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3、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
4、朱熹的主要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八朝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等,后人编纂有《朱子语录》和《朱文公文集》等。
5、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个伟大的教师,他在当时的朝代,主要讲授《公羊春秋》,给学子传播思想和知识。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等主张,被当时急需用一种思想统一中国的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思想巅峰,延续了几千年,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学规类编》(朱熹简介及生平事迹)。
7、可以拉到最底部直接留言报名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我们将会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您
8、朱熹是一位积极人世的学人。任秘阁修撰期间,即主张有准备地抗金。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时,因屡次进言而忤权臣韩侂胄。最终,在宗室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两大阵营的权力斗争中,结束政治生涯,并在“庆元d禁”中被罢去祠官,一度颠沛,在居无定所中度过了他最后的三年生涯。直到韩侂胄死后,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五年(1212),宋廷以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立学。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自此,朱熹的一代学术宗师地位,取得了合法的“名义”。
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童伯羽,字蜚卿,建宁府瓯宁人,师事朱熹于武夷精舍。伯羽沉默寡言,好读书,一生不仕,潜心理学,著有《四书集成》,诸经俱有详解。朱熹曾应其邀请,造访其庐,为其堂题匾曰“敬义”,一时传为佳话。故乡人称童伯羽为“敬义先生”。
10、庄泉文化礼堂建设是庄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金名片,不仅有利于丰富广大庄泉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有利于庄泉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载体。
11、 所以,研究和传播朱子的学术、思想就成了南平地区专业和民间学者们的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平地区就建立了“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中心建立以后先后出版了《朱熹与闽学渊源》《武夷胜境理学遗迹考》《朱熹在福建》《朱熹墨迹》等著作。要知道,当时朱子还是一个饱受争议和被批判的“反面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版这样的图书,除了要有学者的“学识”之外,还得要有“良知”和勇气。这些书,我基本上都读过。时至今日,我认为这些著作的“价值”依然具有学术性和资料性。作为曾经的出版人,我以为这些著作很值得再版发行。 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朱子和朱子学,已经是30年前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了。朱子学研究的进步和取得的成果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在学术上,朱子学已经从表层的叙述转而为深层的论发,尤其是以陈来为代表的朱子哲学思想研究,已经从所谓的“接着讲”进入了发越建构的阶段。此外,就学科领域而言,当今朱子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发展和综合融汇的局面。除哲学外,在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学、考古学、宗教学,甚至域外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可谓洋洋大观目不暇接。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亲历者,我的感觉可以用“隔世”来形容。
12、咨询QQ:254515888635493289
13、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徽州骛源人(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绍兴十年(1148)进士,卒后追谥“文”。朱熹早年受业于理学大师李侗,师承二程学说,兼采周敦颐、张载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世称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14、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15、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法刻
16、朱熹的学术启蒙是从其父那里开始的。朱松本身就是北宋理学家“二程”的三传弟子,师事罗从彦(字仲素,豫章先生)。朱松举家移居福建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当时的理学中心之一就在闽中,这使得他在仕途不得意的日子里仍能与道学诸友保持着亲密的交往,并以此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朱熹日后能成为理学大师与“闽学”领袖,与朱松有这样一层关系是分不开的,闽中理学家乐意接受朱熹这样一位理学后人。朱松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了崇安的三位道学挚友:胡宪(字原仲,绩溪先生)、刘勉之(字致中,白水先生)、刘子翚(字彦冲,屏山先生)。这三位就是早年对朱熹影响深刻,朱熹以父相事的“武夷三先生”,其中刘勉之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朱熹。
17、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受人推崇,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传世之作是《道德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孔子也曾受教于他,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道教始祖”。
18、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大巴(车子大小视人数而定,1人1正座)。
19、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20、建瓯的博士府在建成之后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
21、 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不仅读得动情,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更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2、朱熹《秋深帖》(致会之知郡朝议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3、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24、“祭茶神”——建瓯民间特有的一种茶叶生产风俗。建瓯民间每年新茶上市之前,先要到当地的茶神庙,俗称“张三公庙”或者“恭利祠”祭祀张廷晖茶神。当地民间流传张廷晖乃宋代北苑茶焙的鼻祖,里人以神祠之,岁修茶贡,祈祷多验。宋绍兴中,朝廷赐封他为美应候,累加效灵润物广佑侯,进封济世公。庙在东峰霞镇后焙村。
