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事实上,鲁迅虽然有些观点与泰戈尔确实不同,但总体上对泰戈尔还是保持尊敬的,他所不满的,是他看不惯的那些文人——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也就是“戴印度帽子的震旦人”——对泰戈尔的“造神”运动。
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
3、如果你不说话,我将用你的沉默填满心房,并忍受它。
4、他187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16岁时以长诗《野花》跃上文坛,1880年回国后专事文学创作,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人。(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
5、 《沙扬娜拉》写于1924年7月,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6、 徐志摩随同泰戈尔访日期间看到勤劳善良的日本女子,不禁赞叹,这首诗因此而作。《沙扬娜拉》展示的是温柔娇美的日本少女形象,是他对日本传统女性的高度赞美。从创作风格而言,《沙扬娜拉》组诗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诗文虽然短小,却感情细腻,意味深长。其中《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以简练的笔法,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寥寥数语,形象呼之欲出,显示了诗人传神的艺术功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温情而柔美的想象空间。“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音译和意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这首诗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他之后的诗歌创作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7、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吉檀迦利》
8、前三个问题主页君是耗了三升心头血,也回答不出来了,不过这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倒是可以来好好说道说道。
9、 “你曾存在于我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地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10、在泰戈尔思想中也有一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他承认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流转变化。这样,又要和谐,又要流转不息,那就只能产生一种情况,用他的术语来说,就是“韵律”。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韵律”是打开宇宙万有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我觉得,他之所以竭力主张和谐和韵律,就因为他的生活中、思想中有时候缺少和谐和韵律,同许多人一样,他的理想与现实也时时产生矛盾。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有许多矛盾,有时候如清风朗月,有时又如骇浪惊涛。他在一九二四年写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种经常发生的内战。”这种“内战”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工人、对农民、对妇女、对暴力、对社会主义、对群众运动,等等,都有种种矛盾的看法。我觉得这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11、“印度诗圣太戈尔倘没有丰厚的家产和诺贝尔奖金,又如何能见天冥想三小时,到处吟风弄月,只营求心灵生活而不顾虑物质生活?”
12、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湖畔派"诗人之一。他出身于律师家庭,很早就成为孤儿,由亲友抚养长大。中学毕业后进剑桥大学学习。因受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唯情论"和"回到大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向往法国革命,曾在1790年亲自到法国去。但他倾向于温和的资产阶级革命d,即古伦特d,所以当雅各宾d专政政策开始后,就感到悲观失望而离开法国,从此逐渐背离启蒙思想,日趋保守。中年以后政治立场转向保守甚至反动,其诗才焕发、佳作迭出的鼎盛时期只持续了十年左右,此后即渐趋笔涩神枯,基本没有重要作品问世。治去德国游历,回英国后在温得米尔湖畔度过了余生。晚年曾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13、它回答道:“在那无能为力者的梦境里。”——《飞鸟集》
14、但是,这种尴尬气氛,早在泰戈尔访华之前就开始浓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