皇抱文珠置膝上,其帘便下。去之,则帘自卷不事钩也,故又名‘不钩’。”徐福为诡秘的方士,曾自称可为秦始皇去海上仙山寻长生不老药。这里所谓“自然之帘”,可以自动卷起或垂下,《古今图书集成》将其归入“巧工”。另有《独异志》的材料说,石虎在宫中造楼,“以珠为帘,五色玉为佩。每风至即惊触,似音乐在空”。清代王士祯《分甘余话》“虾须帘”:“帘名虾须,……海中大虾也,长二三丈,游则竖其须,须长数尺,可为帘,故以为名。”讲的是用虾须编就的帘子。
10、 事实上,若是有点“来头”,有什么家世、什么履历的人进出柴门下,就难免生出些说法。比较著名的,是《晋书·儒林传》里面的话,叫“清贞守道,抗志柴门”。明代《艺林伐山》说,“诗人多用此,‘柴门’二字原出于此”。
11、公元1057年,包拯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开封知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以往一般都是由亲王、大臣兼任。历来京官难当,一是皇权可以随便干预地方事务,二是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仗势欺人,无理可讲。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还有包公那种爱民如子、深厚的民本情结。按照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由府吏通知。由于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有冤屈者常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到任后大开正门,甚至有时候晚上打开自家院子的后门,让群众直接送状子,使告状者可直接到公堂递交诉状。最典型的是包公的清廉。现在有句歇后语叫老包断案——脸黑心不黑,就是讲包公的廉洁。他在肇庆(时称端州)任知州期间,那里出产一种向朝廷进贡的砚台,叫端砚,直到他离开肇庆,也不曾要过当地的一方端砚;他还留有家训,谁要是做官犯贪,生前不许回老家,死后不得葬进包家墓地。
12、 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13、 这一习俗也见于贵州,印行于1932年的《八寨县志稿》记:
14、 告示和游门,前者为周知,后者要示众,两者都利用城门一带的区位特点。
15、 刘囗原是五代后梁的清海军节度使。要称帝,似乎又有些心虚,怕手下的王定保不从,就将其支开。南汉建立、刘囗称帝以后,王定保归来,刘囗挺策略地做其的工作。王定保的反应是出乎预料的,只是说:国虽已立,可是南门上“清海军”的匾额却仍在,岂不是要被四方取笑!
16、儿媳妇坐堂;包公打銮驾;班头打他爹——公事公办
17、 俗说:狗别宾主,善守御,故著四门,以辟盗贼也。
18、 行马在这里不仅是宫禁的界线,而且,还被引申为这一群人与那一群人的分界线了。
19、在电视剧《知否》当中,皇帝就曾让开封府与大理寺一起审理案件,而汴梁城内发生了什么大的案件,也都是先去找开封府击鼓诉讼。
20、 迷信的人,对于造门之期也有讲究。讲究之是看此时太岁所在方位,以便避忌。《宋史·注辇传》载,嘉祐年间,将修东华门。太史言:“大岁在东,不可犯。”仁宗批其奏曰:“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大岁果何在?”令兴工勿忌。
21、 接着“公生门”的话题,再来说“公门”。
22、 凡宅门前不许见二三四尺红白赤石,主凶。
23、 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
24、 阙门之外,古代的城门或宫门,也常取名、取义于方位,这里暂巳不表。
25、 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射毕,择高地卓帐,赐番、汉臣僚饮菊花酒。兔肝为囗,鹿舌为酱,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礻会禳。国语谓是日为“必至迟离”,九月九日也。
26、 武德初,因隋旧制,为门下省。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为东台。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改为门下省。光宅元年九月,改为鸾台。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为门下省。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黄门省;五年九月六日,仍改门下省。至今不改。
27、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一对,因赵公明是财神,二门神去守库房,取意自然在于财宝盈库。孟良和焦赞,根据杨家将故事,焦赞曾辽营盗马,京剧则有《孟良盗马》剧目,由此,这对门神常贴于牛棚马厩。山东潍县的《打猪鬼》,又称“栏门判”,是贴于猪圈门上的。你道画的是谁?民间钟馗、判官不分,“栏门判”即大名鼎鼎的钟馗,他被派去为猪消灾驱瘟。
28、 先秦建筑的实物今已无存。一尊西周时代的方鬲(图2),以不朽的青铜凝铸为极可珍贵的模型。鬲,形状如鼎的炊具,足部中空。这尊方鬲,中空的下部被巧妙地铸成屋形,三面铸出十字棂格窗,正面铸门。门为双扇,这已超出房子的出入口只装单扇门、称为“户”的形制。门为板门之形,上下分为两格,增加了美感。两扇门上设有插闩的装置,反映了对于门户安全功能的开发。门的两侧各有卧棂栏杆,说明那时已讲究建筑物门前的装饰。
29、 月洞门的范例,要推南朝陈后主为贵妃张丽华所造“月宫”。《古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说,其“圆门如月,障以水晶”,门内“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月亮门里简直是座广寒宫了。
30、 婚俗的这种种讲究,来源既久,流传也远,并在各地有所增饰。
31、傩仪中的戏剧被神圣化,傩坛法师并不是随意可以演戏的,戏剧本身是仪式的一部分(故有人称这类戏剧为“仪式剧”),请戏的过程也用戏剧化的手法来表现。这一内容表现在《开洞》中。《开洞》由尖角将军请唐氏太婆(或唐氏太婆再请其儿媳唐氏仙娘),又请雷石匠修路,最后来到桃源。经过尖角将军与唐氏太婆的一番问答,唐氏太婆终于打开桃源洞。而且只能打开上洞和中洞(即天仙洞和地仙洞),不能打开下洞(即水仙洞)。因为水仙洞住的全是妖魔鬼怪,若打开,它们将在人间到处作祟。而且上洞和中洞打开后,请出24戏神(即请出24个面具),在表演完毕后,还要将被请出的各位戏神送回洞中,将这两洞封闭。称为“封洞”(打出“阴卦”表示)。
32、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突,并执苇索,伺不样之鬼,得而煞之。
33、 唐代李匡人《资暇集》讲到押牙、押衙,提供了衙门来源的材料:
34、 这样一来,城门处不仅出入往来行人多,而且行的人还可能停下来,购物、娱乐、吃饭、住店,做为信息传播的公众空间,城门口更是锦上添花了。
35、 周礼,四时变国火,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而唐时唯清明以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唯赐辅臣、戚里、帅臣、节察三司使、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士、中使,皆得厚赐,非常赐例也。
36、 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李玄盛的次子李士业为凉后主,用刑颇严,又不停地搞土木工程,有人上疏谏曰:“政之不修,则垂灾谴以戒之。”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十一月,狐上南门”,还引述“野兽入家,主人将去”的民谚,以证不祥,并且讲:“今狐上南门,亦灾之大也。又狐者胡也,天意若日将有胡人居于北城,南面而居者也。”推论狐上南门为大灾之征兆,以“野兽入家,主人将去”为大前提,既然野兽入家是这家人的不祥征兆,那么,狐上南城门则是国之不祥了——因为,由南门而联想到“南面而居”,这便同政权的更迭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