25、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6、此外,还需要注意朱熹一生中特别多样化的别署。比如,因朱熹始祖在山东邹县(山东邹城),故早年自称“邹诉,’;东汉时远祖由青州过江迁居吴郡,故也曾自署“吴郡朱熹”。又因过江后,朱氏一支曾居住在安徽当徒县境内的丹阳镇,后又南迁居平陵,故也自署“丹阳朱熹”、“平陵朱熹”。唐末,朱氏再度南迁至徽州,后定居婺源,故自称“婺源朱熹”;又因徽州古属新安郡,也常署“新安朱熹”。朱松早年曾在徽州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朱熹也因此别署“紫阳朱熹”。淳祐六年(1246),宋理宗御题“紫阳书院”匾额赐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处;后来,人们也把朱熹晚年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的讲学处“武夷精舍”也称“紫阳书院”。因此,后世学子尊称朱熹为“紫阳先生”。
27、上午第三节课中间的课间操时间,同学们观摩并学习了临沂一中的广播操与武术操,充分感受了山东同学们的精气神。而后的第四节课,同学们就课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并得出了更为细致完备的方案。下午则安排了“走进临沂”地域历史知识讲座和班会课,并进行了联欢活动主持的选拔。
28、为了让老百姓在文化创建中找到文化自信、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庄泉文化礼堂设有九室,礼堂二楼设有朱子学堂、未成年活动室、阅览室、电子读书室。后栋二楼设有民乐馆、舞蹈室、书画室,三楼设有道德讲坛、会议室。
29、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堂,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
30、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调教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31、朱文公祠在建瓯城内中和坊紫霞洲,即今磨房前农业技术发展中心至樟树下种子公司处。
32、他受父亲程松的影响,是一个鉴定的爱国者。力主对金抵抗到底,报仇雪恨,不能和其议和。他两次上书皇帝,陈述这一主张,就算是被罢官也没有影响。宋孝宗时,以大臣汤思退为代表的大部分官员主张议和,但朱熹当时为南岳庙监,却上书说: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后来被汤思退进谗言,除去了他武学博士的称号。
33、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带着贾逵来到了学堂旁边,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
34、主张抗金,但反对盲目用兵,强调准备,要“蓄锐待时”。
35、这座土木结构的博士府第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朽坏是当然的事,如今只留下二进厅,虽已破旧,却仍可供后人凭吊!
36、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37、可见,所谓“存天理”者,即维护“三纲”、“五常”、“五伦”;所谓“灭人欲”者,即扫除一切与“三纲”、“五常”、“五伦”相背之意念行为。所谓“重义轻利”者,也即是要求人们自觉地按“三纲”、“五常”、“五伦”思考问题、实施行为,“克己复礼”,以达“天理”。朱熹的这些思想,后经统治阶级推崇宣扬,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南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以至日本等海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8、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
39、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近日,五年级二班家委会到朱熹博物馆组织开展了“诵读朱子家训,传承经典文化”活动。
40、教育的任务是小学“教之以事”,“大学是穷之其理”。
41、因为那两个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在他的书院里,四书五经都是学校的重点学习的教材,所以说朱熹对思想在当时而言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
42、为了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鼓励师生们秉承朱子遗风,勤学好问,不断进取,争创一流,2010年9月,建瓯市方志委已初步拟定了在第一小学(即紫霞州的中心地带)筹建“朱熹铜像”的实施方案。朱熹铜像分底座和塑像两部分,塑像部分高为8米的半身铜像,以朱熹对镜自画像为原型;底座用水泥墩,大理石贴面,长6米,宽和高各5米,并在底座的正面题刻:“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背面刻写朱熹在建瓯的生平与文化遗存简介;左右两面题刻朱子倡导的教育思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和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封面。
43、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个伟大的教师,他在当时的朝代,主要讲授《公羊春秋》,给学子传播思想和知识。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等主张,被当时急需用一种思想统一中国的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思想巅峰,延续了几千年,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44、首先,与古代绝大多数的士人一样,朱熹的书法启蒙也来自家学。朱松爱好金石,有所收藏,这对朱熹具有影响意义。同时,朱松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之情,也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先贤墨迹,特别是王安石等人的书法,这对朱熹日后的书法价值取向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可通过朱熹本人的传世文字得到印证: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得故先君子时所藏与熹后所增益者,凡数十种。虽不多,要皆奇古可玩,悉加标饰,因其刻石大小施横轴,悬之壁间,坐对、循行、卧起恒不去目前,不待披筐箧、卷舒把玩而后为适也。盖汉魏以前刻石,制度简朴,或出奇诡,皆有可观,存之足以佐嗜古之癖,良非小助;其近世刻石,本制小者,或为横卷,若书帙,亦以意所便也。先君子自少好学荆公书,家藏遗墨数纸,其伪作者率能辨之。先友邓公志宏尝论之,以其学道于河洛、学文于元祐,而学书于荆舒为不可晓者。今观此帖,笔势翩翩,大抵与家藏者不异,恨不使先君见之,因感咽而书于后。
45、作者劝勉朋友,酬答佳节美景,尽管酩酊一醉,不要辜负大好辰光。“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人生有限,更应惜取,何苦对斜阳而怨迟暮呢。此二句虽用原诗,却非故作旷达,实为充分肯定当下人生的价值。“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此三句,移植原诗“古往今来只如此”,但全反其意,更发出新意。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尽在于此。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绵延无尽的时间与上下无限的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作者精骛八极,思通千载,但觉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作者是宋代著名儒家哲人。在儒家看来,宇宙、人生,本体为即生生不息的生机。这生机流行体现于天地万物人生,“亘古亘今,未尝有一息之间断。”(朱熹《中庸或问》)人生虽然有限,宇宙生机却是无限的。人生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体现了宇宙的本体,有限的人生便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心知此意,则人生充满乐趣。“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言外正洋溢着这种乐观精神。朱词与杜诗的结笔,仍是语同而意别。
46、(释文)熹顿首彦脩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黔中名胜之地,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然猿啼月落,应动故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尘棼于讲诵之馀,行简易于礼法之外。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上问。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少见远怀不尽区区。熹再拜上问彦脩少府足下仲春六日(致教授学士尺牍)
47、朱熹的教育思想,则强调启发式教学,主张“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并以自己的广闻博览与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著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的学术与教育,涉及了经学、史学、乐律、禅佛、道教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一生著述宏富,传世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以及后人集编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简称《晦庵集》)、《朱子语类》等等。
48、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49、释义: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0、此外,庄泉民用电器第一村正在建设当中,“30年前,庄泉村村民依靠电器发家致富,庄泉民用电器第一村的建立,目的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继承优良传统,用集聚化的方式把电器产业做大做强。”林少微向记者说到。
51、朱熹(1130-1200),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朱氏婺源大族,其父朱松(?-1143),字乔年,号韦斋,政和八年(1118)上舍出身,官至左承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母祝氏,亦出新安望族。绍兴七年(1137),全家迁居建州(福建建瓯)。朱熹长期生活在武夷山,晚年定居建阳考亭(今福建建阳市)。朱熹5岁入学,18岁贡于乡,次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第。在朱熹71年的生涯中,为官9年,其他时间大都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其著作有70余部460多卷,主要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通监纲目》等;创办书院27所,门生达数千人。
52、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53、朱熹《大桂驿中帖》纵4cm,横3cm行草书17行 240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4、释文:集古跋尾。以真蹟校印本。有不同者。韓公論之詳矣。然平泉草木記跋後。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誚文饒。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以取禍敗。語尤警切。足為世戒。且其文勢亦必至此。乃有歸宿。又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之下。印本亦無也字。凡此疑皆當以印本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記。華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隸釋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歐公筆誤也。
55、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重阳节,杜牧偕友登齐山,良辰美景,使这位平生抱负未展的晚唐诗人感到难得的欢愉。然而当夕阳西下时,又触动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愁苦。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现在来看此词。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56、“格物致知”,历来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朱熹认为,人的认识“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知在先,从人们的社会实践看,行要重于知,知道的多才能便利的行动。所谓实践出真知,知识长才干。
57、宋神宗在位期间(1068年~1085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58、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有很多
59、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并且开始
60、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
61、心性论 朱熹认为“性只是理,万物之总名。此理亦是天地间公共之理,禀得来便为我所有。”人性就是天地之性、本然之性,是纯善的,而情是性的发用。朱熹说:“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因为性是善的,所以情也是善的,但实际上情却常常发为邪恶,朱喜认为这是“情迁之于物”的结果,而心则能够管摄性情,心之全体湛然虚明,通过心可以致知穷理。
62、 早上7:20福州五一广场大剧院门口集合,导游举“导游”旗子接团,7:30出发乘车前往朱熹诞生地(朱熹公园)(车程5小时),朱熹公园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二千万元。主体建筑由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观书第、毓秀坊、瘗衣处、开山书院、朱熹文物大楼、沈樟别苑、朱熹生平浮雕群、儒学图腾柱、音乐旱喷泉(画卦洲)、青印石、名人碑刻长廊等组成。游览(南溪书院)(尤溪博物馆),了解朱熹的生平事迹。
63、程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
64、朱熹认为,人性,应该“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们的物质欲望应该承认,对佛教中“无欲”有所怀疑,万事万物都必须根据理才能成功。
65、研学前三日给予了同学们一份充实而特别的体验。而随班上课的安排还在后面几天,研学的这些日子总是一直让人充满新的期待,不是吗?
66、贾逵是东汉时著名学者,从小就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带着贾逵玩,对
67、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68、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二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69、下午同学们在朱子学校听来自武夷学院的廖教授进行了一个有关朱子文化的讲座。廖教授在讲座中向同学们介绍了朱子生平及思想简介、朱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通、朱子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以及朱子思想对当代学生的启示。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朱子文化、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70、 午餐自理,随后前往(尤溪金柑采摘园)(车程40分钟),尤溪金柑形美色鲜,皮薄核少,汁多味浓,甜酸可口,酸甜适口,连皮带肉均可食用,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生食理气补中。散寒之功和消食化痰之效。金柑树的叶、梗、果均可作药用,尤其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营养价值在柑桔水果类中名列前茅。(金桔带走费用自理10元/斤),适时结束行程返回温馨的家!
71、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看不到外面的美景,再也看不到伙伴们
72、此词抒发性情哲思,贵在深入浅出,出以优美高远的意境和清畅豪爽的格调,故深含理趣而不堕庸俗。
73、在中国书法史上,朱熹也是名列“南宋四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历代名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很高,也明显地披露了他独特的书风: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即沉着典雅,虽片縑寸楮,人争珍秘,不啻璠璵圭璧」。明王世贞《震泽集》「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明祝允明跋朱熹《蓬户手卷》「晦昂先生精忠古节,博雅明古,為世之贤,表明千古,然对书法尤為神妙,固平生亦书无几,故后世见者鲜矣,此卷為黄士司马藏之久矣,后乃流落於世间,吾昔在教时仅得一见,然未及尽观以為恨焉,今幸復见於友人斋中,足以与公之笔墨有缘也,用是书此以序其本」。宋文天祥跋朱熹《蓬户手卷》「前人论书谓真卿书有忠臣骨,今观文公之用笔斯言為不谬矣」。陆简题朱熹《朱子城南唱和诗帖》「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明海瑞跋朱熹《蓬户手卷》「是书风流韵达,雅緻超群,实乃天然妙品」。作为理学家的朱熹,他的书迹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传世书迹更是代代产生影响。他的以儒家正统观念为基本依托的书学思想,自然也作为学术思想的一部分,对后世学子产生了影响。而朱熹一生重要的书法活动,与他的出仕与游学、著述与讲学等活动相紧密联系。
74、2018年4月21日,来自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的29位同学在韩文明老师和杜芸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武夷山第一中学开展为期7天的研学活动。
75、朱熹在书法创作、书学思想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思想文化上的博大精深具有绝对密切的关联。虽然,他的书艺不像他的学术成就那样影响巨大,但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南宋四家”之一;同时,他的书学见解与成就也不能忽视。研究朱子书法创作及书学思想,不但能全面了解这位文化巨匠,也有助于了解南宋书法的基本内容与精神特征。朱熹的理学世界
76、朱熹(1130年—1200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
77、致力于学术研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教育、乐律、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78、 (释文)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行次宜春乃承专介惠书。获闻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处多福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告归未获,而勿叨此。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踈阔腐儒亦何补于时论之万分哉。已上免牍,前至临川,恭听处分,即自彼东还建阳耳。辰徭复尔,应是小小仇杀,不知今复如何。昨来所以不免再唤蒲来矢辈赴司羁縻之。政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益远,惟善自爱。以须召用为祝。不宣。熹再拜上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秋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