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翻译: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3、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言,名词,说的话。信,名词,信用,这里活用作动词,讲信用,守信用。行,动词,行事,做事。果,名词用作动词,有结果。句子的意思是
6、解释:前半句常被用来自嘲记性差,然而整句想表达的是诗人白居易老年时对年轻时某人的相思之情。
7、(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8、在言与行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行。 《礼记•缁衣》中记孔子说:“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游言,即浮夸、虚浮、华而不实的言论,也就是不真、不实、不信之言。在上位的人要带头不说“游言”,可说而不可做的话不说,可做而不可说的事不做,民众就会言行一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
9、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0、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翻译: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唯独没有忘记相思之人。
13、释义: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14、“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5、翻译: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16、翻译: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浅薄固执小人啊。
17、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18、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9、他们听命于上面的指令或道听途说不加澄晰,不会明辨是非,只是浅薄固执的寻求“任务”、命令、、的达成,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三等的士就是一傻冒。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是非。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20、白话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21、出处: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22、孔子同样强调为政者慎言,他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对于为政治国而言,一言一行都不可不慎!这就像《老子》中所说“轻诺必寡信”,《墨子》中所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荀子》中也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治国者应该“敬其宝”。
2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白话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24、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25、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
26、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7、解释:前半句本来是用来表达为人诚信,做事果敢的,结果后一句就给否定了。
28、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2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0、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3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2、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3、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34、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35、(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36、翻译: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唯独没有忘记相思之人。
37、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指:一般人只重自己的诺,而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事情当做不当做。士(有才德之人)首先考虑的是事情当做不当做,而不是自己的诺。
38、我国有提倡言出必行的优良传统,说到做到,不尚空谈。话说出口,一般就不能再收回,行动才是硬道理,负责才是真本事。孔子欣赏子路“无宿诺”,即称赞子路答应做的事情从来不拖延。
39、曾子说:“不能行而言之,诬也。”认为不能只说不做。子贡在请教关于“君子”的标准时,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甚至强调先做后说。子贡说:“驷不及舌”,意思与《邓析子》中所说“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一致。后人把这些话总结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不宿诺”成为中国人的行为标准,历代以来沉淀出许多近义的成语,如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言行一致受人尊敬,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信口雌黄则遭人鄙视。
40、解释:前半句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然而整句想表达的是要固守本心坚守底线,刻意模仿他人只会适得其反。
41、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42、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3、读音: yánbìxìn xíngbìguǒ
44、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45、解释:前半句经常被用来表达不能出远门的意思,但却忽略了后半句可以远游的意思。
46、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原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7、不孝有无后为大。原文:不孝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8、翻译: